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
展开(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三、.教学难点:
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
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
(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2.学生汇报想法
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
4.学生实践探究。
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
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
(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
(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
(4)多媒体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
(5)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
1.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尽量的预设到,并为他们准备尽可能多的有结构的材料。)
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
7.多媒体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网漂.钓鱼线等)
(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
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
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
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要求认真观察现象)
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
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
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与感受
(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
(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
(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6)学生谈想法
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
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
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六)拓展延伸
(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
(2)学生设想
(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
科学四年级下册5.摆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5.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直奔主题,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摆教案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