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教学材料,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
2.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二)探究能力: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五、教学材料: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与旧知相联系;
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和调查
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
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问。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
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做实验)
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认识种子的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种植中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回顾和解释
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测量、记录。
引导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6.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