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及其运算》优秀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及其运算》优秀教案01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及其运算》优秀教案02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及其运算》优秀教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教学设计,共17页。

    2、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性;
    3、理解集合和元素的表示;
    4、理解常见数集符号;
    5、理解空集的含义;
    6、理解集合和元素的关系。
    [教学重点]1、常见数集符号;
    2、空集的概念;
    3、集合和元素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习文具盒的举例
    [板书] &1.1 集合和元素
    集合和元素的概念
    [学生活动]阐述自己对集合与元素的理解并举例
    [板书]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讨论】例1
    【讲述】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板书】,a属于A
    ,a不属于A
    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对于任何一个对象,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必居其一。
    【讲述】例1(1)中,集合的元素是小于10的十个自然数,像这样,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
    例1(3)中,集合的元素是-1和1,它们都是方程的解,像这样,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
    例1(4)中,集合的元素是大于2的实数,它们都是不等式的解,像这样,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显然,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我们用如下特定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常用的几个数集:
    [板书]三、常见数集
    [练习]随机列举数字,考察学生对以上数集符号的掌握
    [学生活动]背诵常见数集名称及其符号
    [练习]P3-1
    [提问]由大于2且小于3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什么样子?
    [分析]这样的数不存在,所以,这个集合不含任何元素,而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表示为
    [板书]五、空集
    注意:0与的区别
    0是一个数字,是一个集合
    [练习]P3-2
    【讲述】像的解集那样,元素数目可数的集合叫有限集;
    像自然数集那样,元素数目数不清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小结]1、集合是一个整体,而元素是组成这个整体的个体;
    2、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只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类。
    [作业]1、默写几个常见数集;
    2、 ,
    , ,
    [课后记]
    [教学课题] &1.1.2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目的]1、掌握列举法和描述法;
    2、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相同的集合。
    [教学重点]按要求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集合和区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练习,对比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例]
    【板书】一、列举法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队参赛人员集合
    {ZYN , GY , WN , WH , ML}
    这种将元素一一列出,用逗号分隔,用花括号括为一个整体的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例如:1.方程的解集:{-1,1}
    2.小于100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0,1,2,。。。,99}
    3.正偶数集:{2,4,6,。。。}
    【讲述】像2.3这样集合为元素很多的有限集或无限集时,可以在花括号内只写出几个元素,其它元素用省略号表示。需要注意,写出的元素必须让人明白省略号表示了哪些元素。
    使用列举法有三个注意点,“不重复,不漏写,不排序”。如集合{1,-1}与集合{-1,1}表示的是同一个集合,{1,-1,1}这样的集合时不存在的。
    【板书】例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大于-4且小于12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方程的解集。
    解(1){-2,0,2,4,6,8,10} 注意:0是偶数,整数也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2)解方程得,故方程的解集为{-1,6}
    补充: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十字交叉法 首先
    列式,若交叉相乘后又相加=bx
    因式可分解为
    则或,求解x。
    求根公式 的解

    【提问】怎样表示由小于5的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讲述】显然小于5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因此这个集合要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
    这样的集合我们要了解两个特征性质:
    【板书】二、描述法
    元素的特征性质:1)集合中的元素属于哪个数集;
    2)集合中元素的取值范围。
    具体表示方法:在花括号内用小写字母写出代表元素,然后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右侧写出所有元素的特征性质。
    【讲述】如果集合的元素为实数,那么将省略不写,上述集合可以表示为
    【板书】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不等式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1),所以解集为
    2)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

    像这样,用其他字母来列表达式的元素,直接对其他字母所代表的数字所属数集进行说明。
    个别专门性集合可以直接用语言来叙述特征,如 {奇数}
    3)点的坐标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其中x表示点的横坐标,y表示点的纵坐标。

    [练习]P6-1,2
    [板书]4)、方程x-5=0的解组成的集合
    {5}
    [讨论]{5}与5的区别是什么?
    {5}是指一个集合,5只是一个数字,代表这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它们的关系是

    这个集合也称为该方程的解集

    [提示]同一个集合在用描述法表示时,可能出现不同版本
    [举例]1、不等式的解集
    最后一种属于简洁的描述法,在偶数集和奇数集中常使用
    [板书]偶数集
    奇数集
    [小结]1、同一个集合,可以用多个方法表示;
    2、不论是列举法还是描述法,必须使用大括号。
    [作业]P6- A,B

    [板书]二、区间
    1、 2、
    x
    [1,4] (1,4)
    3、 4、

    [1,4) (1,4]
    5、 6、

    [4,
    7、x>4 8、x<1
    x x

    [讲述]如上,区间同数轴一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描述数的取值,有端点时,如果包含端点则用方括号,称为闭端;不包含端点则用小括号,称为开端。没有最大值、最小值时,便称为无穷端,并且只能使用小括号连接。
    [学生活动]一起练习读区间。
    [练习]P13-A-4
    [作业]《练习册》P4-A-4。
    [课后记]
    [教学课题]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的概念;
    2、理解真子集的概念;
    3、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
    4、掌握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5、区分元素与集合同集合与集合这两类不同的关系。
    [教学重点]1、子集的概念;
    2、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的表达。
    [教学难点]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2、集集关系与元集关系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很简洁,属于或者不属于。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则由集合所包含的元素来决定。
    [思考]下面两个和有什么联系?
    集合A:高一8班全体同学。
    集合B:高一8班男生。
    [分析]组成集合B的元素,全部存在与集合A,这种情况,便说B是A的一个子集。
    [板书] §1.3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
    [讲述]1、分别读做“B包含于A”或者“A包含B”;
    2、判断的关键,就看谁的元素来源于谁。
    [举例]例8
    [思考]设A是任意一个集合,试问:
    A是A的子集吗?为什么?
    空集是A的子集吗?
    [分析]1、由于A中所包含的元素全部存在于A,按定义,A是A的子集,这表明,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
    2、空集中不不存在元素,所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我们所说的任意集合包含空集,不包含空集时要特指非空集合。
    [板书]2、
    例9.根据子集定义,写出集合A的所有子集,
    1)
    2)取一个元素:{0},{1},{2}
    3)取二个元素:{0,1},{0,2},{1,2}
    4)取三个元素:{0,1,2}
    [小结]由于A一共只有三个元素,所以,到此为止。观察前三类和最后一个子集的区别,我们发现,除了最后一个集合,其余子集所选取的元素都只是集合A的一部分,例如,子集{2,3}中没有元素1,为了强调这点区别,我们将这类子集同时称为A的真子集。
    [板书]二、真子集
    [讲述]当集合B的元素全部存在于集合A,而集合A又不止这些元素的时候,B就是A的真子集。
    [板书]
    [分析]显而易见,真子集是在子集的基础之上强化而来的,区别就在于,A是否存在多余的元素,所以,我们如果要寻找集合的真子集,前面步骤都与寻找子集一致,只是到什么时候结束呢?比如,原集合有3个元素,那我们到选取2个元素的时候结束;原集合有4个元素,我们便在选取3个元素的时候结束。所以,刚才那个集合,它的子集有8个,而它的真子集就只有7个。
    [陈述]根据定义,集合A与A 之间是子集的关系,但同时,它们也属于相等的关系,因为,它们所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板书]三、相等
    例10
    [小结]综上所述,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三类关系,共五个符号,判断根据,是所含元素,是否存在于另一集合之中,存在之后,对方又是否含有多余的元素。而我们可以用图象来表示

    真子集 + 等于 = 子集
    [引言]关于空集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分为两类。
    四、关于空集
    任意集合:
    非空集合:
    [举例]例11
    [练习]P13-1,2
    [作业]P13-A-2;B-2
    练习册P4-A-1;B-2
    [课后记]
    [教学课题] §1.4 交集
    [教学目的]1、理解交集的定义;
    2、掌握各类集合间交集的运算。
    [教学重点]交集的运算
    [教学方法]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1、默看P13试一试、抽象
    2、让学生阐述对交集的理解
    [讲述]交集中的元素,是两个集合共同都拥有的公共元素。
    [教学课题] §1.5 并集

    [教学目的]1、理解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各类集合间并集的运算。
    [教学重点]并集的运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默看P14
    [讲述]求解并集,也就是将集合AB的所有元素全部写出,不过,如果有重复出现的元素,只能写一次,因此,并集中的元素,可能来自集合A,或者来自集合B。
    [板书] §1.2.1 并集
    定义
    例1 设A={2,3,5},B={-1,0,1,2},求AUB
    [答案]AUB={-1,0,1,2,3,5}
    [练习]P16-1
    性质
    [学生活动]阐述以上性质成立的理由
    [板书]
    [分析]这是一个区间,必须利用数轴,观察并集结果。
    [学生活动]用数轴表示集合A和B,用阴影表示所有取值范围。
    [答案]AUB=(0,3]
    [练习]P16-2
    [小结]求并集的过程,是寻找所有元素的过程,如果是列举法表示的集合,重复元素只能写一次;如果是不等式或区间求并集,则要利用数轴观察。
    [作业]P20-2,3
    [课后记]
    [板书] §1.2.2交集
    定义
    [板书]
    性质
    [学生活动]解释这三个性质存在的理由
    [过渡]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之间的交集运算是最简单的,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求交集必须注意要求的元素是什么。
    [板书]例4
    [答案](0,2)
    [小结]不等式的集合运算常见且重要,依靠同学们对于取值范围的理解。
    例5 A=
    [答案]
    [板书]
    [提问]这个集合的元素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公共元素?
    [分析]该元素是一个有序实数对,必须根据两个集合的表达式列方程组求解。
    [板书]

    [讨论]结果中的大括号和小括号分别代表什么?
    [小结]当元素为有序实数对时,集合运算结果也一定是有序实数对。
    [陈述]求并集和交集的原理是截然不同的,区分符号,区分过程,一个是找公共元素,一个是写出所有元素。
    [练习]P18-1,2
    [作业]P20-2,3
    练习册P8-1,2
    [课后记]
    [教学课题] § 12.3 补集
    [教学目的]1、理解补集的定义;
    掌握各类集合补集的求解。
    [教学重点]各类补集的求解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默看P18
    [讲述]当一个集合A是另一个集合U的子集时,我们就把U称为全集,而全集U中除去子集A所包含的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就是A在U中的补集
    [板书] §1.6 补集
    定义
    例7 设

    [答案]
    例8 设U=4,A=(-1,2],求CA
    [分析]画数轴,注意区间端点的归属
    [答案]
    [板书]
    二、性质
    [学生活动]阐述这三个性质成立的理由
    [小结]关于交、并、补集的性质,理解即可,不需记忆。通常,它们在运算中会交叉出现,所以,把握好定义,仔细最重要。
    [练习]P20-1,2
    [作业]P20-A-4,5;B-1,2
    练习册P9-3,4,5;B-1,2
    [课后记]

    [教学课题] §1.3 命题
    [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的定义;
    2、理解前件、后件、推出的定义;
    掌握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判断
    理解等价的定义;
    掌握必要且充分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1、前件、后件的定义;
    2、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且充分条件的判断。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1.3 命题
    [讲述]命题就是一个陈述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式子
    [板书]例1、命题p: a是整数
    命题q: x-2=0
    [讲述]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判断依据,就看谁推出谁。
    [板书]例2、命题p: x-2=0; 命题q:
    [分析]
    [讲述] 符号“”就代表推出,表示在前面命题成立的条件之下,后面命题也成立,此时就可以说“命题p推出命题q”;判断出谁推出谁之后,我们就给他们各自命名。比如,“p推出q”,我们就称p是前件,q是后件。
    [板书]前件后件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谁是前件,谁是后件
    1、
    2、
    3、
    4、
    [讲述]判断出前件与后件之后,我们就可以判断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了,我们规定
    [板书]二、逻辑关系
    1、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2、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
    3、两者互退时,互为必要且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练习]判断上列四个命题的逻辑关系
    [讲述]当两个命题互推时,称他们彼此等价,或者说
    [板书]三、等价
    [讲述]其中,“p当q”的意思是“p推出q”;而“p仅当q”的意思是“p被q推出”。
    [练习]P24
    [作业]P24-2,3;B
    练习册 P12、13
    [课后记]
    [教学课题] 第一章复习
    [教学目的]1、集合关系的判断;
    2、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3、逻辑关系的判断。

    [教学方法]练习、考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P26-复习题1
    练习册P13
    需要补充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的十字交叉法和求根公式
    相关教案

    中职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精品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并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及其运算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及其运算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子集,维恩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优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 集合及其运算优质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集合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及其运算》优秀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