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我与地坛(节选)(可编辑Word)练习题 试卷 3 次下载
- 16 赤壁赋(可编辑Word)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16 登泰山记(可编辑Word)练习题 试卷 3 次下载
- 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可编辑Word)练习题 试卷 3 次下载
- 必修上册期末测试(可编辑Word) 试卷 6 次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综合训练题
展开主题解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类生活在自然之中,大自然不仅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着万物生灵,也给人类以精神的滋养,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来反观自然,可以提升我们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篇研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陌上花开缓缓归
忍 冬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咏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荫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三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花亦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我把“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散文从陌上花开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人对景的情感推及人对人的情感,进而推及对历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蕴十分丰富。
B.文中引用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说明统治者追求享乐是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
C.“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这里面既包含了人对景的赞美,也包含了景对人的回应,表现了人与景(自然)的亲密关系。
D.文章结尾作者对“缓缓归”的反复吟咏,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陌上花开的美丽景色的流连,也表达了作者对思索所得的细细品味,余味深长,发人深思。
2.“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6分)
3.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树
梁实秋
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嫌的神气。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具备。因此,我从小就对树存有偏爱。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的,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的。”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怪不得人为万物之灵,原来他和树比较起来是本末倒置的。人的头高高在上,所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可是历来有不少诗人并不这样想,他们一点也不鄙视树。美国的弗罗斯特有一首诗,名《我的窗前树》,他说他看出树与人早晚是同一命运的,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树和人,都是上帝的创造。最近我到阿里山去游玩,路边见到那株“神木”,据说有三千年了,比起庄子所说的“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还差一大截子,总算有一把年纪,可是看那一副形容枯槁的样子,只是一具枯骸,何神之有!我不相信“枯树生华”那一套。我只能生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想。
我看见阿里山上的原始森林,一片片、黑压压,全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与我从前在别处所见的树木气象不同。北平公园大庙里的柏,以及梓檀道上的所谓张飞柏,号称“翠云廊”,都没有这里的树那么直、那么高。像黄山的迎客松,屈铁交柯,就更不用提,那简直是放大了的盆景。这里的树大部分是桧木,全是笔直的,上好的电线杆子材料。姿态是谈不到,可是自有一种榛莽未除、入眼荒寒的原始山林的意境。局促在城市里的人走到原始森林里来,可以嗅到“高贵的野蛮人”的味道,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写了北平的大树,也细致地描写了自家的各种各样的树,寄托的是自己内心浓浓的乡愁。
B.文章谈及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对树的认识和感悟,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不凡的生活理趣。
C.作者回忆“名人演讲”,其目的不过是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把树更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树有更全面的认识。
D.文章结尾写阿里山的原始森林,既有直接描写,又以其他地方的树来衬托笔直的阿里山桧木。自然景物和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5.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以第三段为例,加以赏析。(6分)
6.“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面写树,实为谈情说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出了生活中的哪些情趣和理趣。(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一撮黏土
[美]亨利·范·戴克
从前在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黏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却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头顶上,在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沾沐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花儿看到这种美景惊喜极了,它们在春风的爱抚中探头欠身互相祝贺:“姐妹们,你们出落得多可爱啊,你们真是给白日增辉。”
河水也因为增添了力量而感到高兴,它沉浸在水流重聚的欢乐之中,不断以美好的音调向河岸喃喃絮语,叙述着自己是怎么挣脱冰雪的束缚,怎么从积雪覆盖的群山奔腾到这里,以及它匆忙前往担负的重大工作——无数水车的轮子等待着它去推动,巨大的船只等待着它去送往海上。
黏土懵懵懂懂地待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我的时运终将到来,”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黏土发现它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的碎石块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但它并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心里在想:“这完全是必要的。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折磨痛苦却又算不得什么。黏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面,然后便是一番掺和、捶打、搅拌、践踏,真是不堪其苦。但是一想到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感到释然了。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转动着的旋盘上去,而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抟捏在一起,它觉着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炽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黏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对自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它心想:“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看来我不是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便是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
最后烘焙完毕。黏土被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会远了。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当黏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这才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结果——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这时它才感觉到自己既不可能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抱怨起来:“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
自此一连数日它郁悒不快。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灰黄粗糙,样子难看——给插到泥土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黏土的极大不满:“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但是过了不久,黏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着它,而且经常有人给它喷水,就在它这样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东西正在它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但它对此仍然毫不理解,也不懂得这个希望会是什么。
一天,黏土又给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于是它便向身旁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个黏土器皿悄声问道:“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那器皿答道:“怎么?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身上正长着一棵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心有如纯金。人们的目光都集注到了这里,因为这株花乃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黏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感谢它的制造者,因为自己虽然只是一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珍宝。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作家戴克的寓言性小说《一撮黏土》讲述了一则富于生活哲理的故事,表现了磨难成才的主题。
B.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渐次展开一撮黏土的故事,时序并不因主人公的变化而改变,它的成长经历也就显得格外清晰。
C.故事的讲述运用了象征手法,一撮黏土变成花盆最终承载使命,象征了一个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孤军奋斗的全过程。
D.作者赋予一撮黏土以成长中人的性格,让它痛苦甚至绝望,却始终有梦想,故一撮黏土的形象有一种可爱明丽之美。
8.简析第二、三、四段描写春景的意图。(6分)
9.小说中的“一撮黏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群文探究
1.借物抒情、缘事说理是作家常用的创作手段,使用这些手段可以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愉悦感之外,还能获得深刻的启示。以上三篇文章分别借助陌上的花、家乡的树、河中的黏土来谈情说理,这三篇文章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自然情怀?
2.《陌上花开缓缓归》从标题到内容都极富有诗意之美,《一撮黏土》的作者用童话般的手法赋予一撮黏土可爱明丽之美。请任选其中一篇,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3.请选择身边熟悉的自然景物,尝试运用三篇文章中涉及的修辞手法,如引用、对比、排比、拟人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或抒发自己的深刻感悟。
答案全解全析
1.B 文中引用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意在表明陌上花开有永久的迷人魅力,也表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情值得赞美。
2.答案 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才能感受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
解析 找到此句所在的位置,即原文第三段,根据上文“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可知,这是由花的姿态联想到了人的生活态度。
3.答案 钱镠: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苏东坡:对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人物因不同季节、不同境遇而有不同的感受。仔细阅读第四、五段,从中寻找答案即可。
4.C 作者回忆“名人演讲”的目的是和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树的情感,而不是“以便读者对树有更全面的认识”。
5.答案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和拟人,“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自又有一番得意”“可能有一点伤感”“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把树人格化,在排比中写树的种种情绪,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使用了叠词,如“花簇簇”“锦簇簇”“红红绿绿”,使文章语言节奏分明、韵律和谐。③整句和散句相结合,使文章的句式富于变化,使感情表达更加丰富。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所以要先确定欣赏语言的角度(修辞手法、词语的选用、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再结合第三段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6.答案 ①树虽不能言、不解语,但也有生老病死,也有荣枯,也晓得传宗接代,应该算是“有情”。②树是活的,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③树与人早晚是同一命运的,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④局促在城市里的人可通过接触森林,得到精神上的解放。
解析 答题时抓住“景语”“情语”,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树和人联系在一起的,体会作者在对树木的描写中所传达的与生活或人生有关的哲理。注意分点作答,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简洁。
7.C “象征了一个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孤军奋斗的全过程”错误,小说的主旨不是表现一撮黏土的“孤军奋斗”。
8.答案 用童话般的手法让树木、花儿、河水讲述它们在春光里的光辉和使命,与一撮黏土的长久被埋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黏土渴望有如春天降临般的时运,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解析 第二、三、四段分别描写了树木、花儿、河水在美丽的春天到来之时达到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它们的美好都凸显出来了。而此时的黏土正在河边,它依旧“质地粗浊”。两相对比,更能突出黏土的不起眼,但这样的它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始终坚信“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9.答案 ①质地粗浊,久被埋没,却有美德外现的奇妙梦想;
②时运改变,饱受磨难,尽管十分坚强,但报偿并不如所愿;
③栽培稀世珍宝,一度感到屈辱,却不曾放弃,终于实现了摆脱平庸的理想。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在把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概括信息,如由“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黏土。质地粗浊”可见其外在特点——质地粗浊;当黏土发现自己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仍然丑陋,内心不甘,但最后因长出了最美的百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据此可见它高贵的品质:坚强,始终有自己的梦想,并甘愿为之忍受磨难。
【群文探究】
1.提示 这三篇文章都不是单纯的写景文章,而是在自然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景中有情,景中寓理。《陌上花开缓缓归》是由花的姿态联想到人的生活态度,将自然(陌上花)与人类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索。《树》中描写的家乡的树,寄托了浓浓的乡愁;阿里山上的原始森林气象万千,作者最后感悟到“局促在城市里的人走到原始森林里来,可以嗅到‘高贵的野蛮人’的味道,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一撮黏土》则讲述了一撮黏土变成花盆最终承载使命的富于生活哲理的故事,表现了磨难成才的主题。
2.提示 《陌上花开缓缓归》
(1)意蕴美。陌上花开的自然风情之美;怜美惜春的柔情之美;凭吊历史的沧桑之美;心灵回归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恬静之美。
(2)语言美。散文文字清新,富有诗意;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的引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缓缓归”的反复吟咏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3)图画美。文章第四段展现了一幅临安的阡陌赏春图画。
(4)意境美。全文如诗如画,娓娓道来,“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着”,作者用移情的手法赋予花以生命和情感,更能显出陌上花开、赏花游春的情趣和意境。
3.提示 本题是“自然情怀”专题的提升训练题,要求选择身边熟悉的自然景物,运用上述三篇文章中涉及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或抒发自己的深刻感悟。写作时要注意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情感要真实,思考要深刻。
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刘重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七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七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