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钠及其化合物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267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钠及其化合物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267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钠及其化合物 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3267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2-1,实验2-2,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实验2-3,实验2- 4,实验2-5,实验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了解钠与氧气、钠与水的反应与现象
2.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Na2CO3和NaHCO3的共性和差异性。
自主预习
一.钠的单质: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钠属于 ;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钠一定具有 ;
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钠是 ;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钠有强还原性的原因是 。
【实验2-1】
操作:用 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 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
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现象:金属钠的状态为 ,保存在 中,用小刀切开,其表面有 。
(1)钠的物理性质:
(2)钠的化学性质:
① 与氧气的反应:
新切开的金属钠光亮的表面 ,是因为钠与 发生了反应,在钠的表面形成了一薄层 ,这种氧化物是 色的 。
方程式为: 。
在实验室中通常把金属钠保存在 中。
【实验2-2】将一个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切取一块绿豆大的钠,迅速投到热坩埚中。继续加热坩埚片刻,待钠熔化后立即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钠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金属单质,可以与很多非金属单质反应,如: 等。
② 钠与水的反应:
【交流讨论】从物质组成和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预测一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应该是什么?
(钠与水反应应该得到 )
【实验探究】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滴加几滴酚酞,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是 。
延伸:当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活泼金属时,不能用 ,而需要用 来灭火。
二、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从物质组成或性质的角度判断,氧化钠属于
一般来说碱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是:
由上,氧化钠可以发生的对应的反应为:
2.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只有NaOH?
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除NaOH外还有 ;如何检验这种反应的生成物?
【实验2-3】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再向其中滴加1~2 mL的蒸馏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最后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反应方程式为 ;
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
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其主要用途是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的用途:
碳酸氢钠(NaHCO3)的用途:
【实验2- 4】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固体(各约1g),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中。
【实验2-5】操作如图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观察现象,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
结论:Na2CO3相对热稳定,NaHCO3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总结】
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 ,该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转变为粉末 。
三、焰色试验:
【实验2-6】将 (或者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颜色无变化,蘸取碳酸钠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将金属丝用 洗净,再蘸取碳酸钾溶液,重复上述实验,透过 观察火焰颜色。
钠的焰色为 ;钾的焰色为 ,需要透过 观察火焰颜色;铜的焰色为 。
焰色反应原理的应用: 。
课堂练习
1.突破纯碱制造技术,发明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的中国化学家是( )
A.钱学森 B.侯德榜 C.屠呦呦D.袁隆平
2.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用稀盐酸清洗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3.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相同点是( )
A.均是淡黄色固体B.均是碱性氧化物
C.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D.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
4.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不断上浮、下沉
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粉末中一定有、、 ②粉末中一定 不含有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和 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和NaCl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
6.“套管实验”是将一个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普通玻璃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近年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述实验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管内塞有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从点燃酒精灯开始,试管及烧杯A、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2)整个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本装置的优点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选项A不符合;
B、侯德榜研制了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选项B符合;
C、2015年10月,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选项C不符合;
D、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选项D不符合;
2.答案:B
解析: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是物理变化,A、D错误;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而其他元素不需要,C错误;做实验时要用盐酸来清洗铂丝表面的杂质,B正确。
3.答案:C
解析: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A项错误;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项错误;氧化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氧气生成,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苯与水互不相溶,且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之间,因此加入钠后,钠处在苯与水的中间;由于钠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气,氢气附着在钠的周围,浮力增大,钠上浮进入苯层,氢气放出后,浮力减小,钠又回到水层,这样上浮、下沉至反应完全。
5.答案:A
解析:向混合物中加入了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为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X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减小,所以X由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原粉末中一定存在过氧化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至少存在一种。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 一定有碳酸氢钠,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 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 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综上所述,混合物中一定有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氢钠,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碳酸钠和氯化钠。
6.答案:(1)小试管内有液滴出现,棉花球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开始时A中有气泡产生(2)防止倒吸(3)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的差,NaHCO3分解有CO2和H2O生成(4)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节约药品
颜色
状态
光泽
硬度
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钠在水中的位置
钠的形状变化
钠的运动
反应的声音
溶液的颜色变化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结论
盐
碳酸钠
碳酸氢钠
(1)观察Na2CO3和NaHCO3的外观并进行描述
(2)分别加入几滴水,观察现象,插入温度计,观察其示数的变化
(3)向(2)的试管中分别加5ml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4)向(3)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外观
加少量水
溶解性
热稳定性
溶液所显性质
用途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焰色试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学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