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学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生态旅游 B.加强依法管理
C.把濒危动植物迁到保护区 D.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2.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
B.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
C.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D.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
3.下列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艾滋病病毒 D.蘑菇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膜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可以萌发成为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D.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生命体
6.我国特有的珍稀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分别是( )
A.藏羚羊、大熊猫 B.大熊猫、朱鹦
C.朱鹦、扬子鳄 D.扬子鳄、大熊猫
7.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
A.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给人类提供全部食物来源
8.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并释放能量,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引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9.福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
A.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B.珍稀濒危动物
C.所有生物
D.珍稀野生动物所生存的环境
10.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
A.实验法和文献法 B.观察法和调查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分类法和观察法
11.下列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 )
A.白鳍豚 B.中华鲟 C.扬子鳄 D.章鱼
12.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B.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
C.病毒都寄生在活细胞内 D.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害
13.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B.动物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D.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4.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 )
A.保存花粉 B.传播花粉 C.传播种子 D.去除多余的蜜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是( )
A.大鲵 B.大熊猫 C.金丝猴 D.扬子鳄
16.松鼠埋在地下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消费者
17.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 )
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分解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C.将生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D.为各类生物提供化学能
18.雨后,小艾院子前的小树林长出了蘑菇,蘑菇是腐生性微生物,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物质循环
19.下面是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属于原核生物 B.乙类生物细胞中不具有 DNA
C.乙、丙、丁生物都通过孢子繁殖 D.甲生物必需生活在其它活细胞中
20.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海带 B.乳酸菌 C.沙蚕 D.大肠杆菌噬菌体
21.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壁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是多细胞个体 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22.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
A.酵母菌一酸奶
B.甲烷细菌一生产沼气污水处理
C.根瘤菌﹣﹣固氮
D.大肠杆菌一工业化生产胰岛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23.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物作为_________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排出了废物。可见,动物能促进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3)植物依靠动物_____________,顺利地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
24.根据图中的漫画回答问题。
(1)细菌的“话”正确吗?_____。
(2)很多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图中_____引起的疾病。
(3)病毒的生活环境是_____。
A.土壤中 B.空气中 C.水中 D.活细胞中
(4)细菌与樟树细胞比,其细胞结构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_____。
(5)病毒基本的结构特点是____,只有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5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
(1)图中5种生物除_____(写名称)外,其余都由细胞构成。
(2)图中甲在不良的环境下能形成_____,故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图中____(写名称)是与纯香可口的米酒酿制密切相关的。
(3)引起全世界恐慌的埃博拉疫情造成了近8000人死亡,导致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与图中_____(写编号)的形态结构最相似;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
26.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消费者中草食性动物是_____。
(2)此图中的食物链有 _____条,他们相互连接构成_____。
(3)此图中最长的食物链为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
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及重要意义。理解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及重要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解析】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控制蝗虫,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不符合题意。C、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C
【解析】
试题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酵母菌和蘑菇是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艾滋病病毒是病毒,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结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C
【解析】
【分析】
①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细胞核。②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③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
植物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动物细胞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故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的结构为有利于和成形的细胞核。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细胞的结构。
5.D
【解析】
【分析】
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的休眠体,据此解答。
【详解】
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萌发变成一个细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故选D。
6.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特点、意义方面来解答。
【详解】
藏羚羊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朱鹮属于鸟类,B不符合题意。
朱鹮属于鸟类,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不符合题意。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及各类珍稀动物的特点。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7.D
【解析】
【分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③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
A、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并能改变其生活的环境,故A正确。
B、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故B正确。
C、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而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故C正确。
D、人类的食物来源有植物、动物和食用菌等,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分析解答。
【详解】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故A正确;动物体吸收的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促进物质循环,故B正确;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进入无机环境,故C正确;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不是促进物质循环,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
9.A
【解析】
【分析】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所以福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保护区。
10.C
【解析】
【分析】
(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用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5)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献法不适于研究动物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法不适于研究动物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分类法不适于研究动物行为,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A
【解析】
【分析】
我国的珍惜动物很多,但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是白鳍豚。
【详解】
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珍稀动物,生活在水中,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10多年之前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2.C
【解析】
【分析】
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只有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详解】
A、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错误。B、酵母菌是真菌,但是单细胞的,错误。C、病毒都寄生在活细胞内,正确。D、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错误。故选C。
【点睛】
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3.B
【解析】
【分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③能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详解】
A、动物能够邦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影响了植物的繁衍生息,故A正确。
B、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B错误。
C、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故C正确。
D、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并能改变其生活的环境,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B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是最主要的两种传粉媒介。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有花植物在植物界如此繁荣,与花的结构和昆虫传粉是分不开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
点睛: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15.A
【解析】
【分析】
丹顶鹤、白鳍豚、扬子鳄、朱鹮、金丝猴、东北虎、大熊猫等都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大鲵是二级保护动物。
【详解】
A、大鲵,又名娃娃鱼、狗鱼,主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幼儿哭声,因此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BCD、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都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方法和意义。理解掌握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方法和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C
【解析】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C
【解析】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其作用是将生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符合题意。
18.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详解】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蘑菇等腐生性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蘑菇等腐生性微生物将动植物尸体中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腐生性微生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它们保证了自然界的 物质循环。
19.D
【解析】
【分析】
甲是病毒的结构图,乙是细菌,丙生物是青霉,丁是酵母菌,分析解答。
【详解】
A、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乙是细菌,是原核生物;丙是青霉,丁是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B、乙是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错误。C、乙是细菌,通过分裂繁殖,丙是青霉,靠孢子生殖,丁是酵母菌,靠出芽生殖,C错误。D、甲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进行复制繁殖新个体,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20.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身体结构就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
海带是藻类植物、乳酸菌是单细胞细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都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共有五类,即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1.C
【解析】
【分析】
(1)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2)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细菌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异养又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详解】
A、胃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有细胞壁,A正确。
B、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胃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C错误。
D、胃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据此答题。
【详解】
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A错误。B、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B正确。C、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C正确。D、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D正确。故选A。
【点睛】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3.生态平衡 消费 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解析】
【分析】
(1)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人类随意捕杀动物,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某一些地区的生态平衡,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详解】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4.正确 细菌 D 成形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病毒的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2)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菌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详解】
(1)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与细菌无关。所以细菌的“话”正确。
(2)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治疗细菌性疾病的一类药物。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对病毒无作用。
(3)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特性,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故D符合题意。
(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樟树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所以细菌与樟树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结构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点睛】
理解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结构特征,病毒的繁殖和生活是解题的关键。
25.病毒 芽孢 酵母菌 丙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甲是细菌,a是鞭毛,b遗传物质,c是细胞质。乙是青霉,d是孢子,e是直立菌丝,f是营养菌丝;丙是动物病毒,呈球形,戊是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呈蝌蚪形;丁是酵母菌,据此解答。
【详解】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保护里面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包含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命活动,决定病毒的遗传和致病性。图中所示的5种生物除病毒丙、戊外,甲细菌,乙青霉,丁酵母菌都由细胞构成。
(2)图中甲在不良的环境下能形成芽孢,芽孢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条件下,芽孢可以生存几十年。芽孢又小又轻,能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新的个体,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只是一个休眠体,形成芽孢只是为了渡过不良的环境,故细菌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因此米酒的酿制需要酵母等微生物,但需要密封,不需要氧气。所以酿制纯香可口的米酒与酵母菌密切相关。
(3)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埃博拉病毒是动物病毒,没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呈球形,所以埃博拉病毒和丙动物病毒相似。
【点睛】
理解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26.草 兔、鼠 5 食物网 草→鼠→蛇→鹰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1)图中的草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草食性动物以草(植物)为食,如兔、鼠;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如狐、蛇、鹰。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3)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所以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性作业设计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