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01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01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练习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01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一节 水循环练习题 试卷 6 次下载
-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练习题 试卷 7 次下载
-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4 次下载
-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达标检测 试卷 5 次下载
-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 )
①丰富多样的食品 ②生活用品
③工业原料 ④化学药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a、b、c、d四处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①a处—渔业资源 ②b处—石油
③c处—天然气 ④d处—锰结核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是( )
A.深海锰结核 B.海水中的钠
C.海水中的镁 D.滨海砂矿中的金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石英砂矿 B.锰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可燃冰
6.与陆地工厂相比,海上工厂的优点不包括(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7.随着世界人口的猛增,陆地资源越来越少,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下列叙述属于海洋空间利用同一领域的是 ( )
A.沿海港口、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B.海港码头、海滨浴场、海上油库、海底光缆、海上电站
C.海底隧道、围海造陆、海底货场、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D.海洋牧场、海底仓库、海洋公园、工业人工岛、海上运动区
题组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8.(2020湖北浠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月考)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发展海水养殖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岛”,其面积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垃圾岛”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陆地上的生活活动
D.废弃船只
10.太平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11.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于低温、高压且气体充足的环境,由水分子和气体分子组成,外观像冰,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被称为可燃冰。我国于2017年开展了可燃冰试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0辽宁凌源高三上期中,)除深海外,陆地上可能储藏着巨量可燃冰的是( )
A.北极地区 B.四川盆地
C.澳大利亚大陆 D.波斯湾地区
2.(2020辽宁凌源高三上期中,)与常规能源相比,可燃冰( )
A.为清洁能源 B.为可再生能源
C.开采成本高 D.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观像冰。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月考,)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开采技术要求和成本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月考,)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组二 海洋环境问题
赤潮是海洋中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0广东阳春一中高二上月考,疑难,)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为(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0广东阳春一中高二上月考,疑难,)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的时间一般是(深度解析)
A.9月到11月 B.12月到次年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7.()海域①②③④中,石油污染较严重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受石油污染的影响,上题中的海域( )
①海洋生态遭受破坏 ②海岸环境遭受破坏
③爆发赤潮 ④洪涝灾害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考点1 海洋资源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7课标Ⅲ,7,4分,)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2017课标Ⅲ,8,4分,)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2017课标Ⅲ,9,4分,)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深度解析)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其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5课标Ⅰ,8,4分,)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5.(2015课标Ⅰ,9,4分,)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考点2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6.[2018江苏单科,30A(4),3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强壮箭虫是我国温带海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物种,最宜在水温10~20℃的低盐海域生存。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随波漂流进行运动,下图示意4月份黄河ロ及其临近水域强壮箭虫密度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
A.太阳辐射 B.海底坡度 C.洋流 D.海水盐度
2.()推测8月份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密度会(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确定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20安徽合肥高三一模,)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深度解析)
A.25 m B.45 m C.65 m D.85 m
4.(2020安徽合肥高三一模,)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为( )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降水日数较少
C.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5.(2020安徽合肥高三一模,)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
A.资源更丰富 B.开采更方便
C.运输更便捷 D.需求量更大
二、非选择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国家重点工程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工程将采纳全海底隧道方案,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整条隧道全长123千米,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千米,运行时速达220千米,届时从烟台到大连最多只需要40分钟。
(1)分析烟台到大连采取全海底隧道方案而不采用桥梁方案的原因。
(2)简述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的修建对两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基础过关练
1.A | 2.D | 3.B | 4.A | 5.A | 6.D | 7.A | 8.A |
9.C | 10.A | 11.D |
|
|
|
|
|
1.A 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藻类,藻类处在海洋食物链的底端。
2.D 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此外,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产化学药品。故①②③④正确,选D。
3.B 图中a处为大陆架,b处为海岭,c处为海沟,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①正确、②③错误;d处为海盆,主要有锰结核资源,④正确。故选B项。
4.A 深海锰结核因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而成为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
5.A 滨海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滨海砂矿、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床和可燃冰均分布于深海地区。故A项正确。
6.D 与陆地工厂相比,海上工厂具有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离加工原料地近等优点,但建造及管理的费用高,D项符合题意。
7.A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包括:运输空间、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沿海港口、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同属于海洋空间利用的运输空间领域,A项正确。
8.A 读图可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保护海岸,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海水,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增加湿地,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
9.C 由材料可知,“垃圾岛”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的,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所以C项正确。
10.A 洋流将废旧塑料袋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垃圾岛”,故“垃圾岛”不会改变洋流流向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会危及生命,所以A项正确。
11.D 定期海上休渔,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能力提升练
1.A | 2.C | 3.C | 4.D | 5.A | 6.D | 7.C | 8.A |
1.A 由材料可知,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低温、高压等条件。故除深海外,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的北极地区可能储藏着巨量可燃冰,故A项正确。
2.C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以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故可燃冰不是清洁能源,A项错误;可燃冰需要在低温、高压且气体充足的环境中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类似于化石能源的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项错误;可燃冰深埋地底和海底,开采成本比常规能源高,C项正确;可燃冰中释放能量的甲烷分子,主要来自沉积层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来自太阳能,D项错误。
3.C 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对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集中。故①③正确,选C。
4.D 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可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增加能源战略储备,减小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但不能延长煤炭生产链,①④正确、②③错误,选D。
5.A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国南方近岸海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我国北方近岸海域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物质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因此①②正确,选A。
6.D 夏季海水温度高,我国大部分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项正确。
温度高,海域封闭,风力弱,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大量营养物质,都易于赤潮的形成。
7.C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泄漏和排放引起的污染,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海域①③石油污染较严重,C项正确。
8.A 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③错误;洪涝灾害加剧与石油污染无关,④错误;海洋石油污染会影响水体与大气之间的交换,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破坏海洋生态,此外还会使海岸环境遭受破坏,①②正确,故选A。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1.D | 2.C | 3.A | 4.A | 5.A |
|
|
|
1.D 读图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项正确。
2.C 根据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在图示海域空间尺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其水温和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差别不大,不会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而夏季为长江汛期,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和丰富的营养盐,相对来说,离河口越近的海域营养盐越丰富,这与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不相符,故水体营养盐不是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有充足的营养盐条件下,离河口越远,水体含沙量越小,水体透明度越好,再加之光照充足,因此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C项正确。
3.A 夏季长江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季反之,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量小,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项正确。
河流流量越大,带来的泥沙和营养盐越丰富。
4.A 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
5.A 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6.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
解析 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变迁、栖息地的破坏、人类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等。
三年模拟练
1.C | 2.C | 3.C | 4.D | 5.A |
|
|
|
一、选择题
1.C 根据材料可知,强壮箭虫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随波漂流进行运动。结合图示可知,4月份强壮箭虫在黄河口及其临近水域呈带状分布,由此可推测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洋流,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强壮箭虫适宜在低盐海域生存,图中盐度最低的是黄河入海口,可该区域强壮箭虫数量稀少,D项错误;同一海域太阳辐射差别不大,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海底坡度的地方其分布有稀有密,因此B项错误。
2.C 根据材料可知,强壮箭虫生存的最宜水温为10~20℃,图示水域靠近陆地,8月份海水温度高,强壮箭虫的密度会减小,C项正确。
3.C 根据等深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65米,C项正确。
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若两条相邻等值线A、B(假设A>B)之间,出现了闭合等值线,该闭合等值线的取值只能是A或B。当该闭合等值线取A值(即“大的”)时,其内部的值只能大于A、小于A+d(d为等值距),这就叫“大于大的”。当该闭合等值线取B值(即“小的”)时,其内部的值只能小于B、大于B-d(d为等值距),这就叫“小于小的”。
4.D 乙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D项正确;乙地没有靠近河口,A项错误;夏季发生伏旱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B项错误;乙地沿岸为淤泥质海岸,多泥沙,C项错误。
5.A 丙地纬度比乙地高,冬季水温较低,海冰资源更丰富,A项正确;乙、丙两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开采条件相同,B项错误;乙地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更好,运输更便捷,需求量更大,C、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渤海进出船只多,桥梁修建影响海上航运;烟台到大连运输量大,采取全海底隧道方案可以降低极端天气对运输的影响。
(2)缩短烟台到大连的运输时间;促进两地的经贸往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第(1)题,渤海湾内有天津港、秦皇岛港等大型港口,运输量大,运输船只吨位大,若采用桥梁方案会影响船只通行;同时全海底隧道方案可以避免极端天气对运输的影响,保证交通安全。第(2)题,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修建的有利影响可从缩短两地之间的运输时间、促进两地的经贸往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回答。
高中地理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C海区属于,甘泉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有,甘泉岛生态环境保持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后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