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062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062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062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练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识图作答,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茂盛的森林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可能是( )
A.奔跑B.跳跃C.行走D.攀援
2.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 )
A.翅膀、奔跑B.下肢、飞行C.翅膀、飞行D.下肢、奔跑
3.人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其中骨和关节在运动中作用分别是( )
A.支点和杠杆B.杠杆和支点C.支点和动力D.杠杆和动力
4.“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攻击行为,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防御行为
5.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飞蛾扑火
②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③失去雏鸟的红雀给金鱼喂食
④蝴蝶破蛹后翩翩起舞
⑤黑猩猩用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⑥刚出生的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6.家鸽、蚯蚓、青蛙、鲫鱼和草履虫是同学们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动物,它们都有学习行为,按照其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排序,正确的是( )
A.草履虫﹣蚯蚓﹣青蛙﹣鲫鱼﹣家鸽
B.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C.草履虫﹣青蛙﹣蚯蚓﹣鲫鱼﹣家鸽
D.草履虫﹣鲫鱼﹣青蛙﹣蚯蚓﹣家鸽
7.下列关于黑猩猩取香蕉得说法不正确得是( )
A.这个例子说明黑猩猩是比较高等的动物
B.动物越高等,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成年黑猩猩能利用生活经验解决一些问题
D.这个例子说明黑猩猩有与人类相同的意识
8.在电影《牧马人》中,主人公在放牧马群时怎样做就能轻松地放牧整个马群( )
A.只要驯服头马即可B.驯服马群中所有的雄性马
C.驯服马群中所有的雌性马D.驯服马群中幼小的马
9.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时确分工
C.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D.群体中各成员不具有通讯本领
10.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
A.睡较柔软的弹簧床B.背单肩书包
C.注意坐、立、行的姿势D.少参加体育运动
11.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A.猴AB.猴BC.猴CD.猴D
12.“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
A.壁虎断尾B.乌贼释放墨汁C.蜥蜴变色D.蜜蜂跳圆形舞
13.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 )
A.昆虫的取食行为B.昆虫的学习行为
C.昆虫之间的通讯D.昆虫的迁徙行为
14.下列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B.母鸡育雏C.春蚕吐丝D.狗拉雪撬
15.有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其等级次序的排列依据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大小和力量强弱B.健康状况
C.性别和年龄D.凶猛程度
16.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7.下列现象或行为会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是( )
A.松鼠储存食物
B.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C.蜜蜂取食花蜜
D.蚜虫吸吮植物的汁液
18.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 )
A.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动物能抑制植物(如草)的生长,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C.动物能为植物提供粪便,促进植物生长
D.动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自然界中
19.如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观效果图,其仿生学设计灵感源自( )
A.鸟巢B.鸟的骨架C.鸟卵D.乌龟的背甲
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A.B.C.D.
二、识图作答(三道题,共39分)
2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1] ,[2] ,[3] ,[4] ,[5] .
(2)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关节炎因为[ ] 发生病变引起的.
22.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A表示 动作,图B表示 动作.
(2)①表示 ,在图A中处于 状态,而同时② 则处于 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
(3)双手提重物,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4)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5)人体之所以能产生上述动作,主要与 系统密切相关,还受到 系统的控制和协调.
(6)①和②的两端至少附着在 块骨上.
23.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 ,B代表的生物是 ,C代表的生物是 .
(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用字母回答)
(3)冬天,草类减少,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4)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大规模猎狼活动,但随后兔子的数量剧增,草场退化.引起兔子剧增的原因是 .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24.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其实“霸王死于此”几个字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成的,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围成大字并非天意,是因为蚂蚁喜欢蜜糖,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取食行为,从 看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 控制.
(2)蚂蚁之间靠 传递信息,但当一只侦察蚁发现食物时也会向其他伙伴做 动作.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 为什么?
(3)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行为特征的动物,其首领是 (雌性或雄性)个体.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2分)
25.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行探究实验.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 .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③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 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烧杯(A、B、C、D),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这是为了进行 .
(4)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 .
②用一只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 .
③本实验的变量是 .
(5)分析结果: .
(6)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你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1.在茂盛的森林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可能是( )
A.奔跑B.跳跃C.行走D.攀援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分析】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解答】解:生活在陆地的动物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行走、奔跑、爬行、跳跃、蠕动等方式.
四肢发达、凶猛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多为奔跑,如豹等,后肢发达的动物适于跳跃,如松鼠,大象的四肢发达,适于行走,在茂密森林生活的动物主要的运动方式可能是攀援,如猴子.
故选:D
2.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 )
A.翅膀、奔跑B.下肢、飞行C.翅膀、飞行D.下肢、奔跑
【考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分析】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据此解答.
【解答】解:多数鸟类是靠翼在空中飞行,而有的鸟类则不营飞行生活.如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有100多千克,身高达2米多.要把这么沉的身体升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鸵鸟的庞大身躯是阻碍它飞翔的一个原因.鸵鸟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是使它不能飞翔的另一个原因.
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是长在翅膀上的,尾羽长在尾部,这种羽毛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构成,各羽枝又密生着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把各羽枝钩结起来,形成羽片,羽片扇动空气而使鸟类腾空飞起.生在尾部的尾羽也可由羽钩连成羽片,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为了使鸟类的飞翔器官能保持正常功能,它们还有一个尾脂腺,用它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变形.能飞的鸟类羽毛着生在体表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一般分羽区和裸区,即体表的有些区域分布羽毛,有些区域不生羽毛,这种羽毛的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鸵鸟的羽毛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想要飞起来就无从谈起了. 但是鸵鸟有长长的下肢,发达有力,利于奔跑.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3.人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其中骨和关节在运动中作用分别是( )
A.支点和杠杆B.杠杆和支点C.支点和动力D.杠杆和动力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攻击行为,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防御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繁殖行为的概念、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B.
5.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飞蛾扑火
②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③失去雏鸟的红雀给金鱼喂食
④蝴蝶破蛹后翩翩起舞
⑤黑猩猩用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⑥刚出生的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分析作答.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①飞蛾扑火③失去雏鸟的红雀给金鱼喂食 ④蝴蝶破蛹后翩翩起舞⑥刚出生的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②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⑤黑猩猩用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故选:A.
6.家鸽、蚯蚓、青蛙、鲫鱼和草履虫是同学们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动物,它们都有学习行为,按照其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排序,正确的是( )
A.草履虫﹣蚯蚓﹣青蛙﹣鲫鱼﹣家鸽
B.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C.草履虫﹣青蛙﹣蚯蚓﹣鲫鱼﹣家鸽
D.草履虫﹣鲫鱼﹣青蛙﹣蚯蚓﹣家鸽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具体事例的知识.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解答】解:学习行为与生物的神经系统有关.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更无神经系统,学习行为很简单;蚯蚓虽然有神经系统但不发达,且无脊椎;鲫鱼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学习行为不强;青蛙较鲫鱼高等但比家鸽低等,其学习行为也居中.所以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故选:B
7.下列关于黑猩猩取香蕉得说法不正确得是( )
A.这个例子说明黑猩猩是比较高等的动物
B.动物越高等,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成年黑猩猩能利用生活经验解决一些问题
D.这个例子说明黑猩猩有与人类相同的意识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动物的等级越高,其学习能力就越强.黑猩猩取香蕉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黑猩猩是比较高等的动物,正确.
B、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正确.
C、成年黑猩猩能利用生活经验解决一些问题,正确.
D、动物的等级越高,其学习能力就越强,但这个例子不能说明黑猩猩有与人类相同的意识,错误.
故选:D
8.在电影《牧马人》中,主人公在放牧马群时怎样做就能轻松地放牧整个马群( )
A.只要驯服头马即可B.驯服马群中所有的雄性马
C.驯服马群中所有的雌性马D.驯服马群中幼小的马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群体中的成员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来传递信息.
【解答】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马有“首领”头马,头马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男主人公在放牧马群时,要想轻松地放牧整个马群,只需要驯服马群中的头马.
故选:A
9.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时确分工
C.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D.群体中各成员不具有通讯本领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①蚂蚁的群体有蚁后、雄蚁、工蚁,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黑猩猩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群体成员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相互沟通,即动物的通讯.
故选:D.
10.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
A.睡较柔软的弹簧床B.背单肩书包
C.注意坐、立、行的姿势D.少参加体育运动
【考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解答】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选:C
11.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A.猴AB.猴BC.猴CD.猴D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中存在等级制度.
【解答】解:营社会行为的动物,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由题意猴A优于猴B,说明猴A比猴B强;猴C优于猴A,说明猴C比猴A强;猴B优于猴D,表明猴C的实力最强,猴D的实力最弱,所以猴C为这群动物中的首领,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
故选:C
12.“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
A.壁虎断尾B.乌贼释放墨汁C.蜥蜴变色D.蜜蜂跳圆形舞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壁虎断尾、乌贼释放墨汁都是为了防御敌害,蜥蜴变色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都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D
13.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 )
A.昆虫的取食行为B.昆虫的学习行为
C.昆虫之间的通讯D.昆虫的迁徙行为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解答】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昆虫之间的通讯.
故选:C.
14.下列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B.母鸡育雏C.春蚕吐丝D.狗拉雪撬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狗拉雪橇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蜘蛛结网、母鸡育雏、春蚕吐丝,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D.
15.有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其等级次序的排列依据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大小和力量强弱B.健康状况
C.性别和年龄D.凶猛程度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解: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雄狒狒,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雄狒狒还有带领雄狒狒保卫群体的义务.“首领”雄狒狒的选择受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的影响,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C错误.
故选:C.
16.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综上所述,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B
17.下列现象或行为会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是( )
A.松鼠储存食物
B.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C.蜜蜂取食花蜜
D.蚜虫吸吮植物的汁液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松鼠储存食物,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A不符合题意;
B、苍耳果实很容易被动物带到别处,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苍耳的分布范围,B不符合题意;
C、蜜蜂取食花蜜,这种行为有助于植物的传粉,结出丰硕的果实,C不符合题意;
D、蚜虫吸吮植物的汁液是取食行为,危害植物,不是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或花粉的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 )
A.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动物能抑制植物(如草)的生长,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C.动物能为植物提供粪便,促进植物生长
D.动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自然界中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各种动物通过摄食、生殖等方式,在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同时,也对自然界发生着作用.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重新返回自然环境中,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D
19.如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观效果图,其仿生学设计灵感源自( )
A.鸟巢B.鸟的骨架C.鸟卵D.乌龟的背甲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仿生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仿生的原理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仿生学设计灵感源自鸟巢.“鸟巢”的独特的格栅结构看上去确实像一个缠结着树枝的鸟巢,加上灯光效果后它甚至像一个生命体轻盈地悬浮在大地上.北京城里的喜鹊窝的建筑材料一半都是钢筯.
故选A.
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A.B.C.D.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选:C.
二、识图作答(三道题,共39分)
2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1] 关节头 ,[2] 关节囊 ,[3] 关节腔 ,[4] 关节窝 ,[5] 关节软骨 .
(2)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 1 ] 关节头 从[ 4 ] 关节窝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关节炎因为[ 2 ] 关节囊 发生病变引起的.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组成,图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解答】解:(1)由关节模式图可知: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2)1关节头从4关节窝滑脱出来,叫脱臼.
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关节囊病变,分泌滑液过多,致使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机能障碍,引起关节炎.
故答案为:(1)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2)[1]关节头;[4]关节窝;[2]关节囊
22.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A表示 屈肘 动作,图B表示 伸肘 动作.
(2)①表示 肱二头肌 ,在图A中处于 收缩 状态,而同时② 肱三头肌 则处于 舒张 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舒张 和 收缩 .
(3)双手提重物,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收缩 状态.
(4)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处于 舒张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舒张 状态.
(5)人体之所以能产生上述动作,主要与 运动 系统密切相关,还受到 神经 系统的控制和协调.
(6)①和②的两端至少附着在 两 块骨上.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1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解答】解:(1)图A表示屈肘动作,图B表示伸肘动作.
(2)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A图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B图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
(3)当手臂提重物时,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感觉比较累.
(4)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5)人体之所以能产生上述动作,主要与运动系统密切相关,还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6))①和②的两端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故答案为:(1)屈肘;伸肘
(2)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舒张; 收缩
(3)收缩;收缩
(4)舒张;舒张
(5)运动;神经
(6)2(两)
23.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 狼 ,B代表的生物是 兔子 ,C代表的生物是 草类 .
(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C ,数量最少的是 A .(用字母回答)
(3)冬天,草类减少,兔子数量 减少 ,狼的数量 减少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数量 增多 ,狼的数量 增多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生态平衡 .
(4)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大规模猎狼活动,但随后兔子的数量剧增,草场退化.引起兔子剧增的原因是 大规模猎狼,兔子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 .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动态平衡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类型;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递减.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解答】解:(1)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兔→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狼、兔、草类.
(2)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C草类,数量最少的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A狼.
(3)冬天草类减少,兔的数量会因草的减少而减少,狼的数量会因兔的减少而减少.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兔和狼的数量都会因食物的增多而增加.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4)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兔子的数量将会先增多后减少.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狼,兔子,草类;
(2)C;A;
(3)减少,减少,增多,增多,生态平衡;
(4)大规模猎狼,兔子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
(5)动态平衡;自我调节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24.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其实“霸王死于此”几个字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成的,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围成大字并非天意,是因为蚂蚁喜欢蜜糖,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取食行为,从 获得的途径 看属于 先天性 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 遗传物质 控制.
(2)蚂蚁之间靠 气味 传递信息,但当一只侦察蚁发现食物时也会向其他伙伴做 触角 动作.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将蚂蚁的触角剪去,它无法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
(3)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社会 行为特征的动物,其首领是 雌性 (雌性或雄性)个体.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这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1)蚂蚁能够围成大字并非天意,是因为蚂蚁喜欢蜜糖,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取食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遗传物质控制.
(2)蚂蚁之间靠气味传递信息,但当一只侦察蚁发现食物时也会向其他伙伴做触角动作.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因为将蚂蚁的触角剪去,它无法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它不能去搬运食物.
(3)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其首领是雌性个体.
故答案为:(1)获得的途径; 先天性; 遗传物质
(2)气味; 触角; 不能; 因为将蚂蚁的触角剪去,它无法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
(3)社会; 雌性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2分)
25.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行探究实验.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
(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③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 生活过程 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烧杯(A、B、C、D),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 ,这是为了进行 对照 .
(4)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 , 若选择白菜地里已长大的菜青虫,则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菜青虫可能因为原来已经吃过的植物叶子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 .
②用一只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 , 用一只菜青虫会增大偶然性 .
③本实验的变量是 不同科的植物叶片 .
(5)分析结果: 除D外,ABC中只有十字花科叶片被吃掉 .
(6)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考点】探究菜青虫取食的特点.
【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探究实验中的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问题中的条件.
【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的内容:“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取食植物叶片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可知,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应该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2)根据生活经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它们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做出的假设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3)③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好处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以排除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学习得来的.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叶片,其他条件都相同.
(4)①实验取虫卵培养好;因为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好处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②仅靠取一条菜青虫统计一次数据,实验误差较大,具有偶然性,只用1条菜青虫做实验不行.
③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科的植物叶片.
(5)分析现象,得出结果:除D外,ABC中只有十字花科叶片被吃掉,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6)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假设成立,即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2)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3)③生活过程;相同;对照
(4)①不行.若选择白菜地里已长大的菜青虫,则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菜青虫可能因为原来已经吃过的植物叶子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
②不行;用一只菜青虫会增大偶然性
③不同科的植物叶片
(5)除D外,ABC中只有十字花科叶片被吃掉
(6)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重点回顾,高频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重点回顾,高频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重点回顾,高频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