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eq \a\vs4\al,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eq \a\vs4\al(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列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利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新冠病毒图片)
教师提问:引起新冠肺炎的元凶是什么?
学生回答:新型冠状病毒
教师讲解: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病毒
【新课讲授】
(一)病毒的发现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病毒发现的科学史)
1.1886年,麦尔把患有烟草花叶病植株的叶片加水磨碎,将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结果能引起健康烟草叶患病。
教师介绍:人类对病毒的研究和认识,要从德国农业化学家麦尔谈起。19世纪80年代,很多种植烟草的农民都遇到了一个困惑,那就是,烟草的深绿叶子上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浅绿色斑纹,致使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麦尔将这种烟草疾病命名为“烟草花叶病”,为探明烟草花叶病产生的原因,麦尔对烟草的种植展开了长时间的观察与实验研究,他曾研究过种子、气温、光照、土壤对烟草花叶病的影响,但都通过实验逐一排除,这些因素都不是该病的致病原因。在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感染某些细菌可以使动物罹患一些疾病,受此启发,麦尔大胆猜测烟草花叶病是不是也是通过病原体传染?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教师介绍:1886年,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磨碎,将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请同学们思考,麦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呢?……对,说明这种病确实是可以传染的,而且麦尔推测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显微镜也没看到这种假象细菌,用培养基也未能培养出来。后来麦尔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但到最后也没有找到烟草花叶病的真正致病因子,但毋容置疑的是,麦尔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烟草花叶病是一种植物传染病的科学家。麦尔开启了烟草花叶病致病因子的研究先河。他的研究结果对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结:说明烟草花叶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大胆推测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2.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仍具有感染性。
教师介绍: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烟叶还能患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其推测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这种细菌太小,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二是细菌虽被过滤掉,但细菌分泌的毒素留在了滤液中,引起患病。但由于过滤的汁液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健康叶后,出现了繁殖增生的能力,由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
总结: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简称病毒。
3.1935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从烟草提取的汁液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教师介绍:直到1935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从烟草提取的汁液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将这些结晶病毒注入到健康烟草叶中时,病毒就恢复了活性,开始繁殖增生,并使健康叶患病。自此之后,人们才完全肯定病毒和细菌是截然不同的。
4.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教师介绍: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并阐明其杆状颗粒结构特点。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认识到的病毒也越来越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病毒的发现历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二)病毒的大小
(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噬菌体的图片)
提问:病毒和细胞在大小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到1 mm——最小的一个格。把1 mm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微米;把这1 mm分成100万份,其中的1份就是1纳米。也就是说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等于100万分之一毫米。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感受病毒的大小。
教师讲解:一些比较大的细胞,像某些神经元轴突达几十厘米,像蛙卵、草履虫等细胞也都是肉眼可见,细菌、动植物细胞都是微米级别(左图所示),而病毒比它们小得多,右图所示为葡萄球菌(一种细菌)和某些病毒及蛋白质分子大小比较,有图可见病毒确实比细菌小的多。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进行分析,直观感受病毒的大小。
教师讲解:一个艾滋病病毒的直径约为0.1微米,而其侵染的体细胞直径为20微米,体细胞体积是艾滋病病毒的800万倍。
教师强调:非常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三)病毒的形态
(展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冠状病毒的形态)
提问: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冠状病毒的形态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答:噬菌体(蝌蚪形)烟草花叶病毒(杆状)冠状病毒(球形颗粒)
教师讲解:通过电镜人们观察大约4000多种病毒。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细菌病毒噬菌体呈蝌蚪状,烟草花叶病毒呈杆状,还有我们今年听得比较多的冠状病毒,在电镜下整体形状是球形的,但外面有很多尖刺,像日冕的样子,像欧洲皇冠上的尖刺,顾名冠状病毒。
(四)病毒的结构
(呈现教材中三种病毒的结构图,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师讲解: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我们将病毒结构和动植物以及细菌、真菌细胞做一个比较,这些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质、核(拟核)等典型细胞结构,而病毒呢??很显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学生活动:啊——?有些同学感到非常吃惊,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那病毒是生物吗?它如何生存繁殖?
教师讲解: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进化出一套完善的生存机制。
教师强调:病毒无细胞结构。
提问:病毒结构如此简单,它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命呢?
(五)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学生思考并回答:寄生。
教师活动:展示噬菌体增殖的图解过程,引导学生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
学生总结: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教师讲解: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被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六)病毒的种类
教师通过图片举例讲解病毒的种类。
教师讲解:特定的病毒对寄主有专一性,根据寄主不同我们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教师讲解:当你再提起病毒时,脑海中是不是呈现这些景象: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患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的脊髓灰质病毒;还有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横行的天花病毒,以及发病后致死率接近百分百的狂犬病病毒。
总结:病毒的危害性。
教师讲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非常容易受到绿脓杆菌的感染,这种感染能导致人死亡,早在1958年的时候人们就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防控感染。目前,刚出生的婴儿从出生就开始接种疫苗,作为入托,入院和入学的必备条件。
总结: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检测】
略
四、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五、教学反思
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 病毒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引入新课,探究新知,病毒的形态结构,效果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 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eq \a\vs4\al,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鸟的特征,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