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07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07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07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g,【答案】A,【答案】C,94%、二氧化碳占0,【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 节日的礼花 B. 夜晚的霓虹灯 C. 雨后的彩虹 D. 彩色的图画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 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锰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
B. M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 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数决定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91mg、钙这里的钠、磷、钾、钙是指A. 分子 B. 原子 C. 物质 D. 元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瓶中,燃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C.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 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所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 B. C. D.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两个铜原子 ______ ;
一个镁离子 ______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
三个氮气分子 ______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2O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______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______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 .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氯化钠是由 ______构成的。
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①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②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微观信息是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B是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C是黑色的固体粉末,E与F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物质B的名称或符号:B 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②______;
反应①②都属于 ______反应。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请写出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实验中学探究小组为完成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的“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①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等于ag红砖粉末的 _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 ______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卫星发射过程中使用偏二甲肼化学式为: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偏二甲肼是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______;
在偏二甲肼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在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节日的礼花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放出不同颜色的光,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霓虹灯是利用通电后稀有气体发出的不同的光制成的,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雨后的彩虹是利用光的折射和散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彩色的图画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画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A、氧气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答案】D
【解析】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正确;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了,而不是分子变小了,错误;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减小的缘故,据此解答.
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不是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
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故A正确;
B、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B正确;
C、烧杯用于较多量液体加热,故C正确;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说法错误.
故选
A、少量试剂的反应,利用试管;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利用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利用烧杯;
D、盛放固体药品,利用广口瓶.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6.【答案】D
【解析】解: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中的“钠、磷、钾、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钠、磷、钾、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钠、磷、钾、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选项中②⑥顺序错误,应该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不选;
B、该项顺序符合操作要求,是正确的操作顺序。故选;
C、顺序中的错误较多且很明显,比如③“检查气密性”被排在了①“给试管加热”之后,已经开始加热了再检查装置气密性已经没有意义;另外②⑥顺序也是错误排序。故不选;
D、和C选择项相比,调整了②⑥的错误排序,但④①③的错误顺序依然存在。故不选。
故选:B。
制取气体实验中各操作目的:连接仪器,把实验室的单个仪器组装成制取装置;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连接处漏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较慢甚至不能收集到气体;加入药品,在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是防止因装置漏气需要更换仪器而造成药品的浪费;接下来,反应需要加热时开始加热;待气体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完在拆开装置时,注意需要的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而使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正确理解实验中操作的目的为解决此类制取操作的排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把死记硬背变得灵活轻松。
8.【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瓶中,燃烧会更旺,说法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说法正确;
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解答】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氧元素显,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则。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解:A、同种元素的粒子其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故B错误;
C、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故C错误;
D、氦元素属于稳定结构,镁原子易失去电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B、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
C、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氦元素属于稳定结构,镁原子易失去电子。
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11.【答案】2Cu;;Al;;
【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铜原子表示为: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分子符号为:
故答案为:;;;;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答案】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每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钾离子的个数为两个 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解析】解: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中的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为两个;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的2表示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故答案为: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每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钾离子的个数为两个;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3.【答案】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或加热等;随手关水笼头或一水多用或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只要从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方面回答的均可
【解析】解:向水中加入明矾,水中固体颗粒会被吸附而凝聚成较大颗粒,静置后进行过滤,把水与固体进行分离而除去不溶性杂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水中有异味物质;
故答案为:过滤;吸附;
使用肥皂水是检验硬水和软水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硬水;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或加热等;
节约用水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方法有许多,如随手关闭水笼头、一水多用等都是有效节约用水的方法;防止水体污染也可有效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故答案为:随手关水笼头或一水多用或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只要从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方面回答的均可
为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经过静置沉降后进行过滤;使用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
利用水中钙、镁离子会影响肥皂的起泡,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为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使之沉淀;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都是有效保护水资源方法,如随手关水笼头、洗菜水冲马桶、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等.
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主要应从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合理的做法.
14.【答案】离子 B 分子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合理即可
【解析】解:氯化钠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微观上是由离子构成的。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有水生成,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②由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故答案为:离子;
①B;
②分子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合理即可。
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回答。
①根据微粒的构成、变化和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②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微观反应的分析,是对微观反应的本质探讨。
15.【答案】氧气或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
【解析】解: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物质,A是暗紫色固体,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所以B是氧气,C是黑色的固体粉末,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E与F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B的名称或符号是:氧气或;
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反应①②都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氧气或;
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
根据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物质,A是暗紫色固体,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所以B是氧气,C是黑色的固体粉末,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E与F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酒精灯 A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解析】解: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是向上排空气法,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
酒精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常见的收集方法、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氧气 化学性质、质量 C中产生气泡较慢
【解析】解:Ⅰ、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故填:氧气;
Ⅱ、红砖粉末能作催化剂,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故填:化学性质、质量;
Ⅲ、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则C中试管内产生气泡较慢,故填:C中产生气泡较慢。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实验设计要注意控制变量和对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3 1:4 3:
【解析】解:偏二甲肼由碳氢氮3种元素组成;
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是2::4;
偏二甲肼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
在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故答案为:;
:4;
:1;
。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砒霜是三氧化二砷,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