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土壤属于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新增内容,知识量以及知识点的难度适中,作为新版新增加的内容预测,他在各类考试的选择题或者主观题上都有可能出现。二、教学目标1、三大类土壤的性状特征;2、理解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并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3、从各个方面观察土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难点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入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图5.13)。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 2、新课讲解(一)观察土壤 1、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的观察: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①砂土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②壤土 壤土中所合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图5.17)。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图5.18)。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1、成土母质 (1)概念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 (2)作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 (1)作用: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2)循环利用的过程: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亚马孙河流域因高温多雨,自然土壤失去热带雨林保护时,有机质快速分解,营养元素被淋溶。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 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6、人类活动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植物生长的基础和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场所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有了绿色植物,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而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据研究,1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达10亿左右。(3)蓄水、保水功能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正因为如此,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4)对人类活动的作用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过渡】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耕作土壤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尤其需要人类呵护。 2、土壤的养护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如亚马孙河流城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人民在改良土壤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这方面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图5.22)、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总共学习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这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讲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结构,第二部分讲了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和时间,在最后一部分讲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五、板书设计(一)观察土壤 1、概念 2、土壤的观察(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6、人类活动(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2、土壤的养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合作探究一,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观察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