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海水的运动——海浪、潮汐教案 教案 50 次下载
- 4.1 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案 教案 49 次下载
- 4.2 地貌的观察(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45 次下载
- 4.2 地貌的观察(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44 次下载
- 5.1 植被(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47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课题】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 课型:新授课 | ||
主备: | 审核: | 时间: |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了解海岸、风沙地貌概念; 知道风沙、海岸地貌的分类 能力目标: 分辨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地貌: 通过人类利用自然,尊敬自然升华人地关系 | |||
【教学重点】分辨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地貌 | |||
【教学难点】新月型沙丘 | |||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月形沙丘的缓坡陡坡 【讲授新课】 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上图A属于风蚀地貌,B属于风积地貌。 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 (1)风蚀地貌:是指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如图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探究活动:
在台湾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 提示: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及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
归纳拓展: 1.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3.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小结】 一.风沙地貌 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沙丘 二.海岸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沙坝 【课堂检测】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m,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题。
1.“蓝窗”景观属于( ) A.流水地貌 B.风蚀地貌 C.海岸地貌 D.山岳地貌 解析:“蓝窗”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拱桥,属于海岸地貌。 答案:C 2.如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解析:根据图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于海浪侵蚀,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都不会形成图示“使徒”,流水堆积多形成三角洲和冲积扇地貌。故选A。 答案:A | |||
【板书设计】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方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受到侵蚀方式的分析以及呈现形态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山前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 |||
【教学反思】
|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共5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要求及解读,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