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况选文内容,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博瀚教育 八年级××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2021~2022学年度
    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
    八年级语文
    题 号



    书写分(5分)
    总 分
    得 分





    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正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10分)
    (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崔颢用对偶句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 , ”。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 , ”。
    2. 阅读下列片段,完成(1)—(4)题。(13分)
    (A)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xié带许多伤兵。
    (B)他憎恶富人这一件事情,已经成为传奇。……据说,地主士绅们只要听到他距离他们还有两百里路的消息,即使在南京军队严密保护的地方,也往往争先逃避,因为他的敏捷是大家知道的。
    (C)他的部下宁愿死在路上,也不愿中途离开,并且在长征中有许多人加入补充他的队伍。最后,他到达了西藏的东部……大多数赤脚光腿,筋疲力尽。有这样的被人拥护的首长,长征必定会取得胜利。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憎( )恶 强悍( ) xié( )带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取得胜利”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筋疲力尽 B.身体魁梧 C.全国皆知 D.到达西藏
    (3)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军旅生活的一项是。( )(3分)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回乐烽前沙似雪 C.朔气传金柝 D.铁马冰河入梦来
    (4)以上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 ,语段中的他是
    (人名),从以上语段中,可以看出他 、
    的美好品质。(4分)
    3. 校团委开展“品芜湖文化,赏博物风雅”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
    (1)从5月12日开始,芜湖市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先预约后参观游览。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陆续恢复了部分室内场馆旅游景点的开放。昨天下午,记者在芜湖市博物馆门外看到,部分事先获知开馆消息的市民在门口等待入馆,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检查游客的安康码,并进行体温测量。馆内的展馆全部开放,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70周年展也在继续。
    ①请你拟写不超过15字的标题: 。(3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 。(2分)
    ③“鸠兹沧桑,青铜光华”文化展厅内,为了保护展品不受强光污染,小军作为展馆内的一名志愿者想要制止一位正准备拍照的老大爷。小军说道:

    (3分)
    (2)阅读某小军某月对博物馆参观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写出两条结论。(4分)
    项目
    年龄分布
    来馆目的

    18岁以下
    18~25岁
    25~45岁
    45~70岁
    70岁以上
    好奇
    休闲
    学习
    研究
    教育
    子女
    比例
    12.2%
    14.4%
    28.9%
    27.8%
    16.7%
    20.0%
    48.9%
    4.4%
    26.7%
    调查显示:① ;
    ② 。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况选文内容。(3分)

    5. 作者细致描绘“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有何用意?(4分)


    6. “实在标致极了”这一句中的“标致”你怎么理解?(4分) 


    7. 从选文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4分)


    8. 有同学认为文章的一二两段并没有写仙台的情况,与藤野先生关系不大,应该删去。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呢?(5分)



    【二】(19分)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別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紧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边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还没等我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是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遥想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里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处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疾驶而过了!
    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9. 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3分)

    1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11.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6分)



    12. 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6分)



    【三】(16分)
    【甲】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①临头上。
    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影落檐瓦间,金碧②相组绣③,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④,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①幢葆:指幡盖,大伞盖。②金碧:金黄碧绿的颜色。③组绣:编织成花纹。④埙篪(xūn chí):古代管状吹奏乐器,声音悠扬动听。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猛浪若奔  奔: (2)窥谷忘反 反:
    (3)今春始至  至: (4)水激崖石 激:
    14.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

    15.【乙】文第二段以“ ”加以概括,结出所见松姿之美;以“ ”加以总括,结出所闻松声之美。(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1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请说说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1)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2)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








































































































    100








































































































    200








































































































    300








































    ………………………答…………………题…………………不…………………过…………………此……………………线………………………
































































    400








































































































    500








































































































    600








































































































    700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1.(1)志在千里(2)岂不罹凝寒(3)山山唯落晖(4)月下飞天镜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共13分)
    (1)zēng hàn 携(3分,每空1分)
    (2)D(3分)(3)A(3分)
    (4)埃德加·斯诺 贺龙 身体健旺、威望极高、英勇善战、嫉恶如仇 (共4分,每空1分)
    3.(12分)
    (1)(8分)
    ①市博物馆昨起恢复对外开放(3分,意思对即可)
    ②在“继续”后增补“进行”。(2分)
    ③示例:大爷,您好!拍照的闪光灯会让文物受到强光污染,损坏文物。文物是我们市民共有的,就让我们欣赏它的美不去损坏它,好吗?谢谢您的配合。(3分)
    (2)(4分)
    ①芜湖博物馆参观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70岁,②参观目的以休闲为主,也有部分是因为好奇或教育子女,极少数是为了学习研究
    二、
    4.“我”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情况,非常失望。(3分)。
    5.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附庸风雅的丑态,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6.标致本意是形容女性相貌、姿态美丽;这里用来形容清留学生致力于打扮;用反语,讽刺他们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丑态。(4分,意思对即可) 
    7.看不惯清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寻求救国道路的人 (4分,意思对即可) 
    8.不能删掉。一、二两段写“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甚是厌恶;交代了“我”去仙台的原因,为“我”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奠定了爱国的感情基调。删去则显得突兀。(5分,意思对即可) 
    9.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3分)
    10.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强调了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作者不能常陪母亲的愧疚。(4分,意思对即可)
    11.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以母亲守候场景收束全文和前文呼应,结构严谨,也令人回味。(6分,意思对即可)
    12.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2.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3.用“那一束光”为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6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1)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3)来到,到 (4)冲击,撞击
    14.(6分)(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2)(我)只听到波涛般的声音响彻白天黑夜,没有能完全观看到它的奇妙之处。
    15.(1)观之者目为之明;听之者耳为之聪。(2分,每空1分)
    16.【甲】文还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林泉的隐逸之情;【乙】文还表达了作者未能尽阅奇妙的遗憾之情。(意思对即可,4分,每点2分)
    【乙】文参考译文:松风阁在金鸡峰的下面,活水源的上面。我在今年春天才来到这里,留宿了两夜,都遇到下雨,只听到波涛般的声音响彻白天黑夜,没有能完全观看到它的奇妙之处。……松风阁后面的山峰,在众多的山峰中特别高,而松树又生长在山峰的顶上,抬头向上看,就像饰有鸟羽的旗帜和车盖笼罩在头顶上。当太阳在正当中的时候,有风轻轻掠过那松枝,松枝就像龙凤在飞翔舞蹈一样,长满茂密松针的枝条萦回屈曲,交错纠结,来回摆动;阳光把树影洒落在屋檐瓦楞之间,金黄碧绿的颜色交叉错综,编织成美丽的花纹。使观看到这种景色的人,眼睛都因此明亮。有声音,像吹埙箎一样,像阵雨迅急经过,又像水流冲激着山崖石壁,有时像披着铁甲的战马在奔驰,剑和长矛在互相撞击;忽然又发出草虫鸣叫的切切声,忽大忽小,像在远处,又像在近处,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情状。使听到这种松声的人,耳朵都因此灵敏。
    三、(55分)
    17.参考2021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十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市区十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况选文内容,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