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9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83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9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83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9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83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习题,共6页。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生产性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市中心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但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些城市问题。下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读图,回答1~3题。1.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 )A.餐饮业 B.旅游业C.家电生产 D.软件开发2.市中心大量的民用住宅转成办公场所,是( )A.区位条件引起的扩散B.经济导向引起的集聚C.政府规划引起的集聚D.政府规划引起的扩散3.针对市中心生产性服务业过度集聚的现象,政府可以引导( )A.市区的金融机构迁至郊区B.市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C.技术服务业迁至高校园区D.减少市中心的办公用地1.D 2.B 3.C [第1题,由材料可知,软件开发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第2题,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信息和金融服务业发达,因此商业活动愿意付出更多的地租,从而形成商业活动的集聚区域。因此市中心大量的民用住宅转租成办公场所,主要是经济导向引起的集聚。第3题,针对市中心生产性服务行业过度集聚现象可以适当进行分散,高校园区附近科学发达,主要为高科技工业的分布,因此,将技术服务业迁至于此可以就近为高科技工业进行服务。]读下列两幅图,完成4~5题。图1 图24.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如上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4.D 5.A [第4题,由图1可知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的关系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由图2知,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第5题,由图1、图2分析可知,交通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等级商品的出行距离。据此完成6~8题。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商品种类最可能是( )A.家用电器、服装衣饰、日常用品、蔬菜食品B.服装衣饰、日常用品、蔬菜食品、家用电器C.日常用品、蔬菜食品、家用电器、服装衣饰D.蔬菜食品、日常用品、服装衣饰、家用电器7.图示商品等级越高,居民( )A.购买频率越高 B.可选择商业网点越少C.出行距离越近 D.购物时间越短8.近年来该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的平均距离缩短的原因是( )A.行政区向郊区转移B.商业网点向市中心集中C.居民收入不断增加D.郊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6.D 7.B 8.D [第6题,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等级商品的出行距离不同。商品等级越高,居民购买商品的出行距离越远。图示中①②③④出行距离由近及远,所以其代表的商品等级由低及高,故选D。第7题,低等级商品网点多,购买频率高,出行距离近;高等级商品网点少,购买频率低,出行距离远,所以选B。第8题,购物出行距离和商业网点分布有关,和行政区关联不大,排除A;商业网点向市中心集中,周边地区居民的购物距离会增加,排除B;居民收入增加会使购买次数和购买数量增加,和出行距离无直接关系,排除C;郊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居民可以就近购买日常用品,从而缩短出行距离,故选D。]9.读图,分析回答问题。科学园区开发成功的区位因素表 接近市场接近供应商国际机场国内机场接近海港接近首都良好的道路网通往首都的铁路舒适的生活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地区财政资助大学支持愉快的工作环境基本 ★ ★ ★ ★重要★ ★ ★ ★ 次要 ★ ★ ★★ 无关 ★ (1)科学园和技术城为新兴工业区。据表说明该类工业区的交通运输特点。(2)指出影响新兴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简述技术城的产业特点。(3)列举科学园区和技术城实现经济增长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 第(1)题,分析表格可知,该工业区发展的基本因素为国际机场、良好的道路网、舒适的生活环境、愉快的工作环境。可见该工业区对国际航空依赖性强,要求有便利发达的路网,对海运没有需求。第(2)题,分析图示可知,工业区有尖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例大,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知识和技术是其主导因素;技术城的产业特点可从产品更新速度、研发费用、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第(3)题,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即可实现经济的增长。[答案] (1)依赖航空运输,尤其是国际航空;连接首都的良好的陆上道路网;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小,海运条件不重要。(2)知识和技术。特点:产品更新速度快,研发费用占的比重大,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3)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级过关练]江苏无锡是中国光伏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自2001年首家中澳合资光伏企业成立至2011年,无锡光伏产业发展实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和销售市场主要依赖国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16年,无锡市太阳能电池产能占全国总规模的50%以上,已形成包括光伏材料、电池原件、光伏组件、逆变器、运维服务、数据管理等各生产环节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光伏制造设备的本地化率已经超过50%;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电子化学品原料的同时,还针对单晶硅和多晶硅生产中的化学品污染问题,主动研发废化学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开发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遥远地区的风能、光伏等发电装置远程监控、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技术。据此完成10~12题。10.与发达国家相比,2001~2011年间无锡光伏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生产成本较低 B.原料资源丰富C.交通位置优越 D.市场需求量大11.无锡光伏产业在短短10多年间,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到形成全球性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B.智能化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C.技术研发和创新D.废化学品的回收再利用12.2016年,江苏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4个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在东部沿海各省区中,江苏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居首位的比较优势是( )A.太阳能资源丰富B.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C.清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D.光伏全产业链的强力支撑10.A 11.C 12.D [第10题,当时无锡“实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加工型工业,则中国的优势是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故A正确。第11题,“形成包括光伏材料、电池原件、光伏组件、逆变器、运维服务、数据管理等各生产环节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说明除以前的加工环节外,在产品技术研发环节已有提升,则C正确。第12题,材料信息主要是江苏在光伏产业中的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从中可看出江苏的优势体现在具有全产业链生产、组织能力,故D正确。]13.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与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解析] 由图可知,传统美食所在地甲远离新修的高速公路,而乙地在高速公路旁且有出入口连接,交通区位乙地远优于甲地,而传统美食能够长期发展需要较大的市场,中心城市M是该美食的主要市场,为了便于美食进入市场或更好地吸引食客,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关键,因而大量的传统美食餐饮业转向乙地,而在乙地发展久了,美食生产量大,名气自然上升,而甲地因远离市场且交通不便,传统美食生产逐渐衰落。[答案] M市为主要食客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的更多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线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A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