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达标检测 试卷 4 次下载
-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节 群落的演替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4节综合拔高练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展开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建构种群数量模型
1.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题组二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等。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t=N0λt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若干年后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零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4.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5.如图表示某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培养时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在a时,该种群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C.b时后,该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在a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6.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7.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8.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种群数量(个)
25
46
208
440
770
1 380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 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曲线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9.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据表分析该种群(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4
2.81
3.67
2.94
1.65
0.03
A.这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5年时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两倍
D.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
10.(2020天津三中高二上期末)如图分别表示自然界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阻力的影响
题组三 种群数量的波动
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B.气候、食物等环境因素会使种群数量上下波动
C.人类的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种群数量没有影响
D.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也能保持不变
12.如图示某地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组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滴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4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
15.某研究小组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图甲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视野中每个黑点含2个酵母菌),图乙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图甲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图乙中的第3天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郴州高二上期末,★★☆)如图甲表示某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A.在B点时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B.在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该种群密度的大小
D.图乙所示为图甲中C点处该鱼的年龄组成
2.(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中学高三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3.(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考模拟,★★☆)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甲种群数量的增长符合“J”型曲线
4.(2019湖北龙泉中学、随州一中、天门中学三校联考高考模拟,★★☆)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Nt/N0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
B.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
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
5.(2020吉林辽源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第六十八届联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目的是增大鱼池的环境容纳量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6.(2019浙江宁波高考模拟,★★★)如图是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基本不变,性比率保持1∶1
B.第10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
C.第25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下降
D.第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7.(2020四川遂宁高二上期末,★★☆)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
B.图中O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在DE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虽然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但其K值基本不变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与DE段相比,影响CD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变化和传染病
8.(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一阶段测试,★★☆)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①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
B.若②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
C.若③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K/2
D.曲线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
9.(不定项)(2020湖南常德高二上期末改编,★★☆)将啤酒酵母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B.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5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条件同上,其环境容纳量(K值)减小
D.若在10 mL培养基M中接种酵母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增大
二、非选择题
10.(2020广东肇庆一中高二上期末,★★☆)汕头湿地是我国难得的滨海湿地,湿地介于水陆之间,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1)研究生态系统时,对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 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某湿地公园的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 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 。对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 。
(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图中C点时,种群年龄组成属于 ;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11.(2019江苏盐城高三模拟,★★☆)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血细胞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图乙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数室。图丙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
乙 丙 丁
(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丁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D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A正确;“J”型增长的条件是理想的情况,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J”型增长中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C正确;“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无环境容纳量,D错误。
3.B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A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甚至消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最终可能会呈“S”型增长,B错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4.C K值是环境容纳量,指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①正确;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②错误;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③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量最大,但一般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将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④错误。
5.B 据题图分析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在a时种群增长率>0,种群数量保持增长,该种群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b时后,该种群增长率<0,种群数量将减少,C错误;种群数量在b时达到最大,故在b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错误。
6.A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则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A正确;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则出生率相对下降,死亡率相对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错误;甲种群在t1~t3时间段内呈“S”型增长,而乙种群在t1~t5时间段内呈“S”型增长,C错误;t4时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t5时乙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大,D错误。
7.B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A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即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正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C错误;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200,D错误。
8.D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题中所给的数据不充足,无法判断K值,A错误;岛上的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B错误;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C错误;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D正确。
9.C 由题表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型增长,A错误;第5年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种群密度还在增加,因此仍为增长型,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年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应是K/2,环境容纳量K值应是其的两倍,C正确;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10.D 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A正确;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同时增长率也为0,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正确;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时,增长速率持续增大,所以不能用图乙表示,C正确;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故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
11.B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A错误;气候、食物等环境因素会使种群数量上下波动,B正确;人类的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种群数量有影响,C错误;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发生改变,D错误。
12.B 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b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曲线,a点的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大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值增长速率下降,因此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种群密度增大,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3.C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再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
14.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的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平均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平均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在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内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A、C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由于缺乏其他时间的酵母菌数量作对照,因此无法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D正确。
15.A 题图甲中酵母菌数量可分辨清楚,不用加水稀释,A错误;每小格平均有2个酵母菌,每小格体积为:0.1 mm×1/400 mm2=1/4 000 mm3,所以1 mm3中约有8 000个酵母菌,则10 mL中酵母菌总数约为:8 000×10×103=8×107=800×105(个),B正确;环境条件不变,则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C正确;酵母菌自身的代谢产物会改变培养液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酵母菌的生命活动,D正确。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B 由甲图可知,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最快,对应种群的K/2,而最大日捕捞量在种群的K值时才易得到,A错误;D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错误;图甲中C点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继续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乙图所示老年个体比例较大,年龄结构是衰退型,D错误。
2.A 题图中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衰老个体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但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通过镜检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C错误;不同生存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
3.B 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L值不同,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无法确定增长速率,A正确;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无法确定第2年末甲、乙种群数量关系,B错误;第3年之前乙种群数量在增加,第3年之后乙种群数量减少,故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正确;甲种群L值=1.5,呈指数增长,符合“J”型曲线,D正确。
4.A 已知N0为某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曲线,A错误;a表示Nt=N0,所以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B正确;当Nt/N0=b时,该种群的数量Nt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C正确;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种内斗争最为激烈,D正确。
5.D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可以短时间内超越,但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不是不可超越,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环境容纳量不会变化,B错误;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使得幼小的鱼得以逃生,有利于鱼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6.C 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基本不变,但不能说明性比率(性别比例)保持1∶1,A错误;第15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第25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增加,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C正确;由图可知,第15年以后,种群的λ值开始大于1且逐渐增加,直至第20年达到稳定,可知第20年后种群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第15年并非增长速率最大时,D错误。
7.C 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A正确;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O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特点,B正确;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在DE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会下降,C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与DE段相比,影响CD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变化和传染病,D正确。
8.B 若①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A错误;增长速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时间,若②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B正确;若③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A点对应K/2,B点对应K值,C错误;曲线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率,曲线③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D错误。
9.ABC 根据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推测,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A正确;该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即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时,环境容纳量为a,而环境容纳量受营养物质、空间、天敌等影响,因此若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5 mL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条件同上,其环境容纳量(K值)将减小,C正确;若在10mL培养基M中接种酵母菌的量增加一倍,由于生存空间没有发生改变,营养物质也没有增加,所以K值不会增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数量特征 (2)样方 随机取样 标志重捕法 (3)B 衰退型 F 甲
解析 (1)对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3)若Nt=Nt+1,则种群不增长,因此直线P下方的曲线表示Nt+1
解析 (1)用血细胞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2)题图乙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2个计数室。题图丙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计数时对于位于边缘上的细胞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该小格中酵母菌应计为5个。(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丁所示的现象,图中酵母菌的数量太多,则应采取的措施是将样液适当稀释后,再观察计数。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课一练,共10页。
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文件包含文综pdf、2023高三三模地理答案doc、2023高三三模历史答案docx、2023高三三模政治答案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空间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