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40,考点41,试做真题,高手必备,萃取高招,对点精练,结构模式图如下,2传导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大难点。对于神经反射活动的基本过程、相关结构都是常考点。本专题的重点在于“兴奋的产生过程”和“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仅要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变化有着非常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掌握突触的结构及工作机制,将难以辨析的概念多加以区分。这部分非常看重识图和对图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人脑功能部分则主要以记忆为主,大家学习时稍加注意即可。
这部分内容出题非常灵活,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给出不同的神经元图示,要注意识别哪边是树突,哪边是轴突,判断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也是常考的难点,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归纳总结。此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将神经调节置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学习和思考。浙江大学 严斯惟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2017·课标全国Ⅱ,5,6分,较低难度)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 B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且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项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不影响膝跳反射的完成,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因此,胰腺可作为效应器,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
2.(2012·课标全国,4,6分,较低难度)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答案】 C 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唾液腺是效应器;该刺激是对视觉的刺激,通过大脑皮层再作用于中枢而不是直接对神经中枢的刺激,完成该反射活动,需由多个神经元参与,当兴奋经过突触时,即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3.(2012·大纲全国,1,6分,较低难度)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 B 反射是指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A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向传递,B项错误;只有在反射弧结构完整的条件下,反射活动才能完成,C项正确;兴奋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项正确。
4.(2014·海南单科,15,2分,较低难度)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 C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项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项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1.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活动的功能单位——神经元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有些神经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②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结构
③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脑的高级功能①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②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与这一功能相关的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功能分区和受损表现如下:
典例导引1 (2013·安徽理综,30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② 。
【解析】 (1)可以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若骨骼肌收缩、ⓑ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有电位变化而ⓐ无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细胞间单向传递。(2)若电位计ⓐ出现波动、ⓑ未出现波动,说明所加的药物可阻断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当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药物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都可阻断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导致左后肢不出现屈反射。【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高招1判断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导1.反射弧各部分异常分析
2.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分析和判断方法(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B)。②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反射弧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3)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
①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2017·湖北武汉月考,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刺激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肌肉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应属于反射C.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等直接相关【答案】 C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项错误;蛙的离体神经肌肉受刺激出现收缩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B项错误;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Na+-K+泵”,排Na+吸K+,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不都是核糖体,D项错误。
2.(2017·河北秦皇岛质检,13)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止一种B.吃得过咸,人体通过⑤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体现负反馈调节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
【答案】 B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参与调节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故相应的内分泌腺不止一种,A项正确;吃得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通过⑤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项错误;因负反馈调节作用,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项正确;血糖平衡调节中,肾上腺素的分泌可通过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完成,D项正确。
3.(2017·江苏南京三模,31)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的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B为神经末梢及与肌肉相连接的部分(一种突触),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图中共有突触 个。 (2)若毛细血管内d含量低于正常值,则b、c含量变化依次为 。 (3)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 (填图中序号)。 (4)图示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 。 (5)若用电流表一次完成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在④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可将电流表两个电极都放在刺激位点的 侧外表面,实验结果是 ;若用电流表一次验证“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在⑤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表两个电极应同时放在 神经元上(填图中序号)。
【答案】 (1)传入神经 6 (2)增加、增加 (3)①②⑤ (4)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5)右 电流表(两次)偏转,肌肉收缩 ④【解析】 (1)根据图中神经元的结构可知④是传入神经,图中突触共有6个,注意神经肌肉相连部分也是一种突触。(2)根据图示d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C,d含量低于正常值,则b、c含量会增加。(3)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⑤神经元产生兴奋,且兴奋会传至①②。(4)图示中肌肉收缩是神经调节,激素d的合成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5)用一个电流表、一次刺激完成验证,应将电流表放在刺激点右侧,根据指针是否偏转可知兴奋是否向右侧传递,通过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可知兴奋是否向左侧传递;同理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时电流表两极放在神经元④上。
4.(2017·山东日照二模,30)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及调节作用机制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SS:生长抑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IGF-1:生长介素(+):促进作用(-):抑制作用
(1)当受到外界应激刺激时,人体首先兴奋的结构是 ,兴奋通过神经纤维以电信号的形式 (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再通过物质A传递到GHRH神经元。 (2)人体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生长,由于 分泌显著增加,促进了GH分泌。GH激素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原因是 。 (3)给生长缓慢的儿童注射一种抗体后,IGF-1的分泌减少,GH含量升高,进而增强促进生长效果,据图分析其治疗机制可能是 ,从而抑制IGF-1的产生,减缓了对GHRH及GH分泌的抑制作用。
【答案】 (1)感受器 单向(2)性激素(雌或雄激素)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3)该抗体阻碍了GH与肝脏细胞膜上GH受体的结合【解析】 (1)当受到外界应激刺激时,感受器首先兴奋,由于兴奋是通过反射弧进行的,所以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2)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GHRH的产生促进了垂体分泌GH,但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生长,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的分泌显著增加,促进了GH分泌。由于激素分泌和受体结合后会被分解,所以GH激素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 (3)注射一种抗体后,IGF-1的分泌减少,GH含量升高,进而增强促进生长效果,据图分析其治疗机制可能是该抗体与GH受体结合,从而阻碍了GH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2016·课标全国Ⅰ,4,6分,中等难度)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 B 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所以ATP能在此产生,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为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Na+-K+泵”,排Na+吸K+,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2013·海南单科,18,2分,较低难度)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 B 神经递质是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的物质,A、C两项正确;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接收到神经纤维传来的兴奋时才释放神经递质,B项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电位的变化),D项正确。
3.(2016·课标全国Ⅱ,30,9分,中等难度)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 (1)由图示可知突触小泡内释放的A-C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分解为A和C,C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小体重复利用。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3)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在D酶的作用下分解,若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4.(2015·课标全国Ⅰ,30,11分,中等难度)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答案】 (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解析】 (1)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一旦作用之后就被灭活了,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2)由题意可知,心脏的活动受迷走神经的调节。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过程说明(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神经细胞)相邻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即突触。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顶端的细胞膜。突触间隙: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种类不同可引发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其原因是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神经递质的种类、释放及去向
②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③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典例导引2 (2014·重庆理综,7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解析】 (1)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不同类型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将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由表可知,同一种类型的刺激导致感觉强度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强度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产生的电信号的频率不同。(3)传入通路中有信号而没有产生感觉,一定是感觉神经中枢出现了功能障碍。【答案】 (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2)感受器 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高招2图表法巧析膜电位测量及变化曲线1.膜电位的测量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典例导引3(2013·四川理综,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 神经与肌肉通过类似于突触的“神经-肌接头”传递兴奋时,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项正确;肌肉细胞受刺激后能收缩,但不能将兴奋传递给与之相连的神经纤维,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项正确。【答案】 C
高招3判断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
1.(2017·河北衡水压轴,3)NO是迄今在体内发现的第一种气体神经递质,NO具有疏水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但并未在突触后膜上发现相应的受体蛋白。NO能激活细胞内GC酶的活性,使GTP生成cGMP,从而抑制Na+内流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影响心血管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O可能作用于细胞内的受体B.可用cGMP浓度近似反映体内NO的水平C.NO与其他神经递质均以胞吐的方式释放D.NO抑制Na+内流有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兴奋性降低
【答案】 C 突触后膜上没有发现相应的受体,但又能发挥信息传递功能,可能受体存在于细胞内,A项正确;NO能促进cGMP的产生,因此可用cGMP浓度近似反映体内NO水平,B项正确;NO为气体神经递质,可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项错误;cGMP抑制Na+内流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因此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D项正确。
2.(2017·重庆模拟,31)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 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结构共同构成 。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填名称)。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 (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 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又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重新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和 。【答案】 (1)效应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 1(3)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解析】 据图分析: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高尔基体,4是核膜,5是核仁,6是突触小泡,7是内质网,8是核糖体,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细胞C能够分泌的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它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若刺激M点,M点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静息电位时的正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的负电位,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1次。(3)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接着进入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2017·广东广州质检,33)Ⅰ.图甲为某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图甲(1)突触由 (填序号)组成。 (2)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
(3)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 (填序号)处。 (4)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 (填“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 (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Ⅱ.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乙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乙(1)图中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 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③表示抗体Y3与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 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 。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足够多,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 。【答案】 Ⅰ.(1)③④⑤(2)内正外负 肌细胞持续兴奋(收缩)(3)③(4)增大 抑制Ⅱ.(1)葡萄糖 (2)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自身免疫 ①② ③
【解析】 Ⅰ.(1)突触由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组成。(2)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收缩)。(3)由题意可知,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故该毒素可能作用于③突触前膜上。(4)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Ⅱ.(1)分析图乙可知,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③表示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①②。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足够多,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③。
4.(2017·辽宁大连二模,31)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图甲中Ⅰ、Ⅱ、Ⅲ表示三种模式,图乙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 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的部位是 。 (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图甲中模式Ⅲ调节 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 (4)图乙中离子X是 ,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 (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1)神经—体液 甲状腺(或性腺)(2)Ⅱ 下丘脑 (3)胰岛素 a→b→c(4)Na+ 相同
【解析】 (1)图甲中模式Ⅰ中刺激传至下丘脑的过程是神经调节,下丘脑合成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以及垂体合成分泌激素并作用于靶腺的过程是体液调节,故模式Ⅰ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Ⅰ是分级调节机制,典例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过程。(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通过模式Ⅱ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部位是下丘脑。(3)血糖升高图中模式Ⅲ调节的是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以维持血糖平衡;A处兴奋传递方向是轴突末梢(a)→突触间隙(b)→下一个神经元(c)。(4)根据图乙中箭头判断X是Na+;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相同。
5.(2017·天津河北二模,9)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一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图甲①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发生偏转,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若N的指针偏转,则其偏转情况是 。 (2)图乙为刺激①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BC段膜外电位比膜内 (填“高”或“低”)。 (3)①②③是图甲中的三个位点,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 点,放药点应分别在 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7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共5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7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共5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7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