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3246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3246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3246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民”的含义及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知道不同场合身份有区别,了解“公民”的含义。
2.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探究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
3.懂得作为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初步树立公民意识,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公民的概念及含义;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
三、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写一写: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公民是我们共同的身份
1.新闻回放:同学们,在2020年疫情开始初期,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安全问题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透露,3月份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后,中国已经安排包机9架次,从伊朗、意大利等国接回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中国公民1457人。
2.思考问题:疫情当下,国家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接送海外留学生回国?
预设:他们是中国公民,是中国的一分子。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踊跃回答。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
新闻回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最生动的教材之一。通过看新闻,让学生集体感受、思考,导入新课。
小结揭题: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和政府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探究新知
一、“公民”起源(6分钟)
活动一:古今“公民”大对比
1.阅读:要探究“公民”的含义,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找找线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公民”一词的起源》。观看完毕之后和同桌谈谈你的认识。
2.思考问题:
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公民
非公民
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
妇女,贫民
父母均是城邦自由民
部分奴隶
预设:在古希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公民,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公民;只要你是公民就可以享有权利,也必须承担义务。
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对“公民”的理解。
结合老师的问题,根据材料回答。
本环节从“公民”的起源出发,追根溯源,学生可以了解到早期“公民”包含的范围。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总结升华:在古希腊,人与人地位不平等,但是凡是具有公民身份的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必须履行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
二、中国公民(5分钟)
(一)现代“公民”的含义
1.交流:刚才我们学习了古代公民的含义,那现代公民的含义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字典上的解释。
2.分享:出示公民含义。
公民: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中国公民”的含义
1.分析:谁能结合“公民”的概念,说一说“中国公民”的含义。
预设:具有或者取得中国国籍,并根据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就是中国公民。
2.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分析:中国公民与国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辨析古希腊公民与“中国公民”异同
1.提问:同学们联系古希腊公民和“中国公民”,填写表格,说说有什么异同?
不同
相同
古希腊“公民”
只有少部分人成为公民
只要是公民就应享受权利,必须承担义务
中国公民
只要你有中国国籍的无论男女,贫富都是“中国公民”
2.小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结合老师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分享,逐步明晰中国公民的含义。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感受公民身份。
通过法律条文的解读、辨析,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平等,通过古代“公民”和现代“公民”的对比激发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认识的基础上去认同中国公民身份。
在表格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升华:看来同学们总结的中国公民的含义和《宪法》中规定的很贴切。是否是中国公民只跟国籍有关,跟性别,财产,身份无关。
中国国籍取得的方式(15分钟)
活动二:读法求知,做国籍管理员
(一)讨论并回答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
1.出示法律条文:读一读法律条文,说一说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第六条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中国的;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2.总结:获得中国国籍有两种途径。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值得注意的是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分析:下面是老师采访我身边的四位邻居,请同学们帮我看看,他们都是中国国籍吗?
(1)邻居李爷爷: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国公民。
(2)邻居婷婷:我爸妈是中国人,我出生在国外,爸爸妈妈给我选择了中国国籍。
(3)邻居Sam先生:我来自美国,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我已经放弃了原来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4)邻居赵阿姨:我出生在中国,丈夫是德国人,我现在定居德国,申请加入了德国国籍,放弃了中国国籍。
4.提问:
(1)前三个国籍取得的方式都一样吗?
答:不一样,李爷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婷婷的国籍是父母给选择的,sam是自己申请的。
(2)为什么婷婷出生在国外也是中国国籍?
答:因为婷婷父母有一方是中国公民,所以她的父母可以给婷婷选择中国国籍。
5.小结:综合看来,要取得中国国籍可以通过出生的方式取得,也可以跟随父母的国籍,外国人只要符合条件符合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但同时放弃原国籍。
(二)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1.提问:请同学们回顾sam和赵阿姨的,他都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这么做?请同学们阅读23页最下面的一段话找寻答案。
答:更改国籍。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2.展示法律条文:
法律对不承认双重国籍的相关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八条 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籍。
第十一条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
学生阅读法律条文并进行思考、回答。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四个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懂得“公民”实际上是一个法律概念。
通过辨析公民和国籍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国籍的取得方式,模拟不同的人物形象,判断各种不同的拥有中国籍的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质疑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
对于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这一规定,通过案例的延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理解,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公民”实际上是一个法律概念。
(三)分组探究
活动三:谁是真正的公民
1.规则:选取公民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评价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2.指示: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公民呢?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哪些是对公民的正确看法,哪些是对公民的错误看法?并说说你的依据。
情景一: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预设:小青的看法不正确。公民身份证只是公民个人身份的证明,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情景二:小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他们真光荣,正式成为公民了。”
预设:小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情景三:小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了。”
预设:小怡的看法是对的。国籍的取得方式很重要的一种就是因出生而获得,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情景四:张萌到机场送朋友陈燕出国留学:“真遗憾,燕燕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
预设: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
3.播放视频:《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国籍》
提问:说一说看完视频的感受。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四个情境进行辨析,明确公民身份。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分享感受,体会拥有中国国籍的来之不易。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公民的身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分享有贡献、有成就的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例子、分享《国籍法》、以及赏析视频引领学生感受到中国国籍的来之不易,值得骄傲,要倍加珍惜。
总结: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是不容易的,拥有中国国籍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国籍。我们在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公民的义务。
课堂练习:(5分钟)
(一)填空题
1.我们的身份在不同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______公民______。
2.凡是具有___中国国籍________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选择题
1.国籍取得的方式有( ABD)
A.出生的方式 B.跟随父母的国籍 C.进入中国 D.外国人申请且符合条件
2.要想了解与国籍有关的准确信息,我们可以阅读(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判断题
1.古希腊时期所有人都是公民;(×)
2.具有中国国籍的就是“中国公民”,只享有权利;(×)
3.小强出生在中国是中国国籍,他爸爸经常去国外出差,每次签证都很麻烦,于是他们申请美国国籍,成为两国公民;(×)
4.小张是出生在中国是中国籍,后定居英国,申请了英国国籍,放弃了中国籍,因此他不是中国人;(√)
5.婷婷是中国公民,后嫁入德国并定居,婷婷生的宝宝不能选择中国国籍。(×)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纪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 我们受特殊保护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6 人大代表为人民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