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深圳实验学校七下期中数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深圳实验学校七下期中数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
1. 计算 −a32 的结果是
A. −a5B. a5C. a6D. −a6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2+a=3a2B. 2a−1=12aa≠0
C. −a23÷a4=−aD. 2a2⋅3a3=6a5
3. 如图,直线 l1,l2 被直线 l3,l4 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 l1∥l2 的是
A. ∠1=∠3B. ∠5=∠4C. ∠5+∠3=180∘D. ∠4+∠2=180∘
4. 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表:那么,当输入数据 8 时,输出的数据是
输入⋯12345⋯输出⋯1225310417526⋯
A. 861B. 863C. 865D. 867
5. 如图所示,使 △ABC≌△ADC 成立的条件是
A. AB=AD , ∠B=∠DB. AB=AD , ∠ACB=∠ACD
C. BC=DC , ∠BAC=∠DACD. AB=AD , ∠BAC=∠DAC
6. 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 20 km 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中 l1,l2 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摩托车到A地的距离 skm 与行驶时间 th 的函数关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B. 经过 0.3 小时甲摩托车行驶到 A,B两地的中点
C. 经过 0.25 小时两摩托车相遇
D. 当乙摩托车到达A地时,甲摩托车距离A地 503 km
7. 如图,在 △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DE∥BC,∠ADE=30∘,∠C=120∘,则 ∠A 等于
A. 60∘B. 45∘C. 30∘D. 20∘
8. 如图,把一直尺放置在一个三角形纸片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6>180∘B. ∠2+∠5<180∘C. ∠3+∠4<180∘D. ∠3+∠7>180∘
9. 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 3 个不同的问题情境:
①小明骑车以 400 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 5 分,在原地休息了 4 分,然后以 500 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 x 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 y 千米;
②有一个容积为 6 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 1.2 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 5 分后停止,等 4 分后,再以 2 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 x 分,桶内的水量为 y 升;
③矩形 ABCD 中,AB=4,BC=3,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依次沿对角线 AC,边 CD,边 DA 运动至点 A 停止,设点 P 的运动路程为 x,当点 P 与点 A 不重合时,y=S△ABP;当点 P 与点 A 重合时,y=0.
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
10. 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3=50∘,则 ∠1+∠2=
A. 90∘B. 100∘C. 130∘D. 180∘
11. 如图,将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剪去两个小长方形得到 S 形图案,再将这两个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则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为
A. 2a−3bB. 4a−8bC. 2a−4bD. 4a−16b
12. 均匀地向一个瓶子注水,最后把瓶子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 h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这个瓶子的形状是下列的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40分)
13. 0.000035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4. 已知 A=2x,B 是多项式,在计算 B+A 时,小马虎同学把 B+A 看成 B÷A,结果得 x+12,则 B+A= .
15. 已知 x+52+y2+y−6=0,则 2y2−25xy+3x2+x3= .
16. 在 △ABC 中,AB=4,AC=7,则 △ABC 的周长 L 的取值范围是 .
17. 如图,在 △ABC 中,∠ADC=110∘,AD,CD 分别平分 ∠BAC,∠ACB,则 ∠ABC= .
18. 一个大正方形和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图 1,2 两种方式摆放,则图 2 的大正方形中未被小正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是 (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
19. 如果 a,b,c 是整数,且 ac=b,那么我们规定一种记号 a,b=c,例如 32=9,那么记作 3,9=2,根据以上规定,求 −2,−132= .
20.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 4 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 8 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 y(单位:升)与时间 x(单位:分)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从关闭进水管起 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104分)
21. 计算:
(1)2x3y⋅−3xy2÷12xy2;
(2)−12016+−12−4−3.14−π0;
(3)2x2−−2x+3−2x−3;
(4)20162−2013×2019.
22. 先化简,再求值:a+2b2−a+b3a−b−5b2÷−12a,其中,a−b=8.
23. 如图,AB∥CD,∠1=∠2,∠3=∠4,试说明 AD∥BE.
解:
∵AB∥CD(已知),
∴∠4=∠ ,
∵∠3=∠4(已知),
∴∠3=∠ ,
∵∠1=∠2(已知),
∴∠1+∠CAF=∠2+∠CAF ,
即 ∠ =∠ ,
∴∠3=∠ ,
∴AD∥BE .
24. 如图,点 B,F,C,E 在同一直线上,BF=CE,AB∥ED,AC∥FD.求证:AB=DE.
25. 阅读理解:
计算 x+yx−2y−mynx−y(m,n 均为常数)的值.在把 x,y 的值代入计算时,粗心的小明和小亮都把 y 的值看错了,但结果都等于 25,细心的小敏把正确的 x,y 的值代入计算,结果恰好也是 25.为了探个究竟,她又把 y 的值随机的换成了 2016,你说怪不怪,结果竟然还是 25.你能根据以上情况确定 m,n 和 x 的值吗?
26. 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两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出发的时间是 时;
(2)甲在 11 时以前的速度是 千米/时;
(3)乙出发的时间是 时;
(4)如果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 10 时,则乙的速度是 千米/时,相遇时,甲走了 千米;
(5)甲、乙两人恰好在距离出发地 40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相遇的时间是 时,甲在 11 时以后的速度是 千米/时.
27. 如图,已知 △ABC 中,∠B=60∘,AD 是 BC 边上的高,AE 是 ∠BAC 的平分线,且 ∠DAE=10∘,求 ∠C 的度数.
28. 探究:
(1)如图 1,∠1+∠2 与 ∠B+∠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当 ∠A=40∘ 时,∠B+∠C+∠1+∠2= ∘.
(2)把图 1 △ABC 沿 DE 折叠得到 △AʹDE,如图 2,
填空:∠1+∠2 ∠B+∠C(填“>”“<”“=”),
如果 ∠A=30∘,则 ∠AʹDB+∠AʹEC= ;猜想 ∠AʹDB,∠AʹEC 与 ∠A 的关系为 ,并说明理由.
(3)如图 3,把 △ABC 沿着 DE 折叠得到 △AʹDE,则 ∠AʹDB,∠AʹEC 与 ∠A 的关系为 ,并说明理由.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3. B
4. C
5. D
【解析】利用公共边 AC 这个条件求解.
6. C
7. C
8. D
9. C
10. B
11. B
12. B
第二部分
13. 3.5×10−5
14. 2x2+3x
15. −38
16. 14
18. ab
19. −5
20. 8
第三部分
21. (1) 原式=2x3y⋅9x2y2÷12xy2=18x5y3÷12xy2=36x4y.
(2) 原式=1+16−1=16.
(3) 原式=4x2−4x2+9=9.
(4) 原式=20162−2016−3×2016+3=20162−20162+9=9.
22. a+2b2−a+b3a−b−5b2÷−12a=a2+4ab+4b2−3a2+2ab−b2−5b2÷−12a=−2a2+2ab÷−12a=4a−4b,
把 a−b=8 代入上式可得:
原式=4a−b=4×8=32.
23. BA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F;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BAF;CAD;角的和差;C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4. ∵BF=CE,
∴BF+CF=CE+CF,即 BC=EF,
∵AB∥ED,
∴∠B=∠E,
∵AC∥FD,
∴∠ACB=∠DFE,
在 △ABC 和 △DEF 中,
∠B=∠E,BC=EF,∠ACB=∠DFE,
∴△ABC≌△DEFASA,
∴AB=DE.
25. x+yx−2y−mynx−y=x2−1+mnxy+m−2y2,
由题意结果与 y 取值无关,
∴ m−2=0,−1+mn=0, 解得 m=2,n=−12.
则 原式=x2,
由小敏把正确的 x,y 的值代入计算,结果恰好也是 25,可得 x2=25,即 x=±5.
26. (1) 8
(2) 203
(3) 9
(4) 403;403
(5) 12;20
27. ∵AD⊥BC,
∴∠ADB=90∘,
∵∠B=60∘,
∴∠BAD=30∘,
∵∠DAE=10∘,
∴∠BAE=40∘,
∵AE 平分 ∠BAC,
∴∠BAE=∠CAE=40∘,∠BAC=80∘,
∴∠C=180∘−∠B−∠BAC=180∘−60∘−80∘=40∘.
28. (1) ∠1+∠2 与 ∠B+∠C 的关系:∠1+∠2=∠B+∠C;280
原因:
∵ ∠A+∠1+∠2=180∘,∠A+∠B+∠C=180∘,
∴ ∠1+∠2=∠B+∠C.
280
(2) =;60∘;∠AʹDB+∠AʹEC=2∠A
理由:∵ △ABC 沿 DE 折叠得到 △AʹDE,
∴∠ADE=∠1,∠AED=∠2 .
∴∠AʹDB+∠AʹEC=180∘−2∠1+180∘−2∠2=360∘−2∠1+∠2=360∘−2180∘−∠A=2∠A.
(3) ∠AʹDB=∠AʹEC+2∠A .
理由:∵ △ABC 沿 DE 折叠得到 △AʹDE,
∴∠ADE=∠AʹDE,∠AED=∠AʹED .
∴∠AʹDB=180∘−2∠ADE,∠AʹEC=∠AʹED−∠CED.
∵∠CED=180∘−∠AED ,
∴∠AʹEC=∠AED−180∘−∠AED=2∠AED−180∘ .
∴∠AʹDB−∠AʹEC=360∘−2∠AED+∠ADE=360∘−2180∘−∠A=2∠A.
∴∠AʹDB=∠AʹEC+2∠A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七上期中数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深圳市南山区七下期中数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八上期中数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