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一章声强化难点(4)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 D.都不能感觉到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对这一现象说明正确的是( )
A.声音在钢管中产生了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产生了回声
C.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钢管传来,第二次由空气传来
D.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空气传来,第二次由钢管传来
3.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4.关于声现象,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次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D.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大于人说话声音的传播速度
5.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声音的利用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6.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上海市外环以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7.小刚制作了一个哨子:先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然后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当小刚用嘴吹哨子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该哨子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塑料管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当活塞向下拉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C.当活塞向上推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D.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8.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是为了改变吉他的响度
D.吉他弦调紧些,发声的音调变高
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C.此枪射击时超声波,人耳可以听到 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既能看见指示灯闪烁,也能听见铃声
D.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这种波的特点是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13.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
14.在图声现象中,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公路旁的隔音屏障
15.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二、简答题
16.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空气传播来的,为什么往往冬天听到的声音比夏天听到的声音要刺耳?请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现象.
17.“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就变成…”,写出四个较合理的场景.
18.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填“能”或“不能”)事实是:
19.深夜,某歌舞厅仍然在播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
深夜放出的音乐是不是噪音?为什么?
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声音对人们的影响,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20.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1.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
(1)他是怎么判断的?
(2)暖水瓶倒出一杯热水后盖上瓶塞过一会瓶塞弹起,请说出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
22.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请回答:
(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
(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
23.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得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接收到水下的响声.
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实验结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写出两个)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每秒振动5~6次,低于20Hz属于次声,人不能听到;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
故选B。
2.C
【详解】
其他条件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是因为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快,第一声是由钢管传来,第二声由空气传来。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A.扩音器没有改变声源的材料和结构,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D.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频率,故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D错误;
C.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扩音器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A.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次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种类有关,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人说话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于塑料管中的空气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当活塞向下拉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长,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小,音调将变低,故B错误;
C.当活塞向上推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大,哨声的音调将变高,故C正确;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变大,哨子响度变大。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一秒钟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使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拨动吉他弦,弦振幅变大,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的吉他弦粗细不同,故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改变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吉他弦调紧些,振动频率提高,发声的音调变高,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在水中传播,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能够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树叶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土电话是用一根棉线将两个纸杯相连而制成的,对着一个纸杯说话,另一个纸杯能听到,声音是通过棉线传播的,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来电时,只能看见指示灯的闪烁,听不到铃声,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是不可听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
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A正确;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小声说话,即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色,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波形图上也可以比较振幅、频率,所以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
A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公路旁的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
【详解】
A.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
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
解:遇到大风时,路边架设的高压线会嗡嗡作响,是高压线振动产生的.
冬季气温低,电线受冷收缩而绷紧,相同条件下,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
与此相类似的现象,例如:将橡皮筋变短变紧,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物体振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7.(1)上课铃响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所以同学们还在校园内活动;
(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
(3)裁判员就无法计算起始时间;
(4)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给人以同步的感觉,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2m/s,人看到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严重不符。
【解析】
【详解】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
(1)上课铃响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所以同学们还在校园内活动;
(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
(3)裁判员就无法计算起始时间;
(4)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给人以同步的感觉,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2m/s,人看到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严重不符。
18.能 岸上人的说话声把水中的鱼儿吓跑 (合理均可)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如利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制成声纳,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和海水的深度等。
考点:声音的传播
19.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析】
【详解】
(1)根据噪音的定义知道,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所以,深夜放出的音乐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所以为了减小噪音: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噪声及其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20.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
【解析】答: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面的升高,使空气柱的长度变小,引起空气柱振动的变快,从而使声音的音调升高.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由于空气柱的长度变化,引起空气柱振动的快慢变化,从而影响了声音的音调.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此题还要抓住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这一点.
21.(1)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
【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当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随着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
(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
22.(1)小偷和保险柜主人的音色不同
(2)银行的储蓄卡;智能门等(合理就行)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和不同人的声音.
(1)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电子耳如同人耳一样,能根据小偷和保险柜主人的音色不同来区分小偷和主人.
(2)类似的应用有:银行的储蓄卡;智能门等.
考点:音色
23.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是14000m,时间是10s,所以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s/t=14000m/10s=1400m/s;
(2)若已知声音在水中的速度,只要测出时间,就可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距离。实际中应用有,例如: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等。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的应用,需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度不大。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