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密度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088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3.1水循环(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48 次下载
- 3.1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46 次下载
- 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案 教案 44 次下载
- 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盐度教案 教案 45 次下载
-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案 教案 46 次下载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案
展开【教学课题】 3.2海水的性质——密度 | 课型:新授 | ||
主备: | 审核: | 时间: |
|
1. 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 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密度分布规律 4. 地理实践力: 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 | |||
【教学重点】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 |||
【教学难点】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 |||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三、海水的密度 师: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师:同学们,请大家根据课件显示的图片来分析一下海水密度的分布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师:回答正确,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对声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潜艇在此深度范围以下活动,不易被上部侦测到。但是,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随堂练习】 1.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 温度 、 盐度 、 深度 (压力)。 3.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纬度 越高,密度 越大; 相同纬度 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 纬度 而异。 中低纬度 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 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海水跃层: 海水密度 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变化的水层,因 较大,有利于 浮力 的航行。 海水断崖: 潜艇 随深度增加而显著 减小 ,海水浮力突然变小,易造成艇毁人亡。
| |||
【板书设计】 海水的密度 1.含义 2.影响因素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 (2)垂直分布 4.海洋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
【教学反思】
|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学习,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一等奖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