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响导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与解析
展开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响导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2.(2分)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气管 C.气囊 D.外骨骼
3.(2分)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类的是( )
A.蟾蜍 B.鳄鱼 C.娃娃鱼 D.青蛙
4.(2分)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5.(2分)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猴子 B.长臂猿 C.黑猩猩 D.白鳍豚
6.(2分)在细菌细胞中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细胞核 D.细胞质
7.(2分)下列动物中,具有骨骼和肌肉组成运动系统的是( )
A.蜜蜂 B.蚯蚓 C.家鸽 D.草履虫
8.(2分)建立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法制管理、易地保护
C.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9.(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狗算加法 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10.(2分)一只母鸡给一窝小狗崽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俨然一位称职的狗妈妈,关于这只母鸡的行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繁殖行为
11.(2分)下列动物,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A.中华鲟、草鱼、鳙鱼 B.银鲳、鲫鱼、带鱼
C.鲤鱼、鲨鱼、鲢鱼 D.海参、青鱼、黄鱼
12.(2分)蛇的皮肤干燥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吸收营养 B.辅助呼吸
C.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爬行
13.(2分)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的是③,它是( )
A.孢子 B.营养菌丝 C.直立菌丝 D.细胞壁
14.(2分)下列各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狮子追捕羚羊
B.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
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
D.秋后大雁南飞
15.(2分)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16.(2分)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共同特点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会飞行
17.(2分)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
A.亚洲温带地区 B.非洲热带丛林
C.澳洲地区 D.欧洲寒带地区
18.(2分)涡虫的消化器官包括( )
A.口、咽和肠 B.口、肠和肛门
C.口、咽、食管 D.口、小肠
19.(2分)指出如图鲫鱼侧线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④ C.⑤ D.⑥
20.(2分)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
A.葫芦藓 B.海带 C.蘑菇 D.乳酸菌
二、综合题(共4题,60分)
21.(10分)如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转化成具有叶绿体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其中B没有真正的根,且茎、叶中没有 组织,B和C的生殖方式都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原始的 ,包括[D]裸子植物和[E] ,D和E脱离了水的控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 ,由低等到 ,由水生到 ,由单细胞到 。
22.(12分)如图是鲫鱼的形态图,根据图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
(1)图中可以看出鲫鱼的外形特点是 ;体表被覆光滑的 ,能分泌黏液。两者都起到 的作用。
(2)若用解剖剪剪去结构②将会暴露出的结构是 ,该结构的主要部分是 ,其主要功能是 。
23.(22分)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B、E两种动物的名称:B. 、E 。
(2)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 ,有口无肛门;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 ,有口有肛门。
(3)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 。
(4)如图中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最低等的是 。C、F的共同特点是 。
(5)最早出现三胚层的是 ,最早出现肛门的是 。
24.(16分)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图B示 动作
(2)[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 ,[2]是
(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 和 。
(4)当双手自然下垂时,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处的状态是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5)人体所进行的各项运动,都是在 系统和 系统的共同调节进行的;运动需要能量,因此还需要 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响导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C。
2.【解答】解: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故选:B。
3.【解答】解:ACD、蟾蜍、娃娃鱼、青蛙,都是两栖动物;
B、鳄鱼用肺呼吸,陆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
因此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鳄鱼。
故选:B。
4.【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C的表示是正确的。
故选:C。
5.【解答】解:常见的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等。而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6.【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
故选:C。
7.【解答】解:A、蜜蜂属于昆虫,有翅,运动方式是飞行,不具有骨骼和肌肉,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体内无骨骼,运动方式是蠕动,不符合题意;
C、家鸽的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具有龙骨突,属于脊椎动物,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运动是由于纤毛的摆动而引起,沿自身的纵轴旋转向前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
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9.【解答】解:ABC、小狗算加法、蚯蚓走迷宫、猕猴做花样表演,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故选:D。
10.【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一只母鸡给一窝小狗崽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俨然一位称职的狗妈妈,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目的看属于母鸡对后代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A。
11.【解答】解:A、中华鲟、草鱼、鳙鱼,都生活在淡水中,A正确;
B、银鲳、鲫鱼、带鱼中,银鲳和带鱼生活在海水中,B错误;
C、鲤鱼、鲨鱼、鲢鱼中的鲨鱼生活在海洋中,C错误;
D、海参、青鱼、黄鱼中海参生活在海洋中,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蛇的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故选:C。
13.【解答】解:图示青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②是直立菌丝,生长在表面的,顶端长有孢子;③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是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故选:B。
14.【解答】解: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A、狮子追捕羚羊属于取食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B、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属于繁殖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C、黄鼠狼遇到敌害时释放臭气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保护自己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符合题意。
D、秋后大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答】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
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A、是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是通过动作告诉同伴,跟我一起飞,属于信息交流,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蜜蜂的各种舞蹈是通过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方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文字是蚊子翅膀煽动空气摩擦发出的,没有信息交流里的作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是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向同伴表达的信息的交流方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如昆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等,有的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如蜈蚣等;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足和触角也分节,在节肢动物中,只有昆虫有翅会飞,而其余的则没有翅膀,如蜘蛛等。
故选:D。
17.【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8.【解答】解:涡虫身体扁平,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故A正确。
故选:A。
19.【解答】解:①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②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③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④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⑤腹鳍起平衡作用; ⑥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故选:B。
20.【解答】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A错误;
B、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错误;
C、蘑菇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属于真菌。C正确;
D、乳酸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共4题,60分)
21.【解答】解:(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原始藻类植物。
(2)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A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B原始的苔藓植物和C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D原始的裸子植物和E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3)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规律。
故答案为:(1)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3)复杂;高等;陆生;多细胞
22.【解答】解:(1)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鲫鱼体形呈梭型,体表被覆光滑的鳞片,能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2是鳃盖,下面是鳃,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主要是为了呼吸。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若用解剖剪剪去的鳃盖,我们将发现鲜红色的鳃。鳃是由既多又细的鳃丝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梭形;鳞片;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鳃;鳃丝;进行气体交换
23.【解答】解:(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B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因此B属于腔肠动物中的水螅。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因此E属于蜗牛。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因此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如蛔虫等。
(3)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环带。
(4)图中属于昆虫的动物是F蝗虫,最低等的是草履虫。C、F的共同特点是身体都分节。
(5)最早出现三胚层的是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最早出现肛门的是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故答案为:(1)水螅;蜗牛;
(2)扁平;角质层;
(3)环节;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4)F;草履虫;身体都分节;
(5)A;D。
24.【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图A是屈肘动作,B是伸肘动作。
(2)1是肱二头肌,2是肱三头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组成的,属于骨骼肌。
(3)图A为屈肘状态,屈肘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手臂处于图B伸肘状态时,图中的1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2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4)当双手自然下垂时,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处的状态是都舒张,因此感觉到比较轻松,故选B。
(5)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故答案为:(1)伸肘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3)收缩,舒张。
(4)B
(5)神经;内分泌;消化;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与解析: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与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