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
展开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1.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D.氧气
2.小玉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 B.查阅相关资料
C.置之不理 D.请教老师
3.某同学在“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作出下列对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雾
4.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先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5.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所示,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更的 (填"a""b"或"c")处变黑程度最深。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 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
(4)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白烟,点燃该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
7.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通过导管 (填字母)吸气约15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
(2)然后通过导管 (填字母)吹气约15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
(3)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填“高”或“低”)。
8.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移开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塑料吸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9.下列关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无色气体,各成分含量完全相同
B.减少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该气体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
C.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明显增加
D.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减少
10.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科学探究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个门窗紧闭且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作出假设]小岑认为: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用 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空气各两瓶。进行如下探究:
比较项目 | 二氧化碳的含量 | 氧气的含量 |
实验操作 | 将 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空气和操场上空气的瓶中 | 将 分别伸入盛有教室内空气和操场上空气的瓶中 |
实验现象 | 盛有教室内空气的瓶中 ; 盛有操场上空气的瓶中 | 盛有教室内空气的瓶中 ; 盛有操场上空气的瓶中 |
结论 | 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操场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
1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中,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呼出的气体
B.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D.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3.小华在家中做“蜡烛燃烧"的实验,他将短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会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二: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小华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
[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一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猜想二正确,现象应是 。
[分析与评价]证明猜想二正确的现象能证明导管中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依据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1)小
(2)a;外焰
(3)小液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石蜡小颗粒
7.【答案】(1)A;无明显变化
(2)B;变浑浊
(3)高
8.【答案】B
【解析】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然后进行气体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9.【答案】C
【解析】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A、D错误,C正确;仅减少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而不增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不能使吸入的空气转化为呼出的气体,B错误。
10.【答案】D
【解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实验现象,而是由现象推理得到的结论。
11.【答案】[实验探究]排水;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高;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弱一些;木条燃烧旺一些;低
[拓展应用]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比较教室内和操场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高低,只能用燃着的木条,不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带火星的木条在两种气体样品中都无法复燃。
12.【答案】D
【解析】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的高低应用燃着的木条。
13.【答案】12,[设计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中部,然后在导管另一端点火
[现象与结论]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然,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
[分析与评价]一般情况下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固体,而一氧化碳不会
【解析】一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具有可燃性,一般遇冷不会变成固体,而石蜡蒸气遇冷会变成固休,因此将短导管换成较长的导管来进行实验,同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长导管中部,使石蜡气冷凝,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区分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第1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a href="/hx/tb_c9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第1课时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某研究小组在探究性学习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