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新课情境呈现
为什么带火星木条复燃,棉花会燃烧,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
课前素能奠基
知识回顾
1.一小块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的一系列产物有__Na2O__、__NaOH__、Na2CO3·10H2O、__Na2CO3__。
2.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2eq \(=====,\s\up7(点燃))Na2O2__。
3.在Na2O和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都是__+1价__,而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__-2价__和__-1价__。
4.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CO2===NaHCO3__。
新知预习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组成及物理性质:
点拨:Na2O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是1∶2而不是1∶1。
2.化学性质:
(1)氧化钠。
氧化钠能与水、酸性氧化物、酸等发生反应,是碱性氧化物。
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
①与水的反应:
②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__2Na2O2+2CO2===2Na2CO3+O2__
③用途:作供氧剂和漂白剂。
点拨: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为Na2O2与酸反应时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生成。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较稳定,受热难分解;但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易风化。
②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__。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
①Na2CO3: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②NaHCO3:__NaHCO3+HCl===NaCl+H2O+CO2↑__。
(3)与碱(氢氧化钠)反应。
①Na2CO3与NaOH不反应。
②NaHCO3:__NaHCO3+NaOH===Na2CO3+H2O__。
点拨:火碱、烧碱、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且纯碱是盐不是碱。
(4)与盐(CaCl2)的反应。
①Na2CO3:__Na2CO3+CaCl2===CaCO3↓+2NaCl__。
②NaHCO3:NaHCO3与CaCl2不反应。
3.用途
(1)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碳酸氢钠:是__发酵粉__的主要成分,也可以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三、焰色试验
1.定义
很多__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__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__特征焰色__,由此可判断试样所含的__金属元素__,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2.操作
eq \x(洗)——eq \x(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__盐酸__洗净)
↓
eq \x(烧)——eq \x(将洗净的铂丝或铁丝在火焰上灼烧至__与原火焰颜色相同__)
↓
eq \x(蘸)——eq \x(蘸取__试样__)
↓
eq \x(烧)——eq \x(在火焰上灼烧,并观察__火焰颜色__)
↓
eq \x(洗)——eq \x(再用__盐酸__洗净铂丝或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__与原火焰颜色相同__)
3.几种金属的焰色
钠:__黄__色,钾:__紫__色(观察时要透过__蓝色钴玻璃__),铜:__绿__色。
预习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
(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 )
(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 )
(4)Na2CO3、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 √ )
(5)Na2CO3、NaHCO3均与Ca(OH)2溶液反应( √ )
(6)Na、Na2O和NaHCO3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 √ )
2.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都是白色的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所含氧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
解析:Na2O2为淡黄色固体,A项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错误;二者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C项正确;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D项错误。
3.做焰色试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 C )
A.用滤纸擦干净后才能使用
B.用水多洗几次
C.用稀盐酸洗涤后,再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
D.先用稀盐酸洗涤,后用水洗涤
解析:做焰色试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用稀盐酸洗涤,再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防止对其他物质的检验产生干扰。
4.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水中溶解度:Na2CO3
解析:溶解度:NaHCO3
(1)Na2O2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__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__。
(2)利用加热法除去Na2CO3中的NaHCO3:__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__。
(3)晶体Na2CO3·10H2O在空气中风化:__Na2CO3·10H2O===Na2CO3+10H2O__。
课堂素能探究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
知识点
问题探究: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所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知识归纳总结:
1.Na2O2与Na2O的比较:
2.Na2O2与CO2、H2O反应的量的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放出O2的分子数与CO2或H2O的分子数之比均为1∶2。
(2)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l O2转移2 ml电子,且在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
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
(3)固体质量关系。
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
Na2O2eq \(――→,\s\up7(CO2))Na2CO3(组成相当于Na2O2·CO)
Na2O2eq \(――→,\s\up7(H2O))2NaOH(组成相当于Na2O2·H2)
①与C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即Δm=n(CO2)×M(CO);
②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即Δm=n(H2O)×M(H2)。
3.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使有机色质褪色。
点拨:Na2O2的认识误区
(1)Na2O2中的阴离子是Oeq \\al(2-,2),不是Oeq \\al(-,2),也不是O2-。
(2)Na2O2中的氧为-1价,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与水、CO2发生反应时,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有氧气生成。
(4)Na2O2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不一定都产生O2,如Na2O2+SO2===Na2SO4。
典例1 将16 g甲烷(CH4)在64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D )
A.48 gB.16 g
C.80 gD.32 g
解析:甲烷燃烧的反应为CH4+2O2eq \(=====,\s\up7(点燃))CO2+2H2O,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6∶64,由此可知,16 g甲烷和64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将CO2和H2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44 g CO2消耗78 g Na2O2,生成106 g Na2CO3,固体质量增加28 g;36 g水消耗156 g Na2O2,生成160 g NaOH,固体质量增加4 g,故固体增加的质量为32 g。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做氧化剂
C.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
D.Na2O2与CO2或H2O反应后,固体质量都将增大
解析:Na2O2久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A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两反应中固体成分的变化:Na2O2eq \(――→,\s\up7(CO2))Na2CO3、Na2O2eq \(――→,\s\up7(H2O))2NaOH可知,D项正确。
知识点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
问题探究:比较下列两个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1.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如左上图所示,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什么?
2.右上图与左上图的区别是什么?哪个装置能够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热稳定性?
探究提示:1.B中装入固体是Na2CO3。
2.左上图体现了A、B中温度不同,右上图Na2CO3和NaHCO3两处温度相同,左上图更好。
知识归纳总结:
1.鉴别方法:
(1)加热法——固体。
①原理: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
②结论: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
(2)沉淀法——溶液。
①原理:COeq \\al(2-,3)+Ca2+===CaCO3↓,COeq \\al(2-,3)+Ba2+===BaCO3↓,HCOeq \\al(-,3)与Ca2+、Ba2+不反应。
②结论: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
(3)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溶液。
①原理:COeq \\al(2-,3)+H+===HCOeq \\al(-,3),
HCOeq \\al(-,3)+H+===CO2↑+H2O。
②结论:向等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4)与酚酞溶液作用——溶液。
①原理:等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②结论:等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的是Na2CO3,较浅的是NaHCO3。
2.相互转化:
Na2CO3eq \(,\s\up7(CO2+H2O),\s\d5(①固加热,②液NaOH))NaHCO3
(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
Na2CO3+H2O+CO2===2NaHCO3。
(2)NaHCO3→Na2CO3。
①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固体物质);
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
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误区
(1)碳酸钠很稳定,固体和溶液中受热都不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发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热不易分解。
(2)书写碳酸氢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HCOeq \\al(-,3)不能拆开。
(3)在反应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计算时,要注意固体质量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4)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典例2 在课堂上老师出示了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B )
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饱和溶液 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饱和溶液 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饱和溶液 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饱和溶液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NaHCO3在溶液中时受热不分解,只有NaHCO3固体受热才分解,①不合理;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都能出现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2NaOH+BaCO3↓,2NaHCO3+Ba(OH)2===Na2CO3+BaCO3↓+2H2O,④不合理。
〔变式训练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 )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
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引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分。因为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可以发生,所以A项正确。
名师博客呈现
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盐酸eq \(――→,\s\up7(逐滴滴入))Na2CO3溶液
①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eq \\al(2-,3)+H+===HCOeq \\al(-,3),
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Oeq \\al(-,3)+H+===CO2↑+H2O。
(2)Na2CO3溶液eq \(――→,\s\up7(逐滴滴入))盐酸
①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eq \\al(2-,3)+2H+===CO2↑+H2O。
(3)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图像归纳
盐酸eq \(――→,\s\up7(逐滴滴入))eq \b\lc\{(\a\vs4\al\c1(Na2CO3溶液中,如图1,NaHCO3溶液中,如图2))
〔即时训练〕
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热稳定性比Na2CO3强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2CO3要大
C.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
D.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
解析: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碳酸钠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A错误;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Na2CO3>NaHCO3,B错误;NaHCO3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NaHCO3也可与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错误;向Na2CO3、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HCl溶液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H2O+CO2↑,可见二者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时NaHCO3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D正确。
课堂达标验收
1.Na2O和Na2O2在下列哪一点性质上是相似的( B )
A.颜色 B.水溶液的酸碱性
C.氧化性D.漂白性
解析:Na2O是白色固体,无强氧化性;Na2O2是淡黄色固体,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二者溶于水都成生NaOH。
2.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表述确切的是( A )
A.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
B.焰色试验是单质的特有性质
C.焰色试验是离子的特有性质
D.焰色试验是化合物的特有性质
解析: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所以无论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均呈现该金属元素的特征颜色。
3.下面是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B )
A.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B.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
C.过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解析:A项,二者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都生成Na2CO3,正确;B项,Na2O2与H2O或CO2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C项,Na2O2、Na2O与水反应都有NaOH生成,正确;D项,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没有强氧化性,属于碱性氧化物,正确。
4.向装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再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加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到试管口,燃着的木条熄灭
B.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
C.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
D.因为Na2O2与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变为红色
解析:Na2O2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NaOH与酚酞作用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在反应过程中Na2O2表现出强氧化性,它能将红色物质氧化而褪色,故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
5.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试管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静置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试管内的物质是( A )
A.过氧化钠B.氯化钠
C.铝D.铁
解析:U形管内液体右移,静止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说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结合选项,可知其原因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使瓶内压强增大。
6.下图为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粉末,每一物质均含有A对应的元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Na2O2__,C__Na2CO3__,E__NaOH(或NaCl)__,F__NaHCO3__。
(2)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__Na2CO3+Ba(OH)2===BaCO3↓+2NaOH(或Na2CO3+2HCl)===2NaCl+CO2↑+H2O等,答案合理即可)__;
C→F__Na2CO3+CO2+H2O===2NaHCO3__;
F→C__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__。
解析:根据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粉末,可知A为Na,B为Na2O2,再由转化关系,可知其他物质。
由钠的性质可知,D、E分别为Na2O、NaCl、NaOH中的一种,由Ceq \(,\s\up7(CO2+H2O))F可知,C为Na2CO3,则F为NaHCO3,由Na2CO3→E可知,E可以为NaOH或NaCl,由D→C知,E为NaOH时,D只能为Na2O;当E为NaCl时,D可以为Na2O或NaOH。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认识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变化过程,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途径。
3.能解释焰色试验的现象和原理。
4.阅读《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认识化学在纯碱生产中的贡献。
1.通过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实验探究意识。
2.通过对“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学习,培养变化的理念。
3.通过对“焰色试验”的学习,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制碱历史”的学习,增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__Na2O__
__Na2O2__
颜色
白色
__淡黄色__
状态
固体
固体
氧元素的价态
__-2__
__-1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气泡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气体为__氧气__
试管壁发热
反应__放出__热量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
有__碱__生成
酚酞变红后,溶液颜色又褪去
Na2O2具有强氧化性
化学方程式
__2Na2O2+2H2O=== 4NaOH+O2↑__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__Na2CO3__
__NaHCO3__
俗称
纯碱或苏打
__小苏打__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都易溶于水,溶解度:Na2CO3__>__NaHCO3
化学式
Na2O
Na2O2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稳定性
不稳定,易与O2反应
2Na2O+O2eq \(=====,\s\up7(△))2Na2O2
相对稳定
阳离子:
阴离子
n(Na+)∶n(O2-)=2∶1
n(Na+)∶n(Oeq \\al(2-,2))=2∶1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和O2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9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学案,文件包含第2章第1节第3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学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2章第1节第3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学案学生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知学习,实验2-6,知识进阶,问题探究,知识归纳总结,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