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1.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同步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1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1.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同步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1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堂检测,共4页。
【知识梳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_。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_____着,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_______增大,___________加快。
4.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情况下气体会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时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_______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的缘故。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能表示混合物的图是( )
分层作业
【A组·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蒸馏水 B.氦 C.氯化钠 D.铁
2.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3.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4.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氯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浓氨水使酚酞变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B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绘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B组·能力提升】
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品红中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和水相比,氧气更易被压缩——氧气分子间间隔较大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铁由分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3.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 )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4.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是 ( )
6.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7.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铜 B.水 C.氧气 D.氯化钠
8.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1.分子 原子 2.很小 3.运动 能量 运动速率 4.液化 体积 间隔 增大 缩小气体液体固体
【预习检测】
1.A 2.D
分层作业
【A组·基础达标】
1.A 2.B 3.D 4.A
5.(1)红;(2)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使B中酚酞试液变红;(2)没有必要,因为酚酞试液中本来含有水。
【B组·能力提升】
1.B 2.B 3.C 4.D 5.D 6.B 7.A
8.(1)作对比实验,探究空气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B、C试管中的酚酞试液都变红且C变红的速率更快;(3)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温度越高运动越快;(4)将浓氨水密封了,减少了空气污染;改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实验,节约了药品。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综合训练题,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习题,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