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下地理 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3224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图文材料,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对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明确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难点:运用图文材料,学会初步分析自然条件对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生活感悟法和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趣味导入,分别以文人眼中的南方、吃货眼中的南方初步了解南方。让学生以不同身份情境体验南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南方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把本节课的学习以去南方考查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南方地区,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索。(考查分两站,第一站是定位南方,整体了解南方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特点,第二站是走进南方,深入了解南方的农业生产。)
任务1 通过阅读南方地形图及课堂探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首先,同学们进行南方考查任务的第一站,“定位南方”的任务。主要任务要了解南方的位置与范围,记住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然后,教师展示南方地区在我国的位置,让学生初步了解南方在我国的位置范围。
接下来,教师给同学展示南方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圈出青藏高原、秦岭、淮河、黄海、东海、南海等地理事物,让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边界地形区。
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南方地区的范围边界之后,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标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位置。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看几张图片:滇西地区的高山深谷、鄂中地区的平原、浙西地区的丘陵。
让学生直观感受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考查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特点。我们都听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那么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气候。接下来,我们就真实感知一下南方地区的气候。
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归纳上海、广州、海口三地的气候共同特征。
①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8~30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②降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大于800 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总体来说,南方地区气候湿热。
课堂活动:读图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分小组展示成果之后,教师评价总结。
A组:在南方地形图上标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B组: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①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②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的影响,而广州确受寒潮的影响。
成果展示交流:A组。
四川盆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500米。边缘为陡峭的山脉,底部以丘陵为主,也有低山、平原,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属于紫色土壤。
云贵高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峰林、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岭之间多小盆地,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平的平原,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面积6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0-600米,由低山、丘陵和小盆地组成。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红壤分布广泛。
A组同学展示出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成果展示交流:B组。
B组同学展示出冬季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温度对比,西双版纳与广州两地受寒潮影响的对比图。
结合各地的地形特征,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以上差异的原因。
①四川盆地周围地势高,阻挡了冬季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
②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云贵高原阻挡了南下的寒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受寒潮影响。
任务2 阅读图文材料,知道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对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学们完成了定位南方的考察任务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考察南方的第二站“吃在南方”。进一步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我们第二站考察南方的线路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读图说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业产品有哪些?并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读图说出西南地区主要农业产品有哪些?并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
读图说出南部沿海主要农业产品有哪些?并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结合图文材料,以茶叶为例,分析南部沿海农业生产的条件?
教师主要以图片加语言引导的形式给同学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的地形特征、农业特征等。
在考查线路的每一小站,教师适时的把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加以总结。
接下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1.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下图中,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并解释原因。
主要原因:椰子产自热带地区,海南岛位于热带。东南丘陵多低山丘陵,适合竹子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2.桂花糯米藕是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以香甜清脆,香气浓郁而享有口碑,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以及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列举制作桂花糯米藕的主要食材。(糯米或大米,莲藕,桂花。)
(3)分析这些食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源充足,适合种植水稻。)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课时主要针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进行学习,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山地丘陵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景色秀丽,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同时,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一节课,有了第六章北方地区做铺垫,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本节用一课时完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获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的类型,课时安排,教材版本,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