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第1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第2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选项中,全部都是生物的一组是( )
    A.落叶和小猫B.病毒和海豹C.小鸡和珊瑚D.人和机器人
    2.(2分)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2分)下列生物中分别属于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一组是( )
    A.鲸和大象B.蝙蝠和麻雀C.鲈鱼和海豚D.狗和小草
    4.(2分)为了了解校园绿色开花植物的数量,需要使用的生物科学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文献法
    5.(2分)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6.(2分)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7.(2分)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8.(2分)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缺少( )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9.(2分)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0.(2分)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1.(2分)目前餐桌上流行的各种蘑菇、香菌等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
    12.(2分)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人B.海带
    C.小狗D.H1N1流感病毒
    13.(2分)下列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海上丝稠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C.永春牛姆林的猴子
    D.一片树林中的阳光、空气、水
    14.(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5.(2分)正常情况下,如果用图形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兔数量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
    A.B.
    C.D.
    16.(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有“大地之肾”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17.(2分)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25℃和0℃B.有光和无光
    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
    18.(2分)如下表所示,某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相同的花盆中播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在于:两个花盆( )
    A.光照不同
    B.浇水不同
    C.温度都是20℃
    D.都应当种植在同质量的土壤中
    19.(2分)在生态系统中,人属于(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前三者都是
    20.(2分)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 )
    A.A→B→C→D→EB.E→D→C→B→AC.D→A→B→E→CD.C→E→B→A→D
    21.(2分)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B.阳光→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D.丙→丁→乙→甲→细菌
    22.(2分)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将留种地用网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B.缺水干旱
    C.植被被破坏D.食物链被破坏
    23.(2分)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D.鹰←鼠←蛇←草
    24.(2分)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D.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25.(2分)如果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 )
    A.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让它与实验数据相符
    C.重新查找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
    D.直接修改实验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每格1分.)(4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
    26.(1分)“好雨知时节,当初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判断对错)
    27.(1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判断对错)
    28.(1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判断对错)
    29.(1分)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判断对错)
    30.(6分)下面是生物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例:猫抓老鼠属于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猫生小猫属于 繁殖 特征。
    (1)公园的月季花有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这说明生物具有 特性。
    (2)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特征。
    (3)草地上的喜鹊看到人走近,迅速飞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特征。
    (4)池塘里金鱼的口和鳃盖一张一合,这是金鱼在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 特征。
    (5)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1.(11分)设计探究实验: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①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②在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观察鼠妇对这两种环境作出的选择。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在不同环境中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并计算统计数目的总数,并计算出各组的 (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
    ④若本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
    (6)表达和交流。
    (7)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 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2.(4分)如图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请回答:
    (1)若没有光照,生态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2)该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非生物部分)是 。(至少答2个以上)
    (3)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33.(15分)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和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如图1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部分,以及 。
    (2)图1中的食物链有 条,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 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图1中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草→X→狐”,X即可代表兔、也可以代表 。
    (5)图1中鹰与蛇之间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
    (6)图1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7)若图2中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
    (8)与图1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34.(10分)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 。
    (2)阳光为该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 来源。
    (3)图中A是 者,B是 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 。
    (4)图中C是 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 ,C能将A、B遗体中的 分解成简单的 、 和无机盐,供植物重新利用。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内,否则无效.)
    1.【解答】解:A、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B、病毒和海豹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C、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D、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B。
    2.【解答】解: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了鸟类的繁殖现象。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鸟类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群聚现象;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了天气现象;
    故选:B。
    3.【解答】解: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陆生生物是指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水生生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鲸鱼属于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大象属于陆生哺乳动物运动方式为行走。
    故选:A。
    4.【解答】解:A、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B、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了解校园绿色开花植物的数量,需要使用的生物科学方法是调查法,符合题意。
    D、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解: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故选:B。
    6.【解答】解: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猫能捕食田鼠,所以A、B、D是正确的。猫的数量减少,捕食的田鼠数量增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故C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大雨过后,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
    故选:B。
    8.【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
    故选:A。
    9.【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B。
    10.【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故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蘑菇、香菇属于真菌,是营腐生生活的,所以是分解者。
    故选:B。
    12.【解答】解:ABC、人是动物、海带是植物、小狗是动物,都具有细胞结构;ABC不符合题意;
    C、H1N1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解: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海上丝稠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的,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C、永春牛姆林猴子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一片树林中的阳光、空气、水,只包括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15.【解答】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相对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数量呈波浪变化曲线,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直线状态如B,更不可能呈直线增多状态如D或直线减少状态如A,如草→兔→狐食物链中,兔多了,狐因食物丰富大量繁殖,狐就多;狐多了,兔因天敌增加,数量减少;兔的数量减少,狐因食物不足,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下降,狐的数量减少;狐的数量减少,兔因天敌减少,兔数量增多。因此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狐的数量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即水平方向的波浪形。
    故选:C。
    16.【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A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B不符合题意;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符合题意。
    故选:D。
    17.【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这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选项A、B、C变量分别是温度、光、空气,并且都是唯一的,均可作为一组对照。选项D变量是温度和水分,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故选:D。
    18.【解答】解:该实验中涉及两个变量:一是光照,另一是水分。在做对照性探究实验时,这样不能说明种子是否萌发是由光照引起,也可能由于水分的原因。所以,“光照”设计为变量,来作对照。把温度设计为相同的20℃,并用同质量的土壤设计合理,但同时把“水分”也设计为变量,这样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否由温度引起,也可能由于水分的原因。设计不妥
    故选:B。
    19.【解答】解:A、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错误;
    B、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细菌、真菌是分解者,B错误。
    C、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C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C0.002、E0.009、B0.024、A0.045、D0.149.因此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是:C→E→B→A→D。
    故选:D。
    21.【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所以图中,甲三级消费者、乙次级消费者、丙生产者、丁初级消者,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乙→甲。
    故选:C。
    22.【解答】解:在牧草留种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牧草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
    故选:D。
    23.【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鹰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不正确;
    C、把食物链的箭头标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C不正确;
    D、把整个食物链都写反了,鹰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D不正确。
    故选:A。
    24.【解答】解: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8,面积再大,若乱砍滥伐,势必造成森林资源匮乏,使我国森林覆盖率继续降低。
    故A、B、D选项不符合题意。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是树木,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森林资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5.【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综上所述,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时,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都是不应该做的。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每格1分.)(4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
    26.【解答】解: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
    故答案为:×。
    27.【解答】解: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8.【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故答案为:√.
    29.【解答】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30.【解答】解:(1)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公园的月季花有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属于变异现象。
    (2)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特征。
    (3)地上的喜鹊看到人走进,迅速飞到树上,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池塘里金鱼的口和鳃盖一张一合,这是金鱼在呼吸,金鱼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够进行呼吸,属于生物的特征。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变异
    (2)遗传
    (3)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
    (5)病毒;细胞
    31.【解答】解:(1)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所以应是可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①由于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所以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②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其它条件相同),目的是起对照作用以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③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使结论更准确。
    (5)根据记录的数据显示,鼠妇在阴暗的环境数目多,因此得出的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7)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故答案为:(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3)①光照;②明亮;阴暗;③平均值;④不行;数量过少,可能发生偶然性;
    (5)光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7)不同;相同。
    32.【解答】解:(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若没有光照,生态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绿萍和金鱼藻死亡,进而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2)、(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绿萍和金鱼藻是生产者,虾和螺蛳是消费者,未标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水、阳光、温度等。
    故答案为:(1)绿萍和金鱼藻死亡,进而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2)空气、水、阳光、温度等
    (3)绿萍和金鱼藻
    33.【解答】解:(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如图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部分,以及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可倒流,沿着食物链传递方向逐级递减的。
    (4)图中的食物链:草→兔→狐,草→鼠→狐,可见在“草→X→狐”,X即可代表兔、也可以代表鼠。
    (5)
    由该食物网简图可知:鹰和蛇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鼠,所以还是竞争关系。(6)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别代表鹰、蛇、鼠、草,故甲对应的生物是鹰;
    (8)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生物;环境;分解者;(2)5;食物网;(3)物质循环;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鼠;(5)捕食;竞争;(6)鹰;(7)鹰;(8)强
    34.【解答】解:(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的生物和他们生存的环境的总称。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和太阳构成环境部分,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食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阳光为该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能量来源。
    (3)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中A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中A是生产者,B吃A,因此B是消费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4)C能把A、B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因此C是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供植物重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1)生物圈
    (2)能量
    (3)生产;消费;食物链;无机物
    (4)分解;真菌;有机物;水
    花 盆
    播种大豆(粒)
    光照
    温度(℃)

    A
    10
    明亮
    20
    充足
    B
    10
    暗室
    20
    不充足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2
    0.149
    0.009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