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ppt课件
展开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 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2. 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边。3. 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简单分化,住宅往往环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 城镇功能分区。(1)形成:相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镇空间上的集聚。(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城镇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中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形成了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镇地域结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 经济因素是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1)地租的高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2)付租能力:各种功能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 其他因素如政策、文化、环境等也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 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 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4.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一、城镇功能分区及判别方法
2.城镇功能区的判别方法(1)根据面积及其比例:一般情况下,城镇居住区面积最大,工业区次之,商业区最小。(2)根据地价的高低和变化:地价曲线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市中心地价最高往往为商业区,最低为工业区,介于二者之间的为居住区。(3)根据城镇用地类型的比例、集约程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少)和时空变化:商业区的集约程度最高,商业区在市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区在郊区所占比例最大。(4)根据就业人口的类型和分布:商业区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工业区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等。(5)根据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如商业区多高楼大厦,建筑物高大密集等。(6)根据人流和车流的日变化:8 :00— 9 :00 流出量最大的往往是居住区,工作和商业活动时间停车量较大的多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夜晚停车量大的多为居住区。(7)根据功能区形态来判定。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呈团块状,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工业区往往集聚成片。(8)根据功能区的位置来判定。高级居住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普通居住区多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多位于市区边缘、交通干线两侧。
例 [2019·安徽合肥模拟]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活跃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于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 平方千米,2013 年常住人口数量为384.1 万。下图为在朝阳区498 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早市到晚市,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大,根本原因是这里 ( )A. 离天安门广场近 B. 人口流动量大C. 政府管制力度小 D. 正规商业缺乏(2)推断甲社区附近的城市用地为 ( )A. 居民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康体用地 D.外事用地
解析:(1)流动商贩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应该指向消费人群,商贩密集区,人口密度大,市场广阔。故选B。(2)甲地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集区,午市为不显著区。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甲地区12— 18 时人员较少,分析四个选项推断甲社区附近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地的可能性更大。故选C。答案:(1)B (2)C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③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A. 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B.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C.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对城市的污染风险较小D.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镇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距城镇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镇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居住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城镇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通达度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历史、社会和行政因素 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因素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城镇的空间结构,具体如下图所示:
例 读下面中央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示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2)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 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B. 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C. 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吸引力小D. 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
解析:(1)读图分析,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A 项错误。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B 项正确。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C 项错误。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商品档次越低,D项错误。(2)“ 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是因为该处交通通达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吸引力小,C 项正确。答案:(1)B (2)C
2.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A、B、C 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依次是 ( )A.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B.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 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D.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2)从市中心到郊区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A. C>B>A B. A>B>CC. A>C>B D. B>A>C
3.读下面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
(1)居住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A. 与市中心距离0— 2 千米处 B. 与市中心距离2— 3 千米处C. 与市中心距离3— 5 千米处 D. 与市中心距离6— 7 千米处(2)距市中心2 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交通通达度低 B. 环境质量差 C. 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例 [2019·广东佛山模拟]根据相关要求,未来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F 两地房价可能相等B. 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C. 从出行方便考虑,M 地较E 地性价比高D. 房价空间变化完全符合地租随距离市中心远近而变化的规律(2)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③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④ 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 ⑤ 可以有效抑制房价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⑤ D. ①③
解析:(1)据图判断房价:E 地5 000 ~ 6 000 元/ 米2,F 地3 000 — 4 000 元/ 米2,M地5 000 ~ 6 000 元/ 米2,N 地3 000 ~ 4 000 元/ 米2,N、F 两地房价可能相等,A 项正确;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与交通通达度,B 项错误;M 位于河流交汇处,E 位于公路沿线,从出行方便考虑,E 地较M 地性价比高,C 项错误;房价空间变化随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而变化,即房价空间变化不完全符合地租随距离市中心远近而变化的规律,D 项错误。(2)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促进土地节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 项正确。答案:(1)A (2)D
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1)—(2)题。
(1)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居住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A.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居住区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5.若下图所示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完成(1)—(2)题。
(1)高级居住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A. M 处 B. N 处 C. O 处 D. P 处(2)下列沿图中EOF 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
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下图示意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 年)。据此完成1— 2 题。
本栏目下题目解析见《中学教材全解》
1. 影响重庆市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气候 C.水源 D.交通2. 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 ( )A. 城市规划的结果B.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C. 不需要竞争的结果D. 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
下图为城市中甲、乙、丙、丁四种功能区的地价与支付租金能力关系示意图和不同功能活动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区域类型:甲为商业区,乙为居住区,丙为工业区B. 距城市中心的远近:甲最近,乙最远C. 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甲最高,丙最低D. 交通条件:甲处最差,丁处最好4.图a 中甲点地租水平与距离的关系最可能符合图b 中的( )A. 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数码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区。据此完成5— 6 题。
5. 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组合,最合理的是 ( )A. ①工业区 ②文教区 ③居住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B. ①工业区 ②商业区 ③仓储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C. ①居住区 ②工业区 ③文教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D. ①商业区 ②仓储区 ③工业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6. 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B. 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C. 交通便捷程度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D. 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某沿海城市人口总量达1 600 万,约60%的人口居住在离城市中心3 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7— 9 题。
7.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 工业 B. 行政中心C. 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8.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 0 — 8 千米 B. 9—16 千米C. 17—24 千米 D. 25— 35 千米9.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 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 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乡村土地利用,乡村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功能分区简单,生产用地比重大,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村落+农田乡村,种植业,畜牧业,村落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公共服务设施,成都市功能区分布,分布最广泛,分布在城市外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