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向量的数乘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307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向量的数乘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307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向量的数乘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3077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1.3 向量的数乘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1.3 向量的数乘随堂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向量的数乘同步练习,0分),【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B=DCB. AD+AB=AC
C. AB−AD=BDD. AD+CB=0
已知向量AB=a+3b,BC=5a+3b,CD=−3a+3b,则( )
A. A,B,C三点共线B. A,B,D三点共线
C. A,C,D三点共线D. B,C,D三点共线
已知a,b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AB=a+2b,BC=3a−b,CD=2a−3b,则四边形ABCD是( )
A. 梯形B. 平行四边形C. 矩形D. 菱形
向量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c=λa+μb(λ,μ∈R),则λμ=( )
A. 2B. 4C. 5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b是a的相反向量,则|a|=|b|
B. 若|a|=|b|,则a、b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
C. 若AB=λCD(λ≠0),则A,B,C,D必共线
D. 在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AB+AD=AC
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为AC上靠近C的三等分点,AD与BE交于点F,若AB=a,AC=b,则BF=
A. −35a+25b
B. 25a−35b
C. −25a−35b
D. 25a+35b
向量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c=λa+μb(λ,μ∈R),则λμ=( )
A. 2B. 4C. 5D. 7
对实数p、q和向量a,b,c,正确的是( )
A. p(a−b)=pa−pb
B. a⋅b⋅c=a⋅(b⋅c)
C. 若|a|2b=|b|2a,则a=b
D. 若pa=qa(p、q∈R),则p=q
已知向量AB=a+3b,BC=5a+3b,CD=-3a+3b,则( )
A. A,B,C三点共线B. A,B,D三点共线
C. A,C,D三点共线D. B,C,D三点共线
对实数p、q和向量a,b,c,正确的是
A. p(a−b)=pa−pb
B. a·b·c=a·(b·c)
C. 若|a|2b=|b|2a,则a=b
D. 若pa=qa(p、q∈ R),则p=q
点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OA⋅OB=OA⋅OC,AO=λ(AB|AB|+AC|AC|),则△ABC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BC=4,BA⋅BC=4,点P为边BC上的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 )
A. 0
B. −2
C. −94
D. −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多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如图,在△ABC中,BD=13BC,点E在线段AD上移动(不含端点),若AE=λAB+μAC,则λμ= ,λ2−μ的最小值是 .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AB= ,AC+BA= .
如图,在▵ABC中,BD→=13BC→,点E在线段AD上移动(不含端点),若AE→=λAB→+μAC→,则λμ= ,λ2−μ的最小值是 .
已知空间两点A(1,2,3),B(−1,0,4),则AB= ,AB= ,与AB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线段AB中点坐标是 .
已知O为坐标原点,直线l与圆x2+y2−6y+5=0交于A、B两点,AB=2,点M为线段AB的中点.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1) ,OA+OB的取值范围为 (2)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0分)
如图,△ABC中,AB=2,BC=32,∠ABC=π4,BA=a,BC=b,点D,E满足BD=λBC,CE=λCA,λ∈(0,1),AD与BE交于点M.
(1)当λ=12时,请用a,b表示向量AM,并求AM⋅AB的值;
(2)用a,b表示向量BM.
在△ABC中,点E,F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两点,AB=3,AC=2,∠BAC=π3,CE+BE=0,AC=3FC.
(1)以AB,AC为基底表示向量EF,并求EF;
(2)D为直线EF上的一点,设CD=xAB+yAC(x,y是实数),若直线CD经过△ABC的垂心,求x,y的值.
如图,O,A,B三点不共线,OC=2OA,OD=3OB,设OA=a,OB=b.
(1)试用a,b表示向量OE;
(2)设线段AB,OE,CD的中点分别为L,M,N,试证明L,M,N三点共线.
如图所示,在△AOB中,A(0,5),O(0,0),B(4,3),OC=14OA,OD=12OB,AD与BC相交于点M,求点M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A=4,AB=3,∠AOx=45°,∠OAB=105°,OA=a,AB=b.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b的坐标;
(2)求向量BA的坐标;
(3)求点B的坐标.
如图所示,在△ABO中,OC=13OA,OD=12OB,AD与BC相交于点M,设OA=a,OB=b,
(1)试用向量a,b表示OM;
(2)在线段AC上取点E,在线段BD上取点F,使EF过点M.设OE=λOA,OF=μOB,其中λ,μ∈R.当EF与AD重合时,λ=1,μ=12,此时1λ+2μ=5;当EF与BC重合时,λ=13,μ=1,此时1λ+2μ=5,能否由此得出一般结论:不论E,F在线段AC,BD上如何变动,等式1λ+2μ=5恒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属于基础题.
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判断.
【解答】
解:因为AB=DC,
所以A正确;
因为AD+AB=AC,
所以B正确;
因为AB−AD=DB
所以C错;
因为AD与CB为相反向量,
所以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加法、数乘运算,属于基础题.
BD=BC+CD=2a+6b=2AB,即BD,AB共线,且有公共点B,则A,B,D三点共线.
【解答】解:∵BD=BC+CD=2a+6b=2(a+3b)=2AB,
∴BD,AB共线,且有公共点B,
∴A,B,D三点共线.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向量加法及数乘运算,向量的几何运用,属于基础题.
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得AD=2BC,再利用共线向量得AD//BC且|AD|≠|BC|,从而得结论.
【解答】解: 因为AD=AB+BC+CD
=(a+2b)+(3a−b)+(2a−3b)
=2(3a−b)=2BC,
所以AD//BC且|AD|≠|BC|,
因此四边形ABCD是梯形.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及相等向量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λ+6μ=−1,λ+2μ=−3,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出λ,μ的值,从而问题得解.
【解答】
解: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可得a=(−1,1),b=(6,2),c=(−1,−3),
∴由题意可得−λ+6μ=−1,λ+2μ=−3,
解得λ=−2,μ=−12,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共线、相反向量的概念,向量的模和向量的加法运算,属于基础题.
利用相反向量的概念,结合向量的模对A进行判断,利用向量的模,结合向量的概念对B进行判断,利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结合特例对C进行判断,再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对D进行判断,从而得结论.
【解答】
解:对于A.因为b是a的相反向量,所以b=−a,因此|a|=|b|,故A正确;
对于B.因为|a|=|b|,所以a与b模长相等,但方向不确定,故B错误;
对于C.如图:
在梯形ABCD中,AB=λCD(λ≠0),但A,B,C,D不共线,故C错误;
对于D.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
只有当ABCD是平行四边形时,才有AB+AD=AC,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向量共线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根据向量共线、向量的线性运算表示出BF,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因为B,F,E三点共线,所以BF//BE,所以存在实数x,BF=xBE=x(AE−AB)=23xb−xa,同理由A,F,
D三点共线可得AF//AD,故存在y,使得AF=yAD,又BF=BA+AF,所以BF=−AB+yAD=−AB+y2(AB+AC)=y2b+(y2−1)a,所以23x=y2,−x=y2−1,解得x=35,所以BF=−35a+25b.故选A.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及相等向量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λ+6μ=−1,λ+2μ=−3,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出λ,μ的值,从而问题得解.
【解答】
解: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可得a=(−1,1),b=(6,2),c=(−1,−3),
∴由题意可得−λ+6μ=−1,λ+2μ=−3,
解得λ=−2,μ=−12,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零、共线、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向量的数量积,属于基础题.
利用向量的数乘运算对A进行判断,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对B进行判断,再利用零和相等向量的概念对C与D进行判断,从而得结论.
【解答】
解:对于A.利用向量的数乘运算知:A正确;
对于B.因为a⋅b⋅c=(a⋅b)⋅c,表示与c平行的某个向量,
而a⋅(b⋅c)表示与a平行的某个向量,显然不一定相等,B错误;
对于C.当a或b=0时,a=b不一定成立,C错误,
对于D.当a=0时,p=q不一定成立,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加法、数乘运算,属于基础题.
BD=BC+CD=2a+6b=2AB,即BD,AB共线,且有公共点B,则A,B,D三点共线.
【解答】解:∵BD=BC+CD=2a+6b=2(a+3b)=2AB,
∴BD,AB共线,且有公共点B,
∴A,B,D三点共线.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零、共线、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向量的数量积,属于基础题.
利用向量的数乘运算对A进行判断,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对B进行判断,再利用零和相等向量的概念对C与D进行判断,从而得结论.
【解答】
解:对于A.利用向量的数乘运算知:A正确;
对于B.因为a⋅b⋅c=(a⋅b)⋅c,表示与c平行的某个向量,
而a⋅(b⋅c)表示与a平行的某个向量,显然不一定相等,B错误;
对于C.当a或b=0时,a=b不一定成立,C错误,
对于D.当a=0时,p=q不一定成立,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几何应用,属于中档题.
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得OA·CB=0,再利用向量垂直的判断得OA⊥BC,再利用单位向量和的几何意义得OA在∠BAC的平分线上,从而得结论.
【解答】
解:∵OA⋅OB=OA⋅OC,
∴OA⋅(OB−OC)=OA⋅CB=0,∴OA⊥BC.
∵AO=λ(AB|AB|+AC|AC|),∴AO在∠BAC的平分线上,
∴△ABC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单位、零、共线、相反、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二次函数,属于基础题.
利用共线向量的概念设BP=xBC0⩽x⩽1,再利用向量的减法和数乘运算得PA⋅PC=BA−xBC·1−xBC,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结合题目条件得PA⋅PC=16x2−20x+4,最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得结论.
【解答】
解:在△ABC中,
因为BC=4,点P为边BC上的一动点,
所以设BP=xBC0⩽x⩽1.
因为PA⋅PC=BA−BP·PC
=BA−xBC·1−xBC
=1−xBA·BC−x1−xBC2.
又因为BC=4,BA⋅BC=4,
所以PA⋅PC=41−x−16x1−x=16x2−20x+4,
因此当x=58∈[0,1]时,PA⋅PC有最小值,
PA⋅PC的最小值为−94.
故选C.
13.【答案】2
−11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单位、零、共线、相反、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属于中档题.
利用相等向量的概念和数乘运算设AE=mAD(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1.3 向量的数乘课时作业,共6页。
这是一份【同步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6.2.3向量的数乘运算 课时作业(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简,判断向量a,b是否共线,两个非零向量a,b不共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1.3 向量的数乘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a=-12b,则,化简1312-的结果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