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32408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典题试做,方法策略,解题模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策略一 强化热点题型,
理清非选择题解题策略
题型一 图示、图解类生物图解、图示通常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的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此类试题可能涉及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流程图、遗传系谱图等,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等,对考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1)仔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2)仔细看题干中图解、图像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3)仔细看题干中的多个图解、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的若干图解、图像能否相互补充说明或提示,以防解题时因信息不足而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思维偏差或知识遗漏。(4)仔细读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链接、综合,实现概念、原理与图形之间的信息转换和整合,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一看”(识图)——看名称,明确图示类型。 ↓“二明确”(析图)——一明确图中各部分提供的有效信息。二明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2016北京理综,30)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 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后,酶T的活性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导学号06890040〛
答案: (1)自 显 表现型的分离比(2)R蛋白 被抑制(3)有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
解析: 本题通过生物的变异、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判断植物的一个新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可以让具备新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子代中出现具备新性状的个体,说明该性状可以遗传,且该性状最可能为显性性状,并且可以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来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的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酶切。(3)由于酶T的作用是催化E蛋白磷酸化,乙烯的作用是与R蛋白结合后抑制酶T活性,因此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即使在无乙烯的条件下,也具有乙烯生理反应。由于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的作用,因此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4)由于2#纯合个体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因此在有乙烯的条件下,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体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已知番茄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即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则其果实的成熟期会推迟。
题型二 坐标曲线类坐标曲线题是将坐标曲线赋予生物学含义,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信息转换、分析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内容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种群数量变化等。类型有单曲线、双曲线和多曲线等几种。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坐标曲线,获取解题信息。
(1)识(审)图。识图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识标,即明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科书,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明点,即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述的生物学意义。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判断出横坐标表示的量(A)与纵坐标表示的量(B)的关系。如在一定范围内,随A的增加,B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A的增加,B逐渐减少或增加,或随A的增加,B逐渐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等。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
(2)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找图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出现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它们要说明的问题。(3)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图像,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用恰当、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图像的含义或判断所给描述的正确性。
“三看”(识线)——一看坐标,明确变量;二看曲线特殊点;三看曲线走势。 ↓“二找”(析线)——一找关键点的意义;二找曲线走势的意义。 ↓“一联”(说线)——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2015安徽理综,29Ⅰ)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 ; b. 。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的代谢。(1)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下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O2,产生CO2,故可以通过检测CO2的增加或O2的减少来检测细胞呼吸速率。(2)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要尽量统一,包括生理状态、成熟程度等方面。另外要进行平行重复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题型三 表格分析类表格分析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以单元格的形式呈现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1)识表:获取信息时,识表是基础,是做好表格分析题的前提。可以按照“三看”法识表。一看行和列,要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等,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是增大、减小,还是达到某个数值点后保持不变等。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2)析表:处理信息时,析表是关键。要在识表的基础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理顺行与列的相关性。必要时可用数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试题将大量信息隐藏在表格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利用图形转换、拆分表格等方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找出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析表过程中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②分析各关键数据(例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③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内、列间的数据,结合具体问题列出变量的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推导。
(3)用表:运用表格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将析表过程中所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等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相融合,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联系,通过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
“三看”(识表)——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二看行(列)标题,明确变量;三看每一(行)列数据的变化趋势。↓“二找”(析表)——一找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联”(说表)——联系题目设问及所学知识,利用表中信息准确答题。
3.(2015重庆理综,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5 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解析: 本题以淀粉酶活性的探究为材料,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设计和分析对照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在各实验组别中有着差异,而无关变量在各实验组别中没有差异,确定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途径可以来自对探究目的的审析,也可以来自对实验步骤的分析。
(1)分析实验步骤可以确定实验变量为种子类型的变化,结果说明白粒种子淀粉酶的活性比较高,结合题干“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类比推理,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的穗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本实验的温度、pH、实验材料的用量等皆为无关变量,不同组别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步骤②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相对稳定性。对照管应体现出没有种子时的变化(可加蒸馏水),为遵循无关变量相同的原则,蒸馏水的添加量应和其他两组种子的提取液量相同。(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判断,实验变量为活性酶种类的变化,既然Ⅰ组使α-淀粉酶失活,Ⅱ组应为使β-淀粉酶失活。可逆向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即假设α-淀粉酶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使α-淀粉酶失活后(Ⅰ组),红粒管和白粒管的显色结果应无明显差异;而使β-淀粉酶失活后(Ⅱ组),其结果应是红粒管显色比白粒管深。
题型四 直方图类直方图是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并以方柱的高度来表示数据大小。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直方图包括:细胞和种子内物质的相对含量、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生物量以及实验数据等。与曲线图不同的是,在直方图中,横坐标并不一定在横向上有顺次关系,可能是某几个相似量或无关量的堆积。
(1)搞清题目要考查的内容,对所涉及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读懂图形中不同方柱各自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再对含义相同的方柱进行横向比较。(2)横坐标或许没有精确的数值,甚至是几个互不相干的数据无序地排列在横坐标上,此时的关键点在于方柱的高度。但是,当赋予横坐标特定意义的时候,一定要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坐标的数值至关重要。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对不同图形进行双向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信息。
“一看”(识图)——看清坐标,明确变量。 ↓“二找”(析图)——找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4.(2015四川理综,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 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 ,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 (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导学号06890041〛
答案: (1)信息 主动运输 (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三碳化合物 [H]和ATP 增多(4)等于 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及光合作用相关知识。(1)IAA是生长素,属于信息分子,顶芽产生IAA后向侧芽处运输,侧芽处IAA浓度高于顶芽,所以IAA的向下运输是主动运输的过程。(2)Ⅱ组顶端优势被解除,侧芽处的IAA浓度促进侧芽生长,Ⅲ组切口处涂抹的IAA向侧芽处运输,侧芽处IAA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侧芽生长缓慢。(3)14CO2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对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物[H]和ATP。实验二中a、b两组对比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可推测出,去顶8 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是相等的,侧芽长度不同的原因是光合产物分配量的不同;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
题型五 信息给予类新情境信息题常以生物学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等形式呈现,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选择或提炼出有关问题的答案。此类试题一般包括题干部分(信息部分)和问题部分。题干是向考生提供解题信息的,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有的再辅以图示和表格。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以及能否将获得的信息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此类信息题具有情境新、知识活、起点高、落点低等典型特征。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去粗存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1)通过阅读题干,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联系相关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2)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有次题干的题目,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可先撇开题干,直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息,如有必要,就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3)将整合提炼的信息进行迁移。信息迁移分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知识迁移即考生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把已构建的知识迁移整合到新的题干情境中,再进行作答。
“一审”获取信息——审读题干、图解等,获得信息。 ↓“二联”提炼信息——联系题目设问,提炼有效信息。 ↓“三迁移”应用信息——将提炼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5.(2015课标Ⅱ卷,29)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
答案: (1)X基因和Y基因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B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表明反义X基因和反义Y基因发挥了其抑制作用。与A组相比,B组乙烯释放量较少,说明X基因受抑制后,乙烯释放量减少,表明X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同理,C组与A组相比较说明Y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由此可推知,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和Y基因;B组反义X基因抑制X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结合A组可推知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由此可推知乙烯含量高的(或释放量大的),果实成熟早,即A组;乙烯含量低的,果实成熟晚,利于储存,即B组。
题型六 数据计算类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在高考中,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应用,以及对各种生物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1)熟悉教科书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2)学会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的计算可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时常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三审”(获信息)——一审题干,提取信息;二审图表,提取数据;三审题肢,明确问题。 ↓“二明”(明数理)——一明确涉及的有关生物学原理;二明确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一算”(得结论)——根据相关数理关系计算结果。
6.(2016江西赣州三月摸底,29)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
(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光;欲测定色素含量,可选用 (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2)据测定,突变体处于发育初期的叶片,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为0.48,可以推测,叶绿素在色素组成中所占的比例随叶片发育逐渐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发生的改变可能 (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3)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 μmlCO2·m-2·s-1。经分析,研究人员认为CO2浓度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增分策略时事热点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点5时事热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增分策略回归教材 强化基础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核心题型突破题型8遗传推理类非选择题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特点,突破方法,典例剖析,非同源,对应训练,假说演绎法,染色体结构变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hXTXt,∶1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