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1课时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11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第1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齐师伐我 师,肉食者鄙 鄙,小惠未遍 遍,神弗福也 福,虽不能察 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一、重点词语解释。(加粗字体为考试高频字)1.齐师伐我 师: 2.又何间焉 间: 3.肉食者鄙 鄙: 4.何以战? 以: 5.小惠未遍 遍: 6.弗敢加也 加: 7.神弗福也 福: 8.小大之狱 狱: 9.虽不能察 察: 10.必以情 情: 11.战则请从 从: 12.公将驰之 驰: 13.既克 既: 14.一鼓作气 作: 15.再而衰 再: 16.三而竭 竭: 17.难测也 测: 18.望其旗靡 靡: 二、重点句子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三、重点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 ,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 。四、文章理解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居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土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5.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6.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D. 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7.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8.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鄙夷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五、诗歌鉴赏。【2015年泸州中考】 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2014泸州中考】寻南溪常道士(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颔联“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文学常识积累,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第1篇:曹刿论战,共3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