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高中生物人教A版必修3 题组训练+专题强化练
-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4节综合拔高练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强化练4 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及传递效率的计算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强化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综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训练,共12页。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原状,抵抗干扰的能力B.生态系统具有受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减少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稳定性2.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3.(2020陕西西安高二上期末)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种群的数量特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的成分D.群落的演替阶段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就会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题组二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B.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以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适当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D.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光线良好、通风的环境中6.(2020湖北名师联盟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7.在遭受巨大的泥石流侵害后,某一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B.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8.(2020北京海淀八一学校高二上期末改编)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常趋于稳定B.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C.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完善D.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定的基础 题组三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9.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 注:“+”表示有,“-”表示无。A.两个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A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C.实验结果发现A瓶持续时间比B瓶长,原因是A瓶的物质和能量能自给自足D.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10.某生物小组制作了4个封闭的生态瓶,分别放在散射光下和黑暗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生态瓶是(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1.(2020北京海淀八一学校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A.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C.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2.(不定项)(2020四川成都高二上期末改编,★★★)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如图1和图2中都存在反馈调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1图2A.图1中是正反馈调节,图2中是负反馈调节B.图1中甲、乙、丙之间的食物链是丙→甲→乙C.图1的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图1和图2的反馈调节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2019山西太原高二上期末,★★☆)下列有关生态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D.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均比较低4.(2019河南商丘九校高二上期末联考,★★★)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5.(2020湖南常德高二上期末,★★☆)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若酿造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破坏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D.BC段由于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等无机盐离子,使得藻类大量繁殖6.(2020吉林辽源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期末联考改编,★★☆)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大量繁殖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二、非选择题7.(★★☆)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如图所示变化:(1)甲昆虫是 食性昆虫,乙昆虫是 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 。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 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变化? 。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D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即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使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错误。2.B 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A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符合题意;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具有共生关系,C不符合题意;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3.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群落演替阶段均与此相关,而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无必然联系,影响较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4.C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体现“抵抗干扰,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强,B错误;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下降,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正确;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物种灭绝,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错误。5.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符合题意;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可使其营养结构更复杂,因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不符合题意;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光线良好、通风的环境中,有利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并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D不符合题意。6.C 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错误;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负反馈调节,C正确;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错误。7.D 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以及避免人类干扰,三者缺一不可,D正确。8.B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最终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入能量,B错误;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完善,C正确;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定的基础,D正确。9.B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因此A、B每个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各自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表中条件可知,A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与B瓶作对照,B正确;实验结果发现A瓶持续时间比B瓶长,依据实验设计,原因是单一变量不同,即A瓶与B瓶比较,A瓶有能量的输入,C错误;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只能说明光照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并不能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D错误。10.B 为使小鱼存活时间长,瓶中动植物数量比例要适中,且需要有能量输入,B瓶中小鱼数量较少,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B瓶中小鱼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植物在黑暗中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能量输入,稳定性差,故小鱼存活时间短,C、D不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1.A 水体污染加剧,则鱼虾死亡增多后,使污染更严重,A错误;种群数量增多可导致种内斗争加剧,不利于该种群数量的增多,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被捕食者数量增多,可使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增多后会更多地捕食被捕食者,造成被捕食者减少,D正确。2.AB 分析题图1可知,乙增多导致甲增多,但甲增多后导致乙减少,甲与丙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因此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中湖泊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而鱼类的死亡导致该湖泊的污染进一步加剧,因此图2是正反馈调节,A错误。根据图1甲、乙、丙的关系可知,三者间的食物关系为乙→甲→丙,B错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无论是正反馈调节还是负反馈调节,均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3.B 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B错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C正确;极地苔原因所处环境条件不宜大部分生物生存,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均比较低,D正确。4.D 从题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生态系统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幅度大,所以甲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差,乙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A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由于乙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的周期不变,所以B点会左移,B正确;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甲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C点右移,C正确;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距离越小,题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D错误。5.C 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的减少和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细菌将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破坏,B正确;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含碳有机物减少,溶解氧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繁殖,C错误;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D正确。6.D 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整个湖面,使水草因缺少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A正确;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B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 二、非选择题7.答案 (1)植 肉 捕食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自我调节 (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 恢复力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甲昆虫先增加先减少,乙昆虫随着甲昆虫的变化而出现后增加后减少,所以甲被乙捕食。(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其稳定性遭到破坏,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一般能够逐渐恢复,因此推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及两种昆虫的密度都会逐渐恢复,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课后提升训练:第3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4 第31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