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科学六年级下册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共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现象科学课改革最灵魂的东西就是将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回顾这堂课的前前后后,我确实感触良深: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可是,“动手操作”是否就是“探究”的唯一,“科学探究”是否就一定要动手?本节课的实践再次证明: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只能是一个忠实地记录着,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没有遵循常规,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而是重在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辨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紧紧围绕“我”为什么像爸爸、像妈妈?“这是遗传吗?”“想认识遗传应该怎么样做?”“人有遗传,动物有遗传,植物也有遗传,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习练活动。活动因果关系的具备,使学生很快明白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在对这些问题的目标指向的认识,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证据的收集、探究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参与过程中,借助教师的相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我认为,这种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确属“探究”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我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科学探究系列活动中,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目标,是知识,还是面前这些“可塑之人的科学思维?”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可以灌输,但“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身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认识人类遗传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新课,遗传现象的推测,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