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
A.离子B.原子C.分子D.元素
2.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
A.25B.30C.55D.80
3.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7.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总数增加
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9.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n=1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二、积累运用(共40分)
11.(3分)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12.(6分)(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
①Cl , 。
②2Fe ;nS 。
(2)上述符号中,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
13.(6分)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
(2)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4.(8分)如图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5.(8分)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 电子;
(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粒子结构的异同: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
16.(9分)(2020天津中考节选)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 (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 (填数字)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字母)。
三、情景分析(18分)
17.(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图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2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 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四、实验探究(12分)
19.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 。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①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②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入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项正确;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B项正确;气体分子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隔,所以气体可以压缩,C项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项错误。
5.B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中含有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
6.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B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就带上了电荷,形成离子,故D正确。
7.B 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与氧气属于同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B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显然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D不符合题意。
8.B 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图中共有四种元素,A正确;c粒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不正确;图中b是12号元素,带两个正电荷,表示镁离子,C正确;d粒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正确。
9.C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7,则m=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37=2+8+18+8+n,n=1,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B正确;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错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D正确。
10.C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代表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A正确;当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且电子越少越易失去,镁原子的结构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B正确;C项中的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是硫原子的结构而不是硫离子;元素周期表结尾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都具有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
11.【答案】 (1)汞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钠离子和氯离子
12.【答案】 (1)①氯元素 1个氯原子 ②2个铁原子 n个硫原子 (2)Cl 2Fe、nS
13.【答案】 (1)(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
(2)
14.【解析】 (1)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来决定,在A~D中,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化学性质相似。(2)在A~D中,C、D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位于同一周期。(3)在A~D中,A核外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符号是He;C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是钠离子,符号为Na+。(4)由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答案】 (1)BD (2)CD (3)He、Na+ (4)140.1
15.【解析】 (1)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3)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在此变化过程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变,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也不变,但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 (1)三 (2)得到 (3)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相同,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6.【解析】 本题考查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1)氢气为宏观的物质,它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2)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错误;小方格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B项正确;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C项错误。(3)①元素的种类由该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图中5种粒子的质子数有4种,所以共有4种元素;②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E。
【答案】 (1)氢分子 (2)B (3)①4 ②E
17.【解析】 (1)汞由汞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2)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 (1)原子 分子
(2)A
(3)①7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质子数
18.【解析】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由于氮原子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1)金属 S (2)最外层电子数 (3)得到
19.【解析】 (1)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2)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②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且颜色均匀,说明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图3是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是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有:操作简单和闻不到刺激性气味、更环保。
【答案】 (1)分子间有间隔 (2)①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操作简单,更环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