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梳理,共4页。
实验名称:蚯蚓找家
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3.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
4.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各种生物都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里,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沙漠(干旱):骆驼、仙人掌
南北极(寒冷):北极熊、企鹅
4、、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5、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6、在我国北方:苹果、小麦;在南方:柑橘、水稻;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9、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螳螂,枝叶上绿色,枝干上褐色。青蛙绿草丛中是绿色,泥石和枯草堆是土褐色。海参、石斑鱼、比目鱼、斑马
10、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捕食者不要吃它
如:刺蛾毛虫、猎蝽、飞蛾
11、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形态的模拟。
如:竹节虫(竹枝) 尺蠖(树枝) 无毒蛇有有毒蛇的鲜艳体色
1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保护方法):放毒汁(眼镜蛇);放电(电鳐、电鳗、水母);放毒气(黄鼠狼);喷墨汁(章鱼);断肢残体(壁虎、螃蟹、水星);甲、壳、刺(乌龟、贝壳、刺猬、);假死;
14、我解放军反恐部队到东北深山老林执行任务,当时白雪皑皑,为了不让敌对分子过早发现,解放军应穿的服装棉衣外面加白色的斗篷。(保护色)
15、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植物叶向小孔生长
玉米粒的根向下生长
16、向日葵的“头”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这种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向光性。
17、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地性(地球引力)。植物的根还有几种生长反应:向着有肥的地方生长,即向肥性;在干旱土壤中根也会向有水处生长,即向水性。
18、把两盆花向不同的地方倾斜,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植物的茎和叶向上生长,根向下生长。
19、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20、每条食物链的源头都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肉食动物,
食物链的箭头指向猎食者,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至少由三种生物组成。
2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植物在食物链中称作生产者,动物在食物链中称作消费者。
22、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怎样防止植物遭受虫害?
答:用生物防治的办法防治虫害是最好的.具体措施有:1.应用天敌
23、灯光法3.转基因作物4.焚烧、松土
( 1)用可寄生在害虫体内的天敌(细菌和病毒),当然这些天敌对人必须无害.
(2)从药用植物体内提取一些天然杀虫物质,既能杀虫又对人无害.
( 3)养些捕食害虫的动物去消灭害虫
24、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25、用食物链表示出青蛙、草、蛇、蝗虫、鹰之间的“吃”与“被吃”的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鹰
26、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
27、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等。
28、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被列入“国际保护鸟”。扬子鳄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是恐龙的后代,是研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活标本”。金花茶被誉为“茶花皇后”。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29、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栖息地、生态环境)、人为原因(滥捕乱杀、滥砍滥伐)、自身原因(适者生存);
30、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养殖动植物、宣传教育、利用先进科技克隆。
31、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32、
蛋壳 薄壳建筑
圆筒形
葱叶 电线杆
承重能力强
茅草 边缘有齿 锯子
人的灵活机械运动 机器人
蝙蝠 超声波 雷达
海鸥 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