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50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50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250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山西省太原市-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原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等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22,搭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9月17日13:30,神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1~2题。1.神舟十二号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17日17:22 B.16日17:22 C.17日1:22 D.16日1:222.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A.酒泉日出东南方向 B.太原正午日影渐短 C.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D.地球公转速度渐慢阳泉煤层主要形成于距今3.15至2.7亿年前的晓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时期。图1为阳泉某公路旁出露的层与石灰岩地层,其石灰岩中保存有许多海生物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地层中的石灰岩属于A.沉积岩B.侵入岩C.喷出岩D.变质岩4.图示地层形成时期,海平面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上升-下降-上升D.下降-上升-下降2021年3月4日新西兰北部海发生7.3级地震。2示意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6题。5.该次地的震源可能处于A.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6.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A.海岭B.海沟C.大陆架D.大陆坡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如图3)。据此完成7~8题。7.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A.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C.快-慢-快 D.慢-快-慢8.未来关洲岛可能会A.与南岸相连B.与北岸相连C.堵塞车阳河D.向西扩展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021年9月25~30日的天气状。据此完成9~10题。9.2021年9月2530日,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10.2021年9月25~30日,该城市风力较小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小 B.植被茂密C.气流上升 D.气流下沉图4示意洞庭湖流域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11~13题。11.图中箭头①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3~4月 B.67月 C.9~10月 D.12~次年1月1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可能是A.地下水 B.冰川C.海洋水 D.湖沼水13.如果在洞庭湖流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则丰水期时 A.①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②变大《卫报》2021年8月5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见图5)的流速已接近停滞。据此完成14~15题。14.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A.向南 寒流B.向南 暖流C.向北 暖流D.向北 寒流15.导致M成为全球最强流的主要因素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低纬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16.如果M流停止流动,则会使A.太平洋南北温差缩小B.北美东部海平面下降C.欧洲西部气温下降D.非洲西北降水增加图6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读图完成17-18題。17.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18.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1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地区中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是A.塔里木盆地B.欧洲西部C.云贵高原D.刚果盆地2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图7为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写出地球公转至丁时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的纬度。(4分) (2)在图8中画出夜半球范,以表示地球公转至乙时的昼夜状况。(4分)(3)简述地球由乙公转至丙时,太原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规律。(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B河是澜沧江最大的支流,其沿岸分有众多的盐井。经历了千万年的流淌、切割,B河在云南省云龙县域北形成一个“S”形的水湾,酷似“太极图”(图9)。图10示意河沿岸盐井地质成因。(1) 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B河“太极图”的形成原因。(6分)
(2)据图10,描述B河沿岸盐井的形成过程。(6分) 23.图11示意非洲西部地区某季节大气环流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 判断图中所示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2)说明甲沿海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8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该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同期军见的强降雨,气温一路降低。专家指出,次强降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图12示意亚洲部分地区10月3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1)在图中用“H"表示副热带高气压中心,并说明其对该次强降雨过程的影响。(6分) (2)推断国庆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这就是拉尼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图13示意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 (1)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图示底层洋流的成因。(6分) (2)在图13上方的线段上加绘箭头,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2分) (3)分别指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4分)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 CCADB BDBCD BACAB CDBA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1)12月22日(2分) 23.5°S(2分)(2)图略。注:赤道上昼夜等长,(2分)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极圈内极昼。(2分)(3)昼长夜短:(2分)昼渐短夜渐长;(2分)至丙时昼夜等长。22.(12分)(1)该河段流速较慢,侧蚀明显(2分)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2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2分)形成太极图景观。(2)地下分布有含盐矿层,(2分)地下水流经含盐矿层,溶解盐类物质,(2分)在横断山区巨大挤压力作用下沿断层裂隙上升,形成盐井(盐泉)。(2分)23.(12分)(1)北半球夏季。(2分)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北移或甲地盛行西南风)(2分)(2)高温多雨。(4分)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流上升,多对流雨:(2分)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受地形影响,降水丰沛(地形雨)。24.(12分)(1)图略。(2分)(位于华北东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2分)位置偏北,偏南风源源不断向北方(大陆)输送水汽。(2分)(2)东南沿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2分)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较高。(4分)25.(12分)(1)东南信风将表层海水向西吹送,(4分)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2分)(2)图略(顺时针)。(2分)(3)太平洋东岸旱灾(2分)西岸洪涝灾害。(2分) 注: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pdf、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答案PDF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