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10.1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授课科目: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八年级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物理学一学期,对物理学有初步的了解,初步具备了物质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以及压强,对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初步掌握了力的分析方法。
2.学生的能力水平:在之前的力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重力、弹力,并且能将力与运动相关联起来。但浮力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既熟悉又不熟悉。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浮力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知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将浮力与生活相联系起来,并且弄够运用之前所学相关力学知识对浮力进行类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八年级学生已经逐渐脱离了小学的稚气,心智发展趋于成熟,同时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期。在学习中,初中阶段的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兴趣爱好很广泛,有时甚至很浓厚,但却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较弱。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2020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认识浮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产生原因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且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对教材地理位置的分析:《浮力》位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是浮力的起始课。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浮力属于力的分支之一,开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浮力的定义。然后通过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浮力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浮力产生原因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对教材作用的分析:浮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对浮力有个更为理性的认识。在浮力的学习与运用中,既涉及到前面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强等有关知识,又是后面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节内容学生对物理学探究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另一方面,浮力知识在工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运用,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是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2)了解浮力产生原理;3)了解TONG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4)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从感性层面认识浮力;2)通过实验探究从理性层面了解浮力,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通过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原理。4)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演示,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好奇心与积极性;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理解浮力的定义;
学会判断浮力的方向;
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科学思维:
能够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到对浮力的理性分析,形成科学分析的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能够了解浮力产生原理,形成推理探究的思维
合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验精神。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
2.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演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实验演示;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实验探究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升华;讲授法:教师口授知识
教学用具:PPT、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绳、橡皮泥、铝块、乒乓球、水、食盐、透明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设计意图
设计时间
课堂导入
展示游船、鸭子等浮在水面的图片,即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他们托起来的?”,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板书:标题《浮力》)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力图片和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
5min
教学过程:
对学生提问:关于浮力,你认为我们会学习哪些有关的力学知识?
(板书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本节课会探究的知识点)
实验探究一: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实验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再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看看读数有什么变化?
提问:为什么读数会变化?变化了多少?与铝块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引出浮力的定义
再次提问: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谁?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力的大小是多少?
演示实验2:将乒乓球与细线粘连,并将细线另一端粘在烧杯底,向烧杯内注入水浸没乒乓球。倾斜烧杯观察乒乓球位置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答案,并将答案整理后板书。
(板书: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浮力的大小及其计算公式Ⅰ)
(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实验演示、总结现象)
推导并解释浮力产生原因(板书浮力大小计算公式Ⅱ)
实验探究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可能因素:固体的密度、固体的形状、液体的密度、浸入水中深度、浸在水中体积)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悬挂橡皮泥浸入水中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改变没过水面的体积;改变完全浸没后在水中的深度;在橡皮泥中加入重物,并保持体积不变;向水中加入食盐
在上述操作中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抽问小组探究结果,并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板书: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实验操作、总结现象)
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将前面所学知识回顾起来。
通过实验和问答的方式,逐个解开浮力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对浮力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浮力的定义和力要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用学过的知识向学生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浮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究问题,这样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一起交流来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交流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min
10min
5min
10min
课堂总结:
引导同学从黑板上的板书来串联当堂课所学知识点,并回顾实验所得现象。
做几个随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课堂知识点串联总结。并学会运用。
7min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对应课题的练习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巩固升华。
板书:
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浮力的施力对象:液体 浮力的受力对象: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浮力的大小:F浮 = G-F拉 = F下-F上
产生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收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