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课ppt课件
展开课程标准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探讨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课标解读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生物是由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2)是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的进化学说。(3)反对_______和___________,强调生物的进化。提示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叶片,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思维激活1] 利用拉马克的观点,如何解释长颈鹿脖子长?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1.对拉马克的两个观点的理解
(1)进步意义:拉马克是第一位提出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观点的学者,由于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他遭到了种种非难和攻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他的进化学说。他的进化学说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2)不足: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科学的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评价
A.前一代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一代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解析 “获得性遗传”是指前一代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获得性性状”包括遗传物质变化和环境引起的变化。现在来看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遗传物质的变化导致的变异才是可遗传变异。答案 A
【巩固1】 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 ( )。
(1)_________: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是自然选择的基础。(2) _________: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它是自然选择的手段。(3) 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因。(4)适者生存:是_________的结果。
(1)合理地解释了_________的原因。(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_______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_____ _______。(3)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_______。(1)对于___________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____ _______等现象。
提示 长颈鹿在繁殖后代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脖子短。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长颈鹿物种。
[思维激活2] 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长颈鹿脖 子长?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关系图解
图示解读:①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例如,每条雌性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 000个可以孵化。②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包括三个方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竞争)。而种内斗争对某个个体是不利的,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③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生物在生殖发育产生的后代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生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繁衍后代的需要D.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 选项A为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公鹿用鹿角进行争夺配偶、抵御敌害的生存斗争,鹿角发达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而得到保留,鹿角不发达个体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 D
【巩固2】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 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
(1)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_____水平深入到_____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2)对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_________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为基本单位。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提示 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仍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思维激活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的全盘否定?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均以可遗传变异作为进化材料并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2)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一缺点。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则将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否定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 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仅阐明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而且对自然选择如何起作用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并且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 C
【巩固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是( )。
①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例1】 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
A.①②③ B.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思维导图:深度剖析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①②③均为“用进”的实例,④为“废退”的实例。⑤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 C
归纳提升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例2】 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 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在马铃薯甲虫的种群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有的没有抗药性,而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使用杀虫剂Ⅰ时,一部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死亡,但另一部分个体具有抗药性,能生存下来,逐代繁殖后代个体数量逐渐增加。当使用另一种杀虫剂Ⅱ时,同样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昆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杀虫剂与害虫之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选择了抗药性的个体,所以这种选择是定向的。使用农药灭虫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农药灭虫的缺点所在。为了避免产生上述负面影响,可以采用激素防治(如使用蜕皮激素、性外激素等)、生物防治(如以虫治虫)、培育抗病和抗虫新品种农作物等措施。
答案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误区警示 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有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1)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定向的。(2)选择是定向的,方向是适应环境或人为的选择。(3)变异在先,选择在后,药物只是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引起生物的变异。
在对照实验中常用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来消除无关变量。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空白对照能明显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2)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3)条件对照:给对照组以某种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的自变量。(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对照实验的设置———
金鱼是常见的观赏鱼,有的尾鳍较小,有的尾鳍较大。为证明大尾鳍的雄鱼在吸引雌鱼方面有利,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设计:
①选取三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为1、2、3号,放在水槽中(如图所示)。②选取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各一条,分别放入1、2、3号烧杯中。③观察雌鱼的游动。这个设计还不完善。
请回答:(1)改进一: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在装置中的位置不当,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进二:该设计证明不严密,应设置对照,对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判断金鱼尾鳍的进化方向,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雌鱼的活动受限,无法做出准确的观察。(2)没有对照,即使趋向大尾鳍雄鱼也不能说明是雌鱼做出了选择。应设对照,旨在说明在只有小尾鳍雄鱼时,趋向小尾鳍雄鱼;在只有大尾鳍雄鱼时,趋向大尾鳍雄鱼;在两品种雄鱼同时存在时,趋向大尾鳍雄鱼。这样更能说明问题。(3)大尾鳍雄鱼更容易招引雌鱼,得到更多的繁殖机会,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答案 (1)把雌鱼放在水槽里 (2)取三个如原图装置,①如改进一处理;②在1号烧杯里放大尾鳍雄鱼,水槽中放一尾雌鱼;③在3号烧杯里放一尾小尾鳍雄鱼,水槽中放一尾雌鱼(3)金鱼尾鳍越来越大。因为大尾鳍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繁衍后代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思想相当丰富,并且在进化论的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体系;他所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缺乏科学的论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答案 C
1.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 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 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正确理解。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环境的确起着重要的选择作用。但拉马克学说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盲螈失明是黑暗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长舌是因捕食需要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这些结论的得出是遵循了这样的推理:环境
2.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改变→生物性状(蛋白质)改变→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导致DNA的改变)→代代逐渐积累形成新物种。这种后天(环境改变)获得性性状得不到现代遗传学“中心法则”的证实。因为遗传信息不可能由于蛋白质改变而发生改变。故A、B、D三项错误。答案 C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解析 生物具有过度繁殖能力,但由于生存斗争,理论值与实际生存数差别很大。答案 B
3.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 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
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B段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段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 了抗药性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产生多种变异类型。在与农药这种无机环境进行生存斗争时,只有少数个体保留下来,即A→B段,此后这些个体大量繁殖,即B→C段。答案 D
A.生物具有的适应性B.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生物具有多样性D.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原因解析 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达尔文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并不清楚,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答案 B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的内容是 ( )。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
6.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面 的问题。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0 ℃环境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8 ℃环境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4)把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就要被环境淘汰。
解析 通过实验过程可知两组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说明温度是自然选择的条件,在两组中第一步都有部分个体得到了保存,说明个体间存在差异,这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在28 ℃中生存的个体放入20 ℃环境后全部死亡,说明这部分个体中没有适应20 ℃环境的变异。答案 (1)25 ℃ (2)差异 不定向 (3)选择 定向(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第1课时,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结构或数目,某一片段缺失,增加某一片段,非同源染色体,位置颠倒,数目或排列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图文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症,性染色体,X染色体,XBY,XBXB,XBXb,XbY,交叉遗传,父亲和儿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低等到高等,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进步意义,比较完整,神创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