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不进位加(1)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不进位加(1) 导学案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不进位加(1) 导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自主探索,体验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觉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过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试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1)加法 4课时
    (2)减法 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5课时
    在本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动笔实践,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不进位加(1)
    课题
    不进位加(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由生活实际出发,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体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一步扩展,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探究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明确“相同数位相加”这一算理,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交流。
    3.培养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个位数与个位数对齐”的算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并说出过程。
    10+20=
    40-30=
    20+50=
    50-10=
    2.你提问我解答。
    1.学生举手口算,并口述过程。
    2.学生根据情境图,自由提问,并请学生解答。
    (1)两只小兔一共摘了多少个?
    解答:30+20=50(个)
    (2)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摘几个?
    解答:30-20=10(个)
    (3)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摘几个?
    解答:30-20=10(个)
    1.快乐口算。
    40+50=(90)
    13+4=(17)
    20+9=(29)
    64+4=(68)
    2.快乐连线。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
    37+2=(39)
    6+21=(27)
    45+4=(49)
    4.森林小医生。(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花朵后面藏着数字几,请写出来。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2.利用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解答生2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35+2。
    4.实物操作:摆小棒明确过程。
    5.质疑: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这道题?
    6.引导学生讨论笔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7.提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1.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画面上的信息。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汇报。
    生1:二(1)班的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生2: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得出求“一共”要用加法,从而列出算式。
    4.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小组代表汇报。
    生1:5根小棒加2根小棒等于7根小棒,30根小棒加7根小棒一共是37根小棒。
    生2:先用个位上的5与2相加,等于7,再用30加7等于37.
    5.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列出加法竖式。
    6.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笔算时要注意个位数与个位数对齐。
    7.学生明确学习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先说出各题怎样对位,再独立解答,三名学生板演,完成后全班讲解、纠错。
    2.点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再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全班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探究新知识由情境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坚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优秀学案,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第1课时 不进位加(1)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第1课时 不进位加(1)学案,共2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导学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