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附教师版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2.(3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3.(3分)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6:00 B.5:45 C.6:15 D.6:30
    4.(3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是(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5.(3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以及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6.(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3分)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8.(3分)海洋中的鲸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应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
    9.(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济南二环路以内不允许鸣笛,19大期间工地停止施工,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0.(3分)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②声呐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 ④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多项选择题
    11.(3分)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10月底建成通车的从郭店到全福的高架桥上,小汽车正常的速度大约是20 m/s
    B.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C.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
    D.中学生百米跑大约用时14s
    12.(3分)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
    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13.(3分)如图所示,汽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的反射
    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传递信息
    C.汽车门窗紧闭,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
    D.倒车雷达是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14.(3分)小明站在湖边往水中看去,可以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船儿和白云 B.青山和白云 C.白云和鱼儿 D.鱼儿和青山
    15.(3分)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所学习到的物理量,你感觉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50cm
    B.铅笔从桌面自由掉落到地面上所用时间大约1s
    C.普通人步行时的速度约4km/h
    D.20dB~3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三、填空题
    16.(3分)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7.(3分)小明去“宋城”旅游时,进入一个迷宫,里面由一面面平面镜组成,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    米处,这时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1.7米,则小明的高度    1.7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3分)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获得,这项发明使制成白光LED灯成为现实,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红光二极管外,还需   色光二极管。

    19.(3分)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小芳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游玩,发现水里的鱼好像在云中游。如图所示我们所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   些(选填“深”或“浅”)。

    四、作图题
    20.两束平行红光和绿光有空气斜射入玻璃,试画出其折射光线。

    21.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五、计算题
    22.(10分)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速度通过一长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六、实验探究题
    23.(8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4)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4.(8分)小丽在观察小提琴、二胡、贝司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也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2
    1

    60
    0.76
    2

    80
    0.76
    3

    100
    0.76
    4

    80
    1.02
    5
    尼龙
    80
    1.02
    6
    尼龙
    100
    1.02
    (1)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的一些步骤:A、分析归纳 B、实验研究 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字母序号)
    (3)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   。
    25.(7分)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像是   像。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解: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2m/s。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60s行走=60m,所以其速度是1m/s。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2.(3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B。
    3.(3分)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6:00 B.5:45 C.6:15 D.6:30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
    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4.(3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是(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分析】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故选:B。
    5.(3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以及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明确是哪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本身的振动和水振动产生;故A错误;
    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以及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C。
    6.(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B错误;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以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7.(3分)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分析】①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态、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③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8.(3分)海洋中的鲸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应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分析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巨大、尖叫。
    【解答】解: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响度大则声音大,穿透力强;故A正确;
    B、巨大的声音主要不是反应音调这一声音特性,而是反映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尖叫声主要反应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而不是响度;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故尖叫声不是反映音色这一声音特性;故D错误;
    故选:A。
    9.(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济南二环路以内不允许鸣笛,19大期间工地停止施工,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减小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高于20000Hz的振动人耳不能感知,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
    C、不允许鸣笛,19大期间工地停止施工,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0.(3分)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②声呐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 ④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定位系统工作的;声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且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①正确,②不正确;
    超声波可以在海水中传播,故③不正确;
    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故④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1.(3分)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10月底建成通车的从郭店到全福的高架桥上,小汽车正常的速度大约是20 m/s
    B.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C.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
    D.中学生百米跑大约用时14s
    【分析】估算应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合理的估测,有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结合生活经验,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普通公路小轿车的速度约为20m/s,故从郭店到全福的高架桥上,小汽车正常的速度也约是20 m/s,故A符合实际;
    B、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μm=0.1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故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故C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比赛的最好成绩在14s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ACD。
    12.(3分)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
    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解答】解: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故A正确;
    BCD、由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AC。
    13.(3分)如图所示,汽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的反射
    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传递信息
    C.汽车门窗紧闭,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
    D.倒车雷达是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分析】(1)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
    (4)发声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A、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倒车雷达利用反射的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汽车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也是由振动产生的,不过人听不到而已,故D错误。
    故选:BC。
    14.(3分)小明站在湖边往水中看去,可以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船儿和白云 B.青山和白云 C.白云和鱼儿 D.鱼儿和青山
    【分析】(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比真实位置要浅的鱼的虚像;
    (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则鱼儿在白云中穿梭中的白云、青山在水中摇曳中的青山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所以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是由于光的反射,则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15.(3分)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所学习到的物理量,你感觉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50cm
    B.铅笔从桌面自由掉落到地面上所用时间大约1s
    C.普通人步行时的速度约4km/h
    D.20dB~3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在2.5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铅笔从桌面自由掉落到地面上时间较短,大约0.5s.故B不符合实际;
    C、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符合实际;
    D、20dB﹣30dB是较为安静的学习、休息的环境。故D符合实际。
    故选:ACD。
    三、填空题
    16.(3分)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拉二胡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因此蒙住双眼的小明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17.(3分)小明去“宋城”旅游时,进入一个迷宫,里面由一面面平面镜组成,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 1  米处,这时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1.7米,则小明的高度 等于  1.7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他本人距平面镜是1m;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若这时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1.7米,则实际小明的高度也是1.7m。
    故答案为:1;等于。
    18.(3分)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反射 (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获得,这项发明使制成白光LED灯成为现实,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红光二极管外,还需 绿 色光二极管。

    【分析】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白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解: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红光二极管外,还需绿色光二极管。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绿。
    19.(3分)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小芳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游玩,发现水里的鱼好像在云中游。如图所示我们所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 浅 些(选填“深”或“浅”)。

    【分析】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浅。
    四、作图题
    20.两束平行红光和绿光有空气斜射入玻璃,试画出其折射光线。

    【分析】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进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光的色散知红光的折射程度小于绿光的折射程度。由此画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由光的色散可知,红光的折射程度小于绿光,所以玻璃中红光的折射角大于绿光的折射角,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对称,画出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
    (2)延长线过凸透镜的焦点,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利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作图。
    【解答】解:
    (1)画出像S′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
    (2)ab的延长线过凸透镜的焦点,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向凸透镜的主光轴靠拢,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10分)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速度通过一长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分析】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火车的速度和火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公式v=解出通过隧道的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减去车长,再用公式v=解出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解答】已知:车长s车=200m,隧道长s隧道=1800m,车速v=36km/h=10m/s
    求:车通过隧道的时间t1=?;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t2=?
    解: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s隧道+s车=1800m+200m=2000m,
    ∵v=
    ∴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t1===200s;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路程:
    s′=s隧道﹣s车=1800m﹣200m=16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t2===160s。
    答: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为160s。
    六、实验探究题
    23.(8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4)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变大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解答】解: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由图可知,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故答案为:(1)时间;(2)25;(3)小;(4)变大。
    24.(8分)小丽在观察小提琴、二胡、贝司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也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2
    1

    60
    0.76
    2

    80
    0.76
    3

    100
    0.76
    4

    80
    1.02
    5
    尼龙
    80
    1.02
    6
    尼龙
    100
    1.02
    (1)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2、4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的一些步骤:A、分析归纳 B、实验研究 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CBAD (只填字母序号)
    (3)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4、5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分析】(1)弦乐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解答】解:实验中弦的松紧保持不变。
    (1)弦的音调可能跟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选择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2、4。
    (2)经分析: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C提出问题(猜想);B实验探究;A分析归纳;D得出结论。所以顺序为CBAD。
    (3)弦的音调可能跟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4、5。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2、4;
    (2)CBAD;
    (3)4、5;
    (4)控制变量法。
    25.(7分)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像是 虚 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换用光屏时,在光屏一侧看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较暗;(2)完全重合;相等;(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4)不能;虚。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11 5:40:56;用户:13675011392;邮箱:13675011392;学号:40932421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