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231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231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3231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计25分.)1.(1分)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 B.珊瑚虫 C.机器人 D.电脑2.(1分)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3.(1分)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把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A.温度 B.光线 C.阳光和温度 D.植物种类4.(1分)下列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长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5.(1分)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6.(1分)要把显微镜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7.(1分)黑暗房间内的植物经常朝窗户方向弯曲生长,对植物产生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土壤 C.光照 D.水分8.(1分)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C.问题﹣﹣实验﹣﹣假设﹣﹣结论 D.问题﹣﹣结论﹣﹣假设﹣﹣实验9.(1分)小明用放大倍数为100倍和200倍的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他先后看到的现象应该是( )A.细胞少、细胞大;细胞多、细胞小 B.细胞多、细胞大;细胞少、细胞大 C.细胞少,细胞小;细胞少、细胞大 D.细胞多、细胞小;细胞少、细胞大10.(1分)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11.(1分)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 充足乙暗室一二A.20℃不充足 B.20℃充足 C.30℃不充足 D.30℃充足12.(1分)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3.(1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的 B.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C.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14.(1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15.(1分)如果将写有字母“P”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则在显微镜失业中看到的像是( )A.P B.b C.q D.d16.(1分)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21小时,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宇航员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A.鲜花 B.淡水 C.营养物质 D.氧气17.(1分)下列现象中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B.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相互进行斗争 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甘桔不宜在北方栽种 D.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18.(1分)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19.(1分)对海洋中的植物进行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而在深海处没有绿色植物生存,这是因为那里缺少(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0.(1分)麻大湖景色美丽,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芦苇、鱼、水草、鸭子的各种生物.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21.(1分)毒箭蛙有鲜艳的体色,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黄鼠狼可通过排放臭气避敌,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会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22.(1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命现象 B.生物的活动规律 C.一切生物的组成 D.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23.(1分)下列对袁隆平的评述,错误的是( )A.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B.袁隆平认为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不可能的 C.1937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D.袁隆平是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学家24.(1分)某兴趣小组在校园里进行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在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数量如下表.根据记录可推断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鼠妇只数塑胶跑道0水槽边的石头下32种花的湿花盆底下20干草地中4A.日照时间长 B.阴暗潮湿 C.空气对流 D.寒冷干燥25.(1分)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物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二、连线题26.(5分)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7.(6分)自然界中 叫做生物。地球上的生物包括: (约有50多万种)、 (约有150多万种)和 、 、 等微生物。28.(3分)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 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 和 。29.(5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的著名诗句,试着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事例表现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2)红杏可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特征.(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4)红杏可以由小到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30.(7分)仔细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显微镜的镜头中,属于目镜的是 ,属于物镜的是 .(2)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应选用 镜头,你认为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的镜头是 (填字母).(3)三个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10×和16×,请问16×的目镜是哪一个? (填字母).三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40×和100×,请问 (填字母)是10×的镜头.(4)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127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计25分.)1.【解答】解:(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选项B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2.【解答】解:阳光、温度、水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害虫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B、害虫。故选:B。3.【解答】解:非生物因素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如果把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形成黑暗环境(夜晚)因此花也会闭合。与白天的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和温度。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阳光和温度。故选:C。4.【解答】解:A、C、D都属于生物的共同的特征,A、C、D错误;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故选:B。5.【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因此,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故选:D。6.【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故选:D。7.【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黑暗房间内的植物经常朝窗户方向弯曲生长,是因为窗户处明亮,光光照较多。因此对植物产生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故选:C。8.【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选:A。9.【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就越多。用放大倍数为100倍和200倍的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200倍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大。因此两者相比较,放大倍数为100倍时,看到的细胞是细胞多、细胞小;放大倍数为200倍时,看到的细胞是细胞少、细胞大。故选:D。10.【解答】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故选:D。11.【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变量应该是阳光,即设置向阳处和暗室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则应相同。因此表格中一是20℃,二是充足。故选:B。12.【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符合题意;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故不符合题意;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3.【解答】解:环境影响生物如沙漠干旱缺水植物稀少,南橘北枳;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寒带生物北极熊耐寒才能生存,河马不耐寒就无法生存;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表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故选:D。14.【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C。15.【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故选:D。16.【解答】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鲜花不是必须物品。故选:A。17.【解答】解: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属于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故选:A。19.【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故选:A。20.【解答】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但是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因此,选项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故选:D。21.【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毒箭蛙有鲜艳的体色,可以吓唬敌害;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黄鼠狼可通过排放臭气避敌是对环境的适应。故选:A。22.【解答】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涉及当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性问题。故选:D。23.【解答】解:A、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A正确;B、袁隆平通过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可能的,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错误;C、1937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C正确;D、袁隆平是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学家,D正确。故选:B。24.【解答】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底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塑胶跑道、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故选:B。25.【解答】解: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物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目镜上。故选:A。二、连线题26.【解答】解:动物的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向日葵向太阳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植物的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人体的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故答案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7.【解答】解: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和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故答案为: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 细菌;真菌;病毒。28.【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答案为:各种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29.【解答】解:(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红杏可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红杏可以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5)红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答案为:(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 (3)生活需要营养 (4)能生长 (5)生物30.【解答】解:(1)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物镜带螺纹,目镜不带螺纹,则可以看出图中的ABC是物镜,DEF是目镜.(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转动转化器时,选择的镜头是物镜.(3)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则图中的F放大倍数最大16×;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所以最短的A是10×的镜头.(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F.故答案为:(1)DEF;ABC;(2)低倍;物镜;(3)F;A;(4)C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南昌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