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反应在生成其他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 点燃 CO2
B.Mg+2HCl MgCl2+H2↑
C.CaO+H2O Ca(OH)2
D.CO2+C 高温 2CO
2.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6.(2020重庆中考B卷)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7.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积累运用(共24分)
9.(6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
(2)下列关于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楼道内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10.(9分)(2020福建中考节选)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填字母)。
A.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
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
11.(9分)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三、情景分析(18分)
12.(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图1
(3)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2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2
四、实验探究(18分)
13.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旺,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
五、计算题(8分)
14.为探究工业上用石灰乳[主要成分为Ca(OH)2]吸收废气中SO2的原理,在实验室做石灰乳吸收SO2气体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提示:Ca(OH)2+SO2 CaSO3+H2O,其他物质与SO2气体所发生的反应忽略不计。
请计算:(1)实验中共吸收SO2气体质量为 g;
(2)通过计算得出100 g石灰乳中所含Ca(OH)2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C+O2 点燃 CO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A选项错误;Mg+2HCl MgCl2+H2↑,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B选项错误;CaO+H2O Ca(OH)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CO2+C 高温 2CO,在高温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D选项正确。
2.D 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
3.D A项,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污染空气,错误;B项,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从而污染空气,错误;C项,实验后的废液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错误;D项,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4.B
5.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A正确;用扇子扇蜡烛,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之下,B错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可燃物才能燃烧,C错误;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6.D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需使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
7.D 石油可以燃烧,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A正确;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B正确;石油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C正确;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至石油着火点以下,石油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D错误。
8.D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为40 ℃,实验①中的白磷在冷水中,既无氧气,温度也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实验②中白磷在热水中,但缺少氧气;实验③中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了氧气;实验④中的白磷则是在热水中,通入了氧气,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比较可知,实验②④的差别在于④中有氧气,实验③④的差别在于④中用的是热水,有适宜的温度,故③④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9.【解析】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2)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以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性气体,A正确;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性气体,B错误;楼道内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正确;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D正确。
【答案】 (1)煤 氢能(【答案】合理即可) (2)ACD
10.【解析】 本题考查燃烧条件、反应类型的判断。(1)卧薪尝胆原意与燃烧不相关,A正确;釜底抽薪是撤离可燃物,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煽风点火是提供充足氧气和使温度达到着火点,都与燃烧相关,B、C、D错误。(2)①“煤饼烧石成灰”是化学能→热能→化学能。②“石”转化成“灰”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3)室内着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会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
【答案】 (1)A
(2)①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②分解反应
(3)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
11.【解析】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 (1)4P+5O2 点燃 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12.【解析】 (1)可燃冰是甲烷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属于混合物。(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的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3)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进程Ⅱ是氢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
【答案】 (1)混合物
(2)CH4+2O2 点燃 CO2+2H2O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的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3)1∶1 2H2+CO 一定条件 CH3OH
13.【解析】 (1)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的白磷燃烧;(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答案】 (1)2H2O2 MnO2 2H2O+O2↑
(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的白磷燃烧
(3)助燃 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14.【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SO2气体质量为132 g-100 g=32 g。(2)将SO2气体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得Ca(OH)2的质量,除以石灰乳的质量可求得Ca(OH)2的质量分数。
【答案】 (1)32
(2)解:设石灰乳中所含Ca(OH)2的质量为x。
Ca(OH)2+SO2 CaSO3+H2O
7464
x32 g
7464=x32 g x=37 g
石灰乳中所含Ca(OH)2的质量分数为37 g100 g×100%=37%。
答:石灰乳中所含Ca(OH)2的质量分数为37%。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Ⅰ
烧杯中盛有80 ℃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吸收SO2气体之前石灰乳的质量/g
吸收足够量SO2气体后物质的质量/g
100
1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