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行辈/行伍 纤细/屡见不鲜 庖丁解牛/如法炮制
B. 适当/铃铛 剽悍/虚无缥缈 深恶痛绝/好逸恶劳
C. 煞白/刹那 呼吁/长吁短叹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D. 斗争/挣脱 谦逊/名落孙山 忧心忡忡/气冲斗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缅怀 广袤 自惭形会 浮光掠影 B. 沧桑 宽宥 鸠占鹊巢 殃殃大国
C. 裁缝 箴言 千钧一发 粗制滥造 D. 粗犷 亵渎 再接再励 人才济济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但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 , 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 怜惜 闪耀 醒悟 B. 惋惜 闪烁 醒悟 C. 怜惜 闪烁 悔恨 D. 惋惜 闪耀 悔恨
二、情景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具有一种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总有一种奋进的力量催人振奋。“ , ”(《秋词(其一)》),秋日里冲天的孤鹤引发了刘禹锡越挫越勇、昂扬豪情的诗情;《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三、名著阅读
5.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②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
四、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练笔,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班刊名:________
(2)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献给自由的圣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如果我也能参加节目,我想读________的________,献给________。
(3)班级开展“我爱文学”读书活动,某同学在随笔中写出了下面的读书心语,但其中有三处语病,你能帮他修改吗?(可以填修改意见或修改结果)
①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②我阅读了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朝花夕拾》《伊索寓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课外书。③通过大量的阅读,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①修改:________
②修改:________
③修改: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妈妈是老虎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
③再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再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4).本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A________→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________→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2)按要求作答。
①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
②第⑤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六、对比阅读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二)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 ,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②闻之于宋君 ________
③果不得见 ________
④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________
(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A.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B.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C.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战国策·魏策二》)
D.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分别是什么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言?
七、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请解释诗中“终古”、“簇”的意思。
________
(2)“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八、作文
11.题目:感受 的美好
要求:①请从 “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好辛苦。”许多人常这么说。
“辛苦你了。”成功人士常这么说。
“我好辛苦”与“辛苦你了”文字上差别不大,结果却天差地远。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háng/háng,xiān/xiān,pá/pá;B.dàng/dang,piā/piā,wù/wù;C.shà/chà,yù/xū,pū/fù;D.zhēng/zhèng,xùn/sūn,chōng/ chōng;
故答案为:C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 C
【解析】【分析】A. 自惭形会——自惭形秽;B. 殃殃大国——泱泱大国;D.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3.【答案】 B
【解析】【分析】“惋惜”,表示同情、可惜;“怜惜”指同情爱护。“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耀”,光彩耀眼。“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悔恨”,是指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根据语境,第一空是说人们对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毫不觉得可惜,应该填“惋惜”。第二空,根据语境“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可知选用“闪烁”较为合理。第三空:根据语境,前面觉得不重要,现在觉得重要了,可知选用“醒悟”。
故答案为:B
【点评】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情色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二、情景默写
4.【答案】 (1)夜阑卧听风吹雨
(2)非学无以广才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分析】 此题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背诵及理解答题即可,注意“阑、窗、碧、霄、生”不要写错。
故答案为:(1)夜阑卧听风吹雨;(2)非学无以广才;(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评】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三、名著阅读
5.【答案】 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滥杀无辜。②悟空心中挂念师傅,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变成老虎)。八戒求情(采用激将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西游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著,作答难度不大。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胡乱杀生而写下贬书,悟空在八戒的激将法的作用下来救已经变成老虎的师父,并重返取经路的。
故答案为: 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滥杀无辜。②悟空心中挂念师傅,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变成老虎)。八戒求情(采用激将法)
【点评】平时需要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
四、综合性学习
6.【答案】 (1)示例:诗意长廊、含英咀华等。
(2)示例一: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渐渐老去的母亲。示例二: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的人》;慈爱育人的老师。
(3)我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删去“等”或“……”;删去“通过”或“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名。开放类试题,主题突出,富有文学意味即可。如:小荷初露、文坛新芽等。(2)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如:我想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献给生机勃发的西北汉子。(3)第一句语序不当,应把“课外阅读对我”改为“我对课外阅读”。第二句标点使用有误,省略号不能与“等”连用,删去任意一个。第三句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故答案为:(1) 1、示例:诗意长廊、含英咀华等。 (2)
1、示例一:史铁生
2、《秋天的怀念》
3、渐渐老去的母亲。示例二: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的人》;慈爱育人的老师。
(3)
1、我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
2、删去“等”或“……”
3、删去“通过”或“使”
【点评】⑴刊名要简洁及能表现文学韵味。
⑵课文的内容一定要熟悉。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平时要注意识记与积累。
⑶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根据句子内容,结合病句的种类来辨别和修改。
五、现代文阅读
7.【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3)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4)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
【解析】【分析】(1)从表现形式上看,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比作是老虎,老虎是一种凶恶的动物,作者却把妈妈比作老虎,从而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妈妈”一词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2)“风轻云淡”本义指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联系语境,根据第四段中的“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可知这个词语在句中表示的是母亲对我丝毫不关心,非常漠视。(3)根据第二段中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第四段中的“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第七段中的“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可知我是一个坚强独立的人。根据第十段中的“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可知我是一个理解母亲,善解人意,懂得感恩的人。(4)本文前七段主要记叙了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对我不闻不问,什么事情都是让我自己做主,突出了母亲的懒惰与任性。第八段到文末记叙的是我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知道母亲是为了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帮助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制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故答案为:(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 “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3) 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4) 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
【点评】(1)题目的作用是: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一语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
(2)赏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这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______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______感情(性格)。
(3)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二是要分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三是要把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
(4)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答案】 (1)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①“熟练”一词是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②外貌描写(虎头虎脑,极壮健)与神态描写(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与卖豆浆的男孩那种艰辛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力的衬托出男孩独立、勇敢的性格,乐观、成熟、坚强的生活态度。
(4)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分析】(1)第一空:根据第二段中的“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可得: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第二空:根据第四段中的“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①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词语在句中表示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的程序非常熟知并且做起来很顺手。从中可以看出他卖豆浆已经很长时间了。可以感受到他小小年纪非常能干。②“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是对孩子的外貌描写,“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对孩子的神态描写。丙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孩子自信坚强,老练勤劳。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第六段中既有对卖豆浆孩子的描写,也有被女人领着的那个孩子的描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卖豆浆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而那个被妈妈领着的孩子此时却还是在娇生惯养,穿着好看脱衣服,有妈妈给打伞。两个孩子不同的生活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男孩的能干与独立精神,表现了他坚强、成熟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卖豆浆孩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联系文本内容可知,孩子年龄还小,却独自在小区门口卖豆浆,这种经历,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性格,让他增强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性格品质与能力,会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让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勇敢地面对风雨,拥有一个完美自强的人生。
故答案为:(1) 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 ;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 ①“熟练”一词是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②外貌描写(虎头虎脑,极壮健)与神态描写(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3)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与卖豆浆的男孩那种艰辛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力的衬托出男孩独立、勇敢的性格,乐观、成熟、坚强的生活态度。
(4) 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1)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作答。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明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首先 第⑥自然段 ,明确对比写法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和句子的关键词语,明确句子的含义。
六、对比阅读
9.【答案】 (1)从井中取水;使知道;见到;距离
(2)C
(3)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4)宋君没有轻信传言,而是找到丁氏求证,体现了他的实证精神;魏王轻信传言,可见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传言不可以不察,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不应该轻信传言,更不能随便传播传言。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
【解析】【分析】(1)汲,本义,从井中取水。闻,使动用法,使知道。见,本义,见到。去,一词多义,距离。(2)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译。A.代词,他;B.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代词,他;故选C。
(3)使,使唤。于,在。
(4)第一问: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根据文段一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并没轻信传言,而是派人去询问丁氏,表现了他的求证精神。根据文段二中的“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知魏王相信了那些谗言,不再信任庞葱了。可见他没有自己的主见,立场不坚定。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围绕着不能轻信谣言,面对谣言,要敢于求证来表述即可。如: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谣言,面对谣言的时候,不可轻信,应多方求证,让事实说话。
故答案为:(1)① 从井中取水 ;② 使知道 ;③ 见到 ;④ 距离
(2) C
(3)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4) 宋君没有轻信传言,而是找到丁氏求证,体现了他的实证精神;魏王轻信传言,可见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传言不可以不察,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不应该轻信传言,更不能随便传播传言。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一)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二)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两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七、诗歌鉴赏
10.【答案】 (1)终古:久远。 簇:簇拥。
(2)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波仍嫌受约束。从中写出了衣一幅黄河奔腾的雄壮画面。突显诗人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
【解析】【分析】(1)“终古高云簇此城”: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所以“终古”是“久远”之意。“簇”是“簇拥”之意。
(2)本诗歌描绘了一幅黄河奔腾的雄壮画面。突显诗人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答作用要抓住意境特点与人物性格的共同点。此诗写景就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的。
故答案为:(1) 终古:久远。 簇:簇拥。
(2)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波仍嫌受约束。从中写出了衣一幅黄河奔腾的雄壮画面。突显诗人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
【点评】(1)本题是通过诗句来理解词义。要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诗句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诗内容的理解和时代背景把握。
八、作文
11.【答案】 【参考例文】一瞬间
感受一瞬间的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美就是那么一瞬间。 --题记
许多不经意的时候,美好就如昙花一现般在你的面前华丽绽放,你能做的只有将这份美好静静收藏在心中,直到永远。 盛夏的天总是那样蓝盈盈,透着清爽。院子里的花儿开得正盛,透着沁人心脾的味道。我在房间里倚着窗欣赏这并不闷热的午后。由远而近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打扰了我的闲情逸致。我暗暗地想,是谁呢?接着便听见父亲的声音。哦,是回来取东西的。母亲正在屋里忙活,听到熟悉的声音,抬起了头,眼角余光扫到了桌上的公文包,笑着摇摇头,便拎着包出门去递给父亲。在接过包之后,父亲又急急出门去,我在窗门边笑着这冒失的父亲。 这时母亲突然叫住将出院子的父亲,走到他面前,娇嗔道:“你哦,为什么总那么冒失,一个大人了,出门忘带包,连鞋带散了也不知道。”母亲说着慢慢弯下腰帮父亲系鞋带。父亲像个做错事的大男孩一般不好意思地扰了扰头,抿着嘴笑了一下。
温润的风夹着院子里清雅的茉莉花香轻轻拂过,透着仲夏的味道。空气中竟满是这浓郁的香,草木泥土清新的味道。树叶儿在树上轻轻拂动着,花儿也微微轻柔地摇曳着,似乎都不忍心打扰这美好的画面。阳光透着树叶的间隙,斑驳的射在地上。母亲绑好鞋带,缓缓起身,望着父亲,顽皮地笑了一下,伸手摘下飘落在父亲头上的树叶。父亲笑着摸摸头抬手将母亲鬓边垂落的几缕碎发拨回耳后,映在母亲脸上的是少女般羞涩的笑容,还有脸上淡淡的红晕。茉莉的花香沁人心脾,装点着美好的画面。真希望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美好就停驻在这一瞬间。
这便是幸福的永恒吧,我扬起了明朗的笑容。 或有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但更多是这样相濡以沫的陪伴,爱情在他们之间已经延续成了亲情与守护,像茉莉一般久久绽放,清香如常。幸福就在这一瞬间美丽绽放化为心底的永恒。
【解析】【分析】考查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空白处的内容已经限定了三个词语其中的一个。创作本文时,需以横线补充词语为写作内容的重点,主旨为表现某某的美好之处。所谓美好,应不只是指外在的美好,而应更多的侧重于内在品质的美好,或对自己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从生活中取材,选取自己最有写作冲动的一个词语,写出真情实感。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某的美好之处来展开故事情节,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目的要突出。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点评】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12.【答案】 【参考例文】
抱怨世界不如感恩生活
记不清是在哪里读到的句子——“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感激他们;当我们不再感激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抱怨他们。”
是啊,不要让我们因为内在的缺失,就学会厌倦外面的精彩;不要让我们因为缺少了珍惜与欣赏,就学会抱怨而忘记了感恩。
我们常常为失去的而嗟叹,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而感恩。人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花了不少的时间来抱怨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如果你用同样的时间来感恩,也许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是那么的美好,你也像那幸福的人一样,拥有很多的快乐,而不是烦恼。
别再抱怨上天的不公,它对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难道你会觉得它是在故意捉弄你吗?别再抱怨人生的道路太曲折,如果没有这些曲折,你怎会有现在的坚强意志呢?别再抱怨自己的命运太苦,你知道命运是由谁主宰吗?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别再抱怨生活太无奈,如果不是这五味杂陈的生活,你怎知道酸甜苦辣咸,你怎知道自己生活中那多彩的一幕幕?别再抱怨那些不如意的事,只要你敞开心扉,换个角度看看,你就会发现上天是公平的,生活是精彩的,道路是通畅的,自己的命运也不是最苦的……
感恩,不仅仅是一个微笑,一次关怀,一种回报,更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更真、更醇、更宽厚的为人之道。感恩父母,养育我长大鼓励我成长;感恩亲人,伸出宽厚温暖的手掌,掸落我疲惫的尘埃;感恩师长,给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感恩朋友,无私的友情在心与心之间流淌;感恩社会,赋予我责任的重担并让我学会努力担当。感恩过去,让我在心底小心将往事收藏;感恩现在,让我懂得珍惜拥有并不断发展开创;感恩将来,赋予我新的勇气与美丽梦想!
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只可以祛除自己心中抱怨的种子,更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快乐和充满动力。学会去改变自己,从放弃指责埋怨开始,学习宽恕,尝试感恩,寻找快乐,进而掌控自己的生命走向,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人生——去珍惜,去欣赏,去感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你的人生是如此精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认真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得出写作的方向与立意是成功的关键。分析材料:“我好辛苦”,有许多人常这么说。成功者也会使用“辛苦”一词,他们总是把“辛苦你了”挂在嘴边。如果你想朝成功的道路迈进,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说“我好辛苦”。 “我好辛苦”跟“辛苦你了”的差异,结果天差地远。比起老是说自己“好辛苦”的人,说的出“辛苦你了”的人,才真正懂得辛苦的意义和价值。愈是会说“辛苦你了”的人,愈能得到旁人的支持,同时拥有对周围一切怀有感谢的心情。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本次作文的立意:面对生活中的辛苦,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写作思路:有两个写作思路。一是写人记事,创作记叙文,从生活中选取真实事件,通过真实事件引出文章主旨: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议论说理,创作一篇议论文。以从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主旨中的一个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记叙文应以情动人,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要想写好材料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二、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三、选择恰当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四、使用材料,恰当巧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根底知识综合,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比照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