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A.稀有气体 B.CO2 C.O2 D.N2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氧化作用3.如下图所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挥发 D.读数不正确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 B.木炭 C.细铁丝 D.蜡烛5.在H2O2、CO2、O2三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元素C.都含氧分子 D.都含2个氧原子6.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氮气 氧气 空气 B.水银 水 糖水C.碳 二氧化碳 氯化钠 D.冰 二氧化锰 食盐水8.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 B.红磷 C.铁丝 D.氯气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更快地吸收白烟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BCD A.A B.B C.C D.D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2 B.H C.O D.Fe12.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1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④中无明显现象 B.③中无色酚酞比②中先变红C.①中无明显现象,④中迅速变红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16.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17.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能帮助患者增加氧气吸入量。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化合反应也可以制得氧气 B.氧气既可燃烧,又支持燃烧C.氧气与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 D.供人呼吸的氧气,越浓越好18.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 、O2与CO2 。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B.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19.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硒被誉为“抗癌元素”。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1)写出氦气的化学式_____。(2)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_____。(3)写出NO2中右下角数字“2”的意义_____。22.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组成的;(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2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8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24.核电荷数为1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①在元素周期表中,以上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的原因是_____。②氩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因是_____。(2)写离子符号:①铝离子_____,②硫酸根_____。(3)写出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4)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 三、推断题25.A~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的液体,G能在D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D的用途是 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写出反应③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_____。(3)C是_____(填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或混合物)。
参考答案1.D【详解】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A错误;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B错误;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误;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最多,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氧化作用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3.B【详解】A、倾倒液体时,标签不向着手心,会造成残液流下腐蚀标签,选项正确;B、加热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会造成水分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选项错误;C、熄灭酒精灯后不及时盖上灯帽,会造成酒精挥发,选项正确;D、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读数会大于实际值,造成读数不准确,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A【详解】A、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故选A。【点睛】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的要求是足量且燃烧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5.B【详解】A、H2O2、CO2都是纯净物,不含氧气;故A不正确;
B、H2O2、CO2、O2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氧元素;故B正确;
C、H2O2、CO2都是纯净物,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故C不正确;
D、这三种物质的每个分子里都含2个氧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6.C【详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故选C。7.B【详解】A、氮气为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为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而非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A错误;B、水银是一种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B正确;C、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为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C错误;D、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食盐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A【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氯气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集气瓶内的水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选A。10.A【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氢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不正确;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品红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D、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则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故选A。【点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11.D【详解】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错误。B、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12.B【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例如水分解,分子数目增加,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会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氧分子,无数氢分子聚集形成氢气,无数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故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C【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颜色不变,故正确;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③中无色酚酞比②中先变红,故正确; C.①和④中的浓氨水都不变色,故错误; D.实验中,③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先变成红色,②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色,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 故选C。14.B【详解】A、煮沸可杀死水中的细菌,可给水杀菌消毒,故A正确;B、过滤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开,过滤不能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滤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故B不正确;C、往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D正确。故选B。15.D【详解】A、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不正确;B、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说法不正确;C、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D、在④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说法正确。故选:D。16.C【详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C。17.C【详解】A、氧气是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无法制得,故A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C、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反应,释放能量,故C正确。D、供人呼吸的氧气,不是越浓越好,如果人吸入的是纯氧,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故D错误。故选:C。18.B【详解】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氧气集气瓶应正放。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二氧化碳不能使蒸馏水变为红色,因该为若是加入石蕊的蒸馏水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正确;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需要倒放,因此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正确;故选B。19.B【详解】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所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B.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34,故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正确;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4=2+8+18+x,则x=6。故选项错误;D. 根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错误。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20.C【详解】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符合题意;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符合题意;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不符合题意。故选C。21.He Fe2O3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详解】(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2)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2.8:1 2H2O 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D 用洗菜水浇花 【详解】(1)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从图中a管产生的气体少,b管产生的气体多,得出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气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水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硬水,生活中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3)A 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用于悬浮性杂质的沉降,故A正确;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 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故C正确;D 净化后的水为混合物,因为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故D错误。故选D;(4)生活中可以采用“一水多用”来节约用水,具体做法有用洗菜水浇花等;23.广口瓶 胶头滴管 三分之一 大于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广口瓶瓶口口径较大,便于用镊子或者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到的仪器名称是胶头滴管;(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冲出伤人;(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线上方,量筒读数由下往上增大,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毫升;(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 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Al3+ 20 【详解】(1)①在元素周期表中,以上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所以均位于第三周期; ②氩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所以氩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2)①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可以表示为Al3+; ②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可以表示为;(3)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4)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则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为37-17=20。25.供给呼吸 化合反应 化合物 【分析】气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A是高锰酸钾,B是黑色固体,所以B、C是二氧化锰、锰酸钾中的一种,白色金属G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所以G是镁,E、F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的液体,E和B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水,C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详解】(1)由分析可知D是氧气,其用途有:供给呼吸;登山;医疗急救等;故填:供给呼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A是高锰酸钾,反应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G是镁,反应③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答案填:;化合;(3)C是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