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题组训练+专题强化练
-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练习题 试卷 13 次下载
- 第3课时 化学电池练习题 试卷 13 次下载
-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题 试卷 12 次下载
-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试卷 9 次下载
- 专题强化练2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新型电源 试卷 1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ml·L-1·s-1,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
1.(2019云南昆明一中高一期中)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正确的是( )
A.45v(O2)=v(NO) B.56v(O2)=v(H2O)
C.23v(NH3)=v(H2O) D.45v(NH3)=v(O2)
2.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1 mol·L-1·s-1
B.v(O2)=0.001 mol·L-1·s-1
C.v(NO)=0.001 mol·L-1·s-1
D.v(H2O)=0.045 mol·L-1·s-1
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2 mol/(L·min) B.1.2 mol/(L·min)
C.1.8 mol/(L·min) D.0.18 mol/(L·min)
4.(2019湖南醴陵二中高一下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C.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2O(g) CO(g)+H2(g),增加C(s)的量速率不变
D.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s)是指该反应在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5 mol/L
5.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 2C(g),若反应物A的浓度由0.1 mol·L-1减小到0.06 mol·L-1需20 s,那么由0.06 mol·L-1减小到0.036 mol·L-1所需的时间为( )
A.等于10 s B.等于12 s C.大于12 s D.小于12 s
题组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6.(2020北京八十中高一期中)反应:3A(g)+B(g)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6 mol·L-1·min-1
②v(B)=0.45 mol·L-1·min-1
③v(C)=0.015 mol·L-1·min-1
④v(D)=0.45 mol·L-1·min-1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A.③ B.① C.② D.④
7.(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中)在反应2A+B 3C+4D中(各物质均为气体),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30 mol·L-1·min-1
8.反应A+3B 2C+2D(各物质均为气体)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s) ②v(B)=0.6 mol/(L·s)
③v(C)=0.4 mol/(L·s) ④v(D)=0.45 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题组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9.(2020河南新乡高一月考)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加入水蒸气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容积增大
10.(2019湖北襄州一中等四校高一下期中联考)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米,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是一种胶体
B.“纳米铜”与铜是同位素
C.“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反应时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D.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还原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11.(2020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在反应C(s)+CO2(g) 2CO(g)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通入CO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2020四川成都为明学校高一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 3CO2(g)+2Fe(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块状Fe2O3的量,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D.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不变
13.(2019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中)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Fe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
硫酸浓度
反应温度
铁的状态
A
0.5 mol/L
20 ℃
块状
B
0.5 mol/L
20 ℃
粉末状
C
1 mol/L
35 ℃
块状
D
2 mol/L
35 ℃
粉末状
题组四 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14.(2020江西抚州高一开学考试)在1 L的容器中,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E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
B.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C.EF段,用HCl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1·min-1
D.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15.(2019河南洛阳第一中学高一下月考)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C.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L-1·min-1
16.(2020福建莆田一中高一期中)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 min,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
(3)2 min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起始时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与起始时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7.(2019山东潍坊一中高一下检测)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min内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用粗锌替代纯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利用 原理加快了氢气生成的速率。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
1.()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v2>v3 B.v3>v2>v1
C.v1>v3>v2 D.v2>v3>v1
5.()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乙、丙、丁)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 ℃时,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题组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双选)(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足量的Fe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较快,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
A.NaNO3溶液 B.水
C.NaCl溶液 D.CuSO4溶液
7.(2019浙江台州5校高一下期中联考,)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 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①
0.80
0.20
0.001 0
290
②
1.60
0.20
0.001 0
145
③
0.80
0.40
0.001 0
145
④
0.80
0.20
0.002 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8.(2020山东淄博高一期中,)下列各组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3 mol·L-1盐酸
10 mL
25 ℃
B
Fe
0.1
3 mol·L-1盐酸
10 mL
25 ℃
C
Mg
0.1
3 mol·L-1盐酸
10 mL
35 ℃
D
Mg
0.1
6 mol·L-1硝酸
10 mL
60 ℃
9.(2019湖北天门高一下期末,)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 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如图为ClO3-的速率—时间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一定是温度升高所致
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不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Cl-)的减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10.(2019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将浓度均为0.01 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
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 S4O62-+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H2O2+2I-+2H+ I2+2H2O
反应B:……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 。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 。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 。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序号用量(mL)试剂
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液
(含淀粉)
H2O
实验Ⅱ
5
4
8
3
0
实验Ⅲ
5
2
x
y
z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 min、实验Ⅲ是40 min。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 。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序号用量(mL)试剂
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液
(含淀粉)
H2O
实验Ⅳ
4
4
9
3
0
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 。
题组四 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11.(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中,)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许多微电池。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1)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 。
(2)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 。
12.()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 K时N2O5的分解反应:2N2O5 4NO2+O2。如图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t/min
0
1
2
3
4
c(N2O5)/(mol·L-1)
0.160
0.114
0.080
0.056
0.040
c(O2)/(mol·L-1)
0
0.023
0.040
0.052
0.060
A.曲线Ⅰ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
B.曲线Ⅱ是O2的浓度变化曲线
C.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O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v(NO)=5∶4,即45v(O2)=v(NO),A正确;v(O2)∶v(H2O)=5∶6,即65v(O2)=v(H2O),B错误;v(NH3)∶v(H2O)=4∶6,即32v(NH3)=v(H2O),C错误;v(NH3)∶v(O2)=4∶5,即54v(NH3)=v(O2),D错误。
2.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H2O)=0.45mol10 L×30 s=0.001 5 mol·L-1·s-1,则v(NH3)=v(NO)=46v(H2O)=0.001 mol·L-1·s-1,v(O2)=56v(H2O)=0.001 25 mol·L-1·s-1,故选C。
3.B 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 Al2(SO4)3+3H2↑,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则v(H2SO4)=0.6mol/L10 s=0.06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l2(SO4)3]=13v(H2SO4)=13×0.06 mol/(L·s)=0.02 mol/(L·s)=1.2 mol/(L·min),故选B。
4.C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A错误;反应速率与现象无关,反应速率快的,现象可能明显,也可能不明显,B错误;增加C(s)的量速率不变,C正确;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则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s)是指1 s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5 mol/L,D错误。
5.C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 2C(g),若反应物A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0 s,v(A)=(0.1 mol·L-1-0.06 mol·L-1)/20 s=0.002 mol/(L·s),如反应速率不变,则A的浓度由0.06 mol·L-1降到0.036 mol·L-1,需要的时间t=Δc(A)/v(A)=0.024 mol·L-1÷0.002 mol/(L·s)=12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所以需要的时间大于12 s,故选C。
6.C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①13v(A)=13×0.6 mol·L-1·min-1=0.2 mol·L-1·min-1,②v(B)=0.45 mol·L-1·min-1,③12v(C)=12×0.015 mol·L-1·min-1=0.007 5 mol·L-1·min-1,④12v(D)=12×0.45 mol·L-1·min-1=0.225 mol·L-1·min-1,由上述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快的为②。
7.B 单位换算一致后,将各反应速率换算为同一物质进行比较,假如都换算为A物质的速率,则A项为v(A)=0.5 mol·L-1·s-1;B项为v(A)=2v(B)=0.6 mol·L-1·s-1;C项为v(A)=23v(C)≈0.53 mol·L-1·s-1;D项为v(A)=12v(D)=12×3060 mol·L-1·s-1=0.25 mol·L-1·s-1,故选B。
8.答案 ④>③=②>①
解析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把各种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同一物质(本题中以物质A为标准)表示的反应速率,则有:
v(A)∶v(B)=1∶3,则②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A)=0.2 mol/(L·s);v(A)∶v(C)=1∶2,则③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A)=0.2 mol/(L·s);v(A)∶v(D)=1∶2,则④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A)=0.225 mol/(L·s)。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9.C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A不符合题意;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不符合题意;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N2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C符合题意;压强保持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容积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不符合题意。
10.C 胶体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纳米铜”是纯净物,不是胶体,A错误;“纳米铜”与铜都是Cu元素的同种单质,只是颗粒大小不同,B错误;“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反应时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C正确;“纳米铜”与铜片的还原性相同,D错误。
11.C ①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②碳是固体,其浓度可看作常数,增加碳的量,其反应速率不变;③通入CO2,CO2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增大;④恒压下充入N2,容器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⑤恒容下充入N2,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⑥通入CO,CO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增大。
12.A Fe2O3为固体,则增加块状Fe2O3的量,反应速率基本不变,A错误;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使用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在恒容条件下,充入N2使压强增大,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正确。
13.D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和D的温度均为35 ℃,但D中硫酸的浓度大,Fe为粉末状,能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则D中反应速率最快。
14.C 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EF段产生的CO2最多,所以该段反应速率最快,A错误;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B错误;EF段产生的CO2共0.02 mol,由于反应中n(HCl)∶n(CO2)=2∶1,所以该段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时间是1 min,所以用HCl表示的EF段平均反应速率是0.04 mol·L-1·min-1,C正确;由于时间都是1 min,所以OE、EF、FG三段中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672-224)∶(784-672)=2∶4∶1,D错误。
15.D 由题图可知,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A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则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正确;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由题图可知,0~2 min内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2~4 min反应速率最快,2~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4 min后反应速率又减小,氢离子浓度起主要作用,C正确;由题图可知,2~4 min内,生成0.2 mol二氧化碳,但体积未知,不能计算CO2的平均反应速率,D错误。
16.答案 (1)3X+Y 2Z
(2)0.05 mol·L-1·min-1
(3)减小 不变
(4)CEF
解析 (1)X、Y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 mol,随着时间的变化,物质的量在减小,为反应物,Z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为生成物,2分钟后,X、Y、Z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且均不为0,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X、Y、Z的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0.1 mol、0.2 mol,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2)反应从开始至2 min,容器的体积为2 L,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ΔcΔt=ΔnVΔt=0.2mol2 L2min=0.05 mol·L-1· min-1。(3)由题图中数据可知,2 min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7 mol+0.9 mol+0.2 mol=1.8 mol,在相同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2 min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比起始时小;从开始到2 min,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4)恒压时充入He,体系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恒容时充入He,不影响X、Y、Z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恒容时充入X,X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及时分离出Z,反应速率不加快,D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E正确;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F正确。
17.答案 (1)3X+Y 3Z
(2)0.06 mol·L-1·min-1
(3)原电池
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三者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是0.6 mol、0.2 mol、0.6 mol,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Y 3Z。
(2)5 min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6mol2 L5min=0.06 mol·L-1·min-1。
(3)粗锌中的杂质与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能力提升练
1.C 0~6 min内,Δc(H2O2)=0.002 mol÷0.01 L=0.2 mol/L,所以v(H2O2)=0.2 mol/L÷6 min≈3.3×10-2 mol/(L·min),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6 min时,c(H2O2)=0.002 mol÷0.01 L=0.2 mol/L,C错误;6 min时,H2O2分解率为0.002mol0.004mol×100%=50%,D正确。
2.D 催化剂V2O5能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错误;v(SO2)=1.0 mol·L-1·min-1≈0.017 mol·L-1·s-1,由于v(SO2)∶v(O2)=0.017 mol·L-1·s-1∶0.01 mol·L-1·s-1v2>v3,故选A。
方法归纳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化学反应而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即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外因则是通常所说的反应条件。所以当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强弱,然后才是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速率大小比较。如本题中,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所以在相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
5.C 甲与乙相比,氧气、SO2浓度相等,乙中使用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反应速率:乙>甲;甲与丁相比,甲中SO2的物质的量比丁中大,即SO2的浓度比丁中大,其他条件相同,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甲>丁;丙与丁相比,其他条件相同,丁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丁>丙;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丁、丙,C项正确。
6.BC 足量的铁粉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c(H+)有关,生成氢气的量与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有关。加入NaNO3溶液,在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铁和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A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c(H+)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加水不影响HCl的物质的量,所以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B符合题意;加入NaCl溶液和加水相似,相当于稀释,C符合题意;加入CuSO4溶液,铁可以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附着在铁上,铁、铜与稀盐酸形成原电池,能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
7.D 对比实验①和②数据可以判断出,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A正确;比较实验②和③数据可知,Br2的浓度相等,溴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也相等,则溴的反应速率是相等的,B正确;比较实验①和③数据可以判断出,增大c(HCl),v(Br2)增大,C正确;比较实验①和④数据可知,CH3COCH3和HCl的浓度相同,而④中Br2的浓度比①中的大,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变长,不能得出溴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结论,D错误。
8.C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于金属活动性Mg>Fe,所以选项B反应速率最慢;A、C相比较,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35 ℃>25 ℃,故开始产生H2的速率:C>A;D中温度最高,酸的浓度最大,但Mg与HNO3反应不产生H2。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
9.D 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也可能是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A错误;根据ClO3-+3HSO3- 3SO42-+Cl-+3H+,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lO3-)∶v(Cl-)=1∶1,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重合,B错误;由于v(ClO3-)=ΔcΔt,即Δc=v(ClO3-)×Δt,因此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量,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D正确。
10.答案 (1)I2+2S2O32- 2I-+S4O62- 催化剂
(2)淀粉KI溶液
(3)①8、3、2 ②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由于n(H2O2)∶n(Na2S2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5 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镁是生产铝合金必需的添加材料,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优秀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