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测体温”:发烧时病人的体温约为36.5℃
B. “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5s
C. “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D. “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宽度约为15cm
2.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浓雾生成 B. 冰雪消融
C. 窗花凝结 D. 露珠形成
3. 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车后视镜成像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D. 波光粼粼
4. 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5. 如图所示,关于天安门升旗仪式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士兵方队匀速前进、动作标准,他们做的不是机械运动
B. 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现场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 士兵的口号响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6. 如图是著名钢琴家郎朗音乐会演出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高音时,钢琴发出悦耳的超声波十分好听
B. 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钢琴声清脆、明亮,易与其他乐器区分,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 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
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
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B. 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
C. 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D. 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8.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 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9.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爸爸一起驾车去旅游时,爸爸手机导航的部分截图,导航分别为他们设计了三种路线方案,若全程不考虑拥堵且汽车每百公里油耗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这三种方案中,最耗时的是方案二
B. 在这三种方案中,速度最快的是方案一
C. 为了省油,他们应该选用方案一
D. 采用方案三到达目的地的平均速度为45.6km/h
10. 下列设备中利用了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激光切割机
B. 倒车雷达仪
C. 声呐探测器
D. 彩超检测机
11. 如图所示,有一首名为《驴》的小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关于诗句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中嘴对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其中的一个“嘴”是另一个“嘴”的实像
C. 若以其中一个正远离水面的“嘴”为参照物,另一个“嘴”是运动的
D. 如果其中一个“嘴”距水面10cm,那么两个“嘴”之间的距离为20cm
12. 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的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1时间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B. 0~70s的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 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D. 从最开始到最后停止的时间内,A、B两车会遇到两次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2.0分)
13. 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杯中装开水的是______ 杯,装冰水的是杯______ ;杯丙外壁出现的水珠是______ 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 (吸或放)热.
14. 如图所示是学校的录播教室。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到老师的耳朵中,为了防止教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用了新型的隔音材料,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5. 小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他站在感应门前1m处,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离他______m.当他站在感应区时门会自动平移打开,这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位置随着门的移动将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16.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前半程甲同学一直领先,最终乙同学领先冲过终点。由此可知,全程______(填“甲”或“乙”)同学平均速度快,依据的是______(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前半程甲同学速度快,依据的是______(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
17. 如图为南美洲的一种“迷你”小西瓜,如图为它的实际尺寸,线段AB为其横向宽度,请用规则的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横向宽度AB约为______cm;挑选西瓜时常会“拍一拍”,若敲打时声音振动频率大于500Hz的大多数为生瓜,小于500Hz的多为熟瓜,则人们拍打时是通过______(填“音调”或“响度”)来辨别西瓜生熟的。
18. 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由于光______而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情况,人们利用反射规律,应该在______(填“A”、“B”或“C”)位置安装一块面镜,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面镜最好是______面镜。
19. 如图所示,晶莹剔透的琥珀里面静静的藏着一只小蝎子,琥珀在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非常耀眼。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它一般是由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油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看起来耀眼是因为光在琥珀表面发生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造成的。
20. 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电影银幕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图是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的一段感人情节,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22. 如图所示,烧杯底部有一个光源A,烧杯中没有水时A发出一条光线正好通过C点,若烧杯中有水时B为A通过水面成的像,请画出:
(1)水面的位置;
(2)请你画出有水时A发出的射向C的光线遇到水面后反射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23. 小昊是地地道道的“魔方迷”,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魔方如图甲、乙和丙所示。学习物理知识后,善于思考的小昊想借助于刻度尺和秒表来测量圆柱形魔方丙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于是小昊找来了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甲和乙,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丁所示放置,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35
70
时间/s
2.0
(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______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______;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开始实验后,他将魔方丙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可是发现魔方每次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都比较短,不容易测量。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______(填“左侧”或“右侧”)斜面变缓。
(3)改进装置后小昊重新实验,上表是小昊的部分实验数据,测量AC段时间后发现秒表显示的示数为8秒,突然想起了测量前忘记将秒表调零,若测量前秒表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为______s。
(4)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丙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4. 大国发现寒冷的冬季,下雪的天气环卫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从而使冰雪熔化。
(1)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______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第一次实验中大国要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碎盐冰,试管中装入适量碎冰,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组装器材时,大国发现酒精灯不能放入烧杯下方,可能是因为他______(填“最先”或“最后”)安装了温度计导致的。
(3)重新组装好器材后(如图乙)进行实验,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试管内的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试管中的冰的熔点是______℃;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处于______态;
(4)第二次实验,大国将试管和烧杯内的物质做了调换,如图丁所示,若实验中两种物质的初温仍为−10℃,则加热的过程中______(填“碎冰”或“碎盐冰”)先熔化。
25. 小明和小宇分别用甲、乙装置中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不同的水加热做观察水沸腾实验:
(1)小明用甲图装置做实验,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表明水沸腾了。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象a,图丁是小明由图甲中温度计读出的水某一时刻的温度,为______℃。由图丙得出水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继续吸热。
(2)小宇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b,图象中a比b沸点高的原因是______,甲、乙两装置中水的质量关系应该为m甲______m乙。
26. 如图是小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E、F是两块沿CD拼接在同一平面内大小不同、厚度相同的薄玻璃板,它们竖直立在水平放置的纸板上,A、B是两只等大的蜡烛。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他先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分别确定玻璃板E和F所成像的位置,发现它们所成的像在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像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用笔记下两个蜡烛及玻璃板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距离是______(选填“物的大”、“像的大”或“一样大”)。
(3)小文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20cm,现将玻璃板E向蜡烛A靠近5cm,此时玻璃板E所成的像和F所成的像相距______cm
(4)小文又将玻璃板F水平向左移动,可以观察到F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动“);
(5)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蜡烛B,将一块纸板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27. 请解释下列现象中是怎样加快蒸发的。
(1)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2)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3)把湿衣服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28. 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在2019年底将达3.5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高铁的平均速度约为300km/h。下表为普快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运行时刻表。求:
K7370
发车时间
到站时间
运行里程
06:48
07:43
66km
(1)普快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平均速度?
(2)如果抚顺北到沈阳站开通高铁,高铁以300km/h速度行驶,乘坐高铁比普快列车K7370缩短多少分钟?
29. 2018年元旦的假期,家在抚顺的小顺随父母去看望远在吉林长春的姥姥,他们乘坐出租车用了10min到达长途客运站,抚顺的出租车起步价是3公里收费6元,每增加一公里收费1.7元。下车时,计价器显示11.1元,试求出:
(1)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1公里=1km)
(2)他们乘坐的长途大巴车经过沈吉高速公路某处竖立的一块交通牌(如图所示)的时间是上午9:00,此处距长春出口还有40公里。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速在最高限速和最低限速之间),大巴车将在什么时间段到达长春出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体正常温度在37℃左右,发烧病人的体温会超过37℃,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次正确的洗手时间在1min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在跑步机上跑步的速度略大于此数值,在3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宽度与此差不多,约为15c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B
【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正确;
C、窗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车后视属于凸面镜,成像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静的湖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会随水面波动而发生变化,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表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甲=s甲t甲=30m3s=10m/s;
乙的v−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加速运动;
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为0;
丁的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丁的速度为10m/s;
所以甲、丁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选:D。
根据图像,利用v=st求出甲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分析乙、丙、丁速度的大小;然后对比,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图像的识别,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士兵方队匀速前进,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做的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士兵枪上的刺刀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所以刺刀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判断队列是否整齐划一,故C正确;
D、口号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进行传播的;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光源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们听不到超声波,故A错误。
B、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钢琴声清脆、明亮,易与其他乐器区分,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禁止听众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其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只熟悉,只和发生体的材料有关。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此题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音与能量、超声波和次声波及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声学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是液氮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故A错误。
B、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两者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故B错误。
C、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中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所以“烟雾”是小水珠,故C错误。
D、冰激凌吃到嘴里,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所以AD是错误的;
(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所以C是错误的;
(3)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B是正确的。
故选:B。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9.【答案】ABD
【解析】解:(1)由图可知,s1=40km,s2=35km,s3=38km,t1=48min=0.8h,t2=54min=0.9h,t3=50min=56h,所以最耗时的是方案二,故A正确;
则v1=s1t1=40km0.8h=50km/h,v2=s2t2=35km0.9h≈38.89km/h,v3=s3t3=38km56h=45.6km/h,故D正确;
比较可知,速度最快的是方案一,故B正确;
(2)由图可知,方案二路程最短,所以,若汽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不变,则方案二最省油,故C错误。
故选:ABD。
(1)已知三种方案所用时间,比较时间可知耗时最长的方案,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三种方案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2)汽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不变,找出三种方案中路程最短的即可。
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掌握速度公式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不大。
10.【答案】BCD
【解析】解:倒车雷达仪、声呐测距系统以及彩超成像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激光切割机利用的是光。
故选:BCD。
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11.【答案】AB
【解析】解:
A、驴在岸边饮水,水面上就会出现驴子的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相同的,因此会形成“嘴对嘴”的情境,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若以其中一个正远离水面的“嘴”为参照物,另一个“嘴”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如果其中一个“嘴”距水面10cm,另一个“嘴”到水面的距离为10cm,那么两个“嘴”之间的距离为20cm,故D正确。
故选:AB。
(1)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4)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
12.【答案】AD
【解析】解:A、0~t1时间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vA=sAtA=600m30s=20m/s;vB=sBtB=840m70s=12m/s,所以vA>vB,故A正确;
B、0~70s的时间内,A车运动的路程为s1=600m+600m=1200m,B车运动的路程为s2=840m,根据v=st可知速度A、B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在t2~t3时间内,A车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B车也是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12m/s,vA>vB。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C错误;
D、从最开始到最后停止的时间内,A、B两车的s−t图像中有两次相交的位置,A、B两车会遇到两次,故D正确。
故选:AD。
A、0~t1时间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两车的速度,进而比较大小即可;
B、0~70s的时间内,从图中分别得出两车的总路程,根据v=st可知速度A、B两车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C、在t2~t3时间内,A车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B车也是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12m/s,且vA>vB,据此分析以A车为参照物,B车得运动情况;
D、从最开始到最后停止的时间内,A、B两车的s−t图像中有两次相交的位置,据此分析A、B两车会遇到的次数。
此题考查的是s−t图像,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能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类型,判断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13.【答案】甲;丙;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放
【解析】解:(1)甲图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是热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液化而成的,说明甲是一杯是刚倒的开水;
(2)乙图中没有任何变化,说明水温与室温相同,所以乙是一杯是普通自来水;
(3)丙图中烧杯外壁上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烧杯壁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说明丙是一杯是刚倒的冰水.
故答案为:甲;丙;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放.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水珠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
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的了解与掌握,弄清水蒸气在哪里?在哪里遇冷是关键,属于易错题.
14.【答案】振动 空气 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1)同学们回答问题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的。
(2)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空气,学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老师的耳朵中。
(3)为了防止教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用了新型的隔音材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传播过程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是什么介质传播声音,要看声源和听者之间有什么介质。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
本题通过在录播教室内录课,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等,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
15.【答案】不变 2 不变
【解析】解:小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感应门相当于平面镜,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将不变,
若他站在感应门前1m处,像离感应门也1m,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离他:1m+1m=2m,
当他站在感应区时门会自动平移打开,根据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这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位置随着门的移动将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2;不变。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
对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始终相等,当距离平面镜较远时,像看起来小了,这是视角变小的缘故,实际像和物体的大小都没变。
16.【答案】乙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解析】解: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最终乙同学领先冲过终点,由此可知乙跑完全程用的时间较少,则全程乙的平均速度快;所用方法是相同路程(都是100m)比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得快,其平均速度大;
前半程甲同学速度快,这是观察者看到的现象,即同一时刻看到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更长,这里采用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故答案为:乙;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得快;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则物体运动得快;
要比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根据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来判断,也可以根据通过总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
本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关键是读懂题意并分析是控制什么量相同。
17.【答案】2.25 音调
【解析】解:(1)使用毫米刻度尺进行测量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0.01cm;用规则的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横向宽度AB约为2.25cm;
(2)挑选西瓜时常会“拍一拍”,若敲打时声音振动频率大于500Hz的大多数为生瓜,小于500Hz的多为熟瓜,这是因为生瓜和熟瓜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故答案为:2.25;音调。
(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和读数,声音特征的应用,要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8.【答案】的直线传播 B 凸
【解析】解: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
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应该在B位置安装一块面镜,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
故答案为:的直线传播;B;凸。
人能看到BC路段的情况,是该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为了是光线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够射到AB路段上,就需要改变其传播方向;由光的反射可知安装哪种面镜。
题考查了凸面镜对光的反射的应用;对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有两种情况:光的反射和折射。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
19.【答案】凝固 镜面反射
【解析】解: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油是液态的,树脂油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化石,是凝固现象;
琥珀表面非常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所以在灯光下琥珀看起来非常耀眼,这是因为琥珀表面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故答案为:凝固;镜面反射。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和物态变化,难度不大。
20.【答案】不是 介质 小于
【解析】解:(1)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23,即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的慢。
故答案为:不是;介质;小于。
(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23。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和光速大小,属于识记内容。
21.【答案】解:先作出S1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再连接SS2,作出SS2的垂直平分线,在平分线位置画出新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像在S1时的发光点的位置S,再由S、S2作出新平面镜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22.【答案】解:(1)连接AB,然后作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MN即为水面的位置;
(2)连接AC,交水面于点O,则O点为反射点,过O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确定水面的位置;
(2)连接AC,确定反射点,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的画法,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是解答此题关键。
23.【答案】刻度尺 时间 v=st 左侧 5 17.5 大于 减速
【解析】解:(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此实验的原理是v=st。
(2)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左侧斜面变缓,这样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较小,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会变长。
(3)从图戊可知,测量前秒表的时间为3s,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为:tAC=8s−3s=5s。
(4)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35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35cm2s=17.5cm/s;
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70cm−35cm=35cm,时间tBC=tAC−tAB=5s−2s=3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35cm3s≈11.7cm/s
【解析】解:
(1)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由图丁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温度计的读数规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6℃;由图丙得出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甲图装置与乙图装置相比烧杯口多了一个盖子,这样水蒸气就会使甲图烧杯上方气压升高,而乙杯中水蒸气会很快散布到空气中,不会引起水面气压升高,而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甲图中烧杯上加了一个盖子,减少了热量散失,且两酒精灯完全相同,若两杯水的质量相等,则甲杯水的温度上升应该较快;由图丙可知,在水沸腾前,两杯水的温度上升速度相同,其原因是甲杯水的质量较大(即m甲>m乙),造成了甲杯水的温度上升变慢。
故答案为:
(1)变大;96;不变;达到沸点;(2)甲图装置与乙图装置相比烧杯口多了一个盖子,这样水蒸气就会使甲图烧杯上方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1)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温度计的读数规则;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水沸腾,但温度不变;
(2)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会导致水的温度上升速度不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涉及到沸腾条件、沸点与气压关系、比热容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6.【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相同 相等 一样大 10 不动 不透过 虚
【解析】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EF在同一平面内相当于一块平面镜,物体在E中和在F中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像在相同的位置;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同,物体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因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20cm,蜡烛A到玻璃板E的距离为20cm,玻璃板E到像的距离也是20cm,蜡烛A在玻璃板E中的像到蜡烛A40cm。
现将玻璃板E向蜡烛A靠近5cm,蜡烛A到玻璃板F的距离为15cm,玻璃板F到像的距离也是15cm,蜡烛A在玻璃板F中的像到蜡烛A30cm。玻璃板E所成的像和F所成的像相距10cm;
(4)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左右移动玻璃板都不会改变像的位置和大小;
(5)拿走蜡烛B,将一块纸板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相同;相等;一样大;(3)10;(4)不动;(5)不透过;虚。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因为EF在同一平面内相当于一块平面镜,像的位置重合;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同,物体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在像的位置上放一纸板,观察时一定要不通过玻璃板观察,如果透过玻璃板观察,是观察的虚像的位置;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常用方法,观察像时一定要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解题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及结论熟练掌握,认真审题分析。
27.【答案】答:(1)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水的温度和加快水表面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
(2)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3)湿衣服晾到向阳的地方,提高水的温度,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本题考查蒸发的知识,需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8.【答案】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s=66km,t=07:43−06:48=55min,
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平均速度:v=st=66km5560h=72km/h;
(2)由v=st可得,高铁从抚顺北到沈阳站运行的时间:t′=sv′=66km300km/h=0.22h=13.2min,
乘坐高铁比普快列车K7370缩短的时间:t″=t−t′=55min−13.2min=41.8min。
答:(1)普快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平均速度为72km/h;
(2)乘坐高铁比普快列车K7370缩短41.8min。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读出列车行驶的路程,根据发出时间和到站时间求出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K7370从抚顺北到沈阳站的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高铁从抚顺北到沈阳站运行的时间,进一步求出乘坐高铁比普快列车缩短多长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关键是从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29.【答案】解:
(1)出租车的起步价是3公里收费6元,每增加一公里收费1.7元,下车时计价器显示11.1元,
则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3km+11.1−61.7km=6km,
行驶时间t=10min=16h,
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v=st=6km16h=36km/h;
(2)大巴车运行的最大速度v′=80km/h,按此速度得出大巴车运行的最短时间t′=s′v′=40km80km/h=0.5h=30min;
大巴车运行的最小速度v″=60km/h,按此速度得出大巴车运行的最长时间,
已知他们看到标志牌时的时间是上午9:00,故到达长春出口的时间段为9:30~9:40。
答:(1)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36km/h;
(2)大巴车将在9:30~9:40时间段到达长春出口。
【解析】(1)根据题意和车费求出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利用v=st得出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2)从图中找出大巴车运行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sv得出大巴车运行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进而得出到达长春出口的时间段。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有关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从图中找到有用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