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第一章声难点突破(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声音的利用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5.《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说,大将张飞在桥头大喝,声如巨雷,吓死了曹军大将夏侯杰。这段故事中,“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 )
A.传播快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音调高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既能看见指示灯闪烁,也能听见铃声
D.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这种波的特点是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7.每年看春晚都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时间,振耳欲聋的鞭炮声让人听不见电视声,下列方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
8.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加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 D.为了增大音量
9.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1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12.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3.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另一头听到的甲丙声音的响度可能不一样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音比乙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二、简答题
1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5.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的汽水瓶设计出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到哪些器材?
(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6.某同学为了探究摆钟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选择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实验时让不同的摆锤都摆动10次,数据记录如下:
次序 | 球的种类 | 摆长(cm) | 时间(s) |
1 | 铜球 | 60 | 18.8 |
2 | 铝球 | 60 | 18.8 |
3 | 铜球 | 120 | 25.5 |
(1)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长的关系,应选_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来比较分析;
(2)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锤质量的关系,应选 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来比较分析;
(3)根据实验的结果,应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7.(1)假如你的邻居引吭高歌,影响了你的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2)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18.甲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声音是40dB,频率为900HZ,则:
(1)那个声音的音调比较高,
(2)哪个声音传得远?
(3)二人与丙的距离相同,若二人同时向丙讲话,那个声音可先传到?
19.小明在紧张的复习功课,可是楼下商铺的喇叭却大声播放音乐,请你给小明想出两种减弱噪声的办法。(方法不允许重复)
20.如图所示,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最外圈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第二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同定在一个轴上,匀速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圈的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对准第二圈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由此实验你探究到什么问题?
21.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敲击物体.如图所示.请他回答敲击的地方,也许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端,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端!讨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2.请列举你所了解的一件乐器,说明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如图是将乐器发出的乐音输入示波器后得到的两个波形图,请根据波形图比较这两个乐音在音调、响度和音色三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往保温瓶内灌开水的过程中,是瓶内空气振动发声的,瓶内水越多,空气就越少,振动就越快,发声的音调应越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
5.C
【详解】
声如巨雷形容声音特别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因此“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6.C
【详解】
A.能够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树叶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土电话是用一根棉线将两个纸杯相连而制成的,对着一个纸杯说话,另一个纸杯能听到,声音是通过棉线传播的,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来电时,只能看见指示灯的闪烁,听不到铃声,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是不可听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控制声音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故B符合题意;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加大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为此,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或多次反射被吸收,从而减弱声音的反射,这样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改变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过的速度,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刚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可以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而改变声音的音调,说明音调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D错误;
B.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C.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C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
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速度的推导公式知: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A错误;
B.由图2甲丙的波形图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但响度大小除了和幅度有关外,还和距离有关,若人在另一头所站位置不同,也会导致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故B正确;
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C错误;
D.由图2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4.(1)声源的频率过高.(2)声源的频率过低.(3)声源的振幅太小.(4)声源与人耳没有传声介质.(5)人耳距声源太远。
【解析】
【详解】
可以从人听觉所在声音频率范围、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响度等角度作答,只要说出几条合理的原因即可,如:(1)声源的频率过高.(2)声源的频率过低.(3)声源的振幅太小.(4)声源与人耳没有传声介质.(5)人耳距声源太远。
【点睛】
从人听觉所在声音频率范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离人的远近、人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考虑。
15.见解析所示
【解析】答:(1)因为要制造打击乐器,所以需要用木棍敲打汽水瓶,并且向汽水瓶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使不同的汽水瓶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因此还要用到木棍和水。
(2)当瓶子中的水较少时,瓶子的振动就会越快,音调就会越高,这是高音瓶;当瓶子中的水较多时,瓶子振动就会越慢,音调会越低,这就是低音瓶。
点睛:这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的例子,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6.1 3 1 2 摆钟摆动快慢与摆锤的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且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分析】
(1)要探究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相同,摆长不同;
(2)要探究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需使球的摆长相同,质量不同;
(3)根据数据得出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
【详解】
(1)[1][2]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长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相同,摆长不同,应选1、3进行实验;
(2)[3][4]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锤质量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不同,摆长相同,应选1、2进行实验;
(3)[5]由数据可知,摆钟摆动快慢与摆锤的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且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17.(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解析】试题分析:(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答:(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应用,能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并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解答的关键.
18.(1)乙;(2)甲;(3)同时传到,因为声速相同,距离相等,所以传播时间相等.
【解析】试题分析:(1)甲的声音的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频率为900Hz,乙的声音频率大于甲的,所以乙的声音音调高;
(2)分贝是表示声音响度大小的单位,甲的是60dB,乙的是40dB,所以甲的声音比乙的声音响度大,传播的距离就远;
(3)尽管甲和乙的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都是不同的,但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根据速度的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知道它们在传播相等的距离的时候所用得时间也是相等的.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
19.见详解
【详解】
把门窗关紧了,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且带上耳塞,这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同时,他还可以请邻居把音响关小声一点,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解析】
【详解】
解答: (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点睛】
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声体不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21.因为你敲击时,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那么他的两只耳朵到声源的距离就一样,那么他就无法从强度、时间、振动步调等方面区分声源的方向.
【解析】
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一样;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异.所有这些,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样.但是你敲击时,却是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
22.例:二胡: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二胡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改变弦的长短改变音调,弦越长,音调越低;通过弹琴的力度改变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用力越大,响度越大;波形图中两者的振幅相同,所以声音响度相同;完成一次振动所需的时间相同(都是两个格)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在每次振动中,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解析】
【详解】
二胡等弦乐器,拨动琴弦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
因为振动频率与振动部分长度有关,所以通过改变弦的长短改变振动频率,当琴弦越长时,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为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通过弹琴的力度改变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如图可知,两个声音的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而频率决定音调,所以音调相同;
由图可以看出,除了决定声源频率的振动,波形中还有一些小的形状变化,决定音色,所以音色是不同的.
【点睛】
应牢记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由振动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