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42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教案 2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中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推出两者性质存在差异,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课件演示(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去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发现”知识,得出结论。
3.通过课堂讨论,学会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分析。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煤炉内的煤燃烧有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使人煤气中毒,如何防止呢?一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
归纳总结 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知识拓展 CO气体应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探究点二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CO的可燃性。
提出问题 碳有两种氧化物,对比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知识拓展 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二、CO的还原性。
探究实验
续表
三、CO的毒性。
提出问题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煤气泄露怎么办?
2.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归纳总结
1.中毒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解毒方法: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氧气,严重的应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3.防止措施:(1)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2)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煤气泄漏时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煤气厂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使人在煤气泄漏时及早察觉。如果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探究点三 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出问题 CO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归纳。
归纳总结
1.作燃料(如管道煤气):2CO+O2点燃2CO2。
2.冶炼金属(如炼铁等):3CO+Fe2O3高温2Fe+3CO2。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还原性:CO+CuO△Cu+CO2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模拟实验
因CO有毒,视频播放模拟实验
实验现象
C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结论
2CO+O2点燃2CO2
实验
原理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O+CuO△Cu+CO2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1)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
(2)先通入CO排尽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对有氧化铜的位置加热
(3)管中的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
(4)尾气用酒精灯燃烧掉或用气球收集备用
实验
目的
防止因CO不纯而导致点燃或加热后爆炸
排尽管中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尾气中有未反应的CO,有剧毒,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
事项
一氧化碳是“早来晚走”,酒精灯是“迟到早退”
成功之处
本堂课利用生活实例和模拟实验,使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一氧化碳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2021学年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温室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药品及反应原理,装置的确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