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5)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
观察。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2.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3.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
(板书题目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任务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展示“发酵实验”过程、现象,讨论并表述出发酵的原理。
教师讲解:瓶子里是一杯温水+糖+酵母。
学生描述“发酵实验”现象:液体出现气泡,气球胀大。
提问:气泡是什么?过一段时间后瓶子里的液体还是糖水吗?
学生回答:气泡是二氧化碳,瓶子里的液体是酒精。
2.观察掰开的面包、馒头中的小孔,讨论、思考课本P75练习第一题。
问题:酵母菌发酵产生了什么?
提示:葡萄糖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观察与思考(展示馒头中的小孔,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下面空白处的填写)
馒头中的孔洞是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而形成的,这种气体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时产生的,可以使馒头松软可口。
3.通过观察、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总结不同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例如:
(1)酵母菌:制面包、酒
(2)多种霉菌:制腐乳、酱
(3)乳酸菌:制酸奶、奶酪、泡菜醋酸菌:制醋
总结不同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
任务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讨论并交流各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展示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引导学归纳食品的保存方法。
2.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拓展反思:列举本地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咸菜等,思考:怎样保存食品更有利于健康?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脱水法(以香菇为例,归纳出脱水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脱去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生长繁殖
(2)腌制法(以咸菜、咸蛋为例,归纳出腌制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用盐溶液除去水分。
(3)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灭菌(以牛奶为例,归纳出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灭菌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高温灭菌
(4)真空包装法(以袋装肉肠为例,归纳出真空包装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隔绝空气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
(5)罐藏法(以肉类罐头为例,归纳出罐藏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高温消毒后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
(6)果脯保存方法:渗透保存法。(以猕猴桃等果铺为例,归纳出果脯保存方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
(7)晒制与烟熏法(以腊肉为例,归纳出晒制与烟熏法保存食品的原理)
原理: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2.学生总结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
(1)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2)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3)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4)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思考:假设你是一位商人,你想把广东的新鲜荔枝运到上海去卖,你用什么方法保存荔枝呢?
学生学以致用,说出保存荔枝的方法,提高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喝剩的啤酒很容易变酸,这是为什么?
任务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查看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药品说明书,特别是有关抗生素的说明书,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药品。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来源:学_科_网Z_
1.有关抗生素类药品——真菌与疾病防治
学生活动1:明确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用来杀死致病细菌的。
教师补充: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多达4000多种,已有50多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灭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井冈霉素、自力霉素、大观霉素、更生霉素、头孢拉定。
提问:现在很多专家呼吁不要滥用抗生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回答: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抗药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
学生活动2:认识到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真菌——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多种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如肺炎链球菌等,所以青霉素可治疗肺炎等多种疾病。
2.细菌与疾病防治——有关转基因药品
教师介绍: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提问:科学家是如何制造胰岛素的,运用了什么技术?
学生回答:转基因技术。
教师介绍: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产生大量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细菌性疫苗
教师介绍:将毒性减弱的或杀死的细菌制成疫苗,注射到人体后可以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制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常用的细菌性疫苗: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百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X_K]
任务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细菌是如何参与污水净化的?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细菌与环境保护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可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四、细菌与环境的保护
六、教学反思
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