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免费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验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2019江苏海安中学高一下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相对性状少,且易观察
B.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推测
2.(2020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选择合适的遗传材料是研究遗传因子传递规律的关键。豌豆、果蝇及玉米作为遗传材料的共同优点是( )
①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子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后代数量较多 ④均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组二 豌豆人工杂交的基本操作方法
3.(2020中国一拖高级中学高三月考)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杂交时,须在花蕾期人工去雄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4.(2019湖南张家界高一期末)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父本去雄
B.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
C.去雄后要套袋
D.人工授粉后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题组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5.下列关于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GG)与纯种矮茎豌豆(gg)作亲本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矮茎性状的遗传因子在F1中消失了
B.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表现为矮茎
C.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
D.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6.(2020山东冠县一中高二月考)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现将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穂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据此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甜玉米对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
B.甜玉米果穂上的非甜玉米种子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C.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种子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甜玉米
D.玉米间行种植时既有杂交又有自交
7.如图所示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母本是 。
(2)操作①为 ,操作②为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为 ,操作后应 。
(3)若亲本为显隐性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高茎(D_)与矮茎(dd)之比为 ,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 。
题组四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8.下列关于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所提出假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一般只含有一个
9.(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一模)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是假说要解释的问题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C.F1自交,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D.假说的演绎推理过程是进行测交实验
10.(2020贵州都匀一中高二上期中)“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提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一观点
C.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测交实验结果
11.通过测交不能够测定被测个体的( )
A.遗传因子的组成
B.遗传因子的结构
C.产生的配子类型
D.产生配子的比例
12.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
A.测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例直接反映F1配子类型及比例
13.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验证假说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下图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
14.(2020江苏南通中学高三月考改编)下列关于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检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目
B.测交后代结果均为显性∶隐性=1∶1
C.检测未知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D.孟德尔根据测交实验作出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设
15.如图所示为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遗传实验之一,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为 (填“正交”“反交”“测交”或“自交”)实验。
(2)高茎与矮茎称为 性状。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题组五 遗传学研究常用符号和概念
16.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
A.亲本P,杂交⊗,自交×
B.父本♀,母本♂
C.子一代P1,子二代F1
D.杂交×,自交⊗,父本♂,母本♀
17.(2019天津高一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豌豆的黄色和皱缩
C.人的白化和色盲
D.兔的白毛和黑毛
18.(2020山东实验中学月考)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羊的长毛与卷毛
②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③果蝇的红眼与棒眼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
⑤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皱粒=3∶1
A.①⑥B.②⑥
C.②④D.③⑥
19.(2020重庆一中高二上期中)孟德尔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分别对应豌豆的性状是( )
A.种皮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B.种皮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C.子叶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D.子叶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相对性状多,且易观察,A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故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正确;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涉及的个体数量很大,故需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正确的假说除了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推测,D正确。
2.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而果蝇和玉米在自然状态下不一定是纯合子,①错误;豌豆、果蝇及玉米都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②正确;豌豆、果蝇及玉米的后代数量都较多,③正确;豌豆和玉米均不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④错误。
3.C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故杂交时,须在花蕾期人工去雄,A正确;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B正确;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即去雄,C错误;人工授粉后应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D正确。
4.A 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对母本去雄后再授以父本的花粉,B正确;去雄后要套袋,C正确;人工授粉后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D正确。
5.D 控制矮茎性状的遗传因子在F1中没有消失,只是不表达,A错误;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表现为高茎,B错误;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C错误;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正确。
6.C “甜玉米的果穂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非甜玉米对甜玉米为显性性状,那么甜玉米对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A正确;甜玉米果穂上的非甜玉米种子为杂合子,因此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种子中含有杂合子,因此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甜玉米,C错误;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所以玉米间行种植时既有杂交又有自交,D正确。
7.答案 (1)矮茎豌豆 高茎豌豆 (2)去雄 人工授(传)粉 花粉成熟之前 套袋 (3)3∶1 DD∶Dd∶dd=1∶2∶1
解析 (1)在杂交实验中,提供花粉的个体是父本,接受花粉的个体是母本,因此父本为矮茎豌豆,母本为高茎豌豆。(2)据题图分析可知,操作①为去雄,操作②为人工授粉;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为花粉成熟之前,操作后应套袋,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3)若亲本为显隐性纯合子,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F1自交,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
8.C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A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可能形成一种或两种配子,C错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一般只含有一个,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D正确。
9.D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是对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也是假说要解释的问题,A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四个假说之一,B正确;F1自交,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C正确;假说的实验验证过程是进行测交实验,D错误。
10.C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属于四个假说内容之一,A错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一观点属于四个假说内容之一,B错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测交实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D错误。
11.B 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不符合题意;测交不能检测被测个体相关遗传因子的结构,B符合题意;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形式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D不符合题意。
12.D 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个体遗传因子组成。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13.D 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高茎×矮茎→高茎∶矮茎≈1∶1,这就是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还可反映出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14.C 通过测交实验能检测未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检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目,A错误;测交后代结果一般为显性∶隐性=1∶1,B错误;测交是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而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所以通过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以推测未知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C正确;孟德尔根据测交实验验证了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设,D错误。
15.答案 (1)自交 (2)相对 DD、Dd
解析 (1)该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Dd,属于自交实验。(2)高茎与矮茎称为相对性状。亲本均为高茎豌豆,而子代中出现矮茎豌豆,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因此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Dd。
16.D 遗传实验中相关符号及含义为: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杂交×,自交⊗,父本♂,母本♀。
17.D 狗的长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豌豆的黄色和皱缩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人的白化和色盲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兔的白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18.B 羊的长毛与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①错误;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②正确;果蝇的红眼与棒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③错误;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错误;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不属于性状分离,⑤错误;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⑥正确。
19.C 孟德尔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分别对应豌豆的性状是子叶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