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283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会发现有些药品装在棕色瓶中,这是因为这些药品见光后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分解,你预测硝酸银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N2B.NOC.NO2D.NH3
3.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O2 点燃 CO2
B.2CO+O2 点燃 2CO2
C.H2+Cl2 点燃 2HCl
D.2Mg+O2 点燃 2MgO
4.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S+O2↑ SO2↑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C.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 ZnSO4+H2↑
D.熟石灰与盐酸反应:Ca(OH)2+2HCl CaCl2+HO2
6.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 ∆ 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7.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
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固)+2HCl(气)CCl2(气)+H2(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1中的温度为600 ℃
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
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CCl2和H2
D.固体C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10.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二、积累运用(共26分)
11.(4分)下列化学方程式都有错误:
A.Fe+O2 点燃 FeO2
B.2P+5O P2O5
C.Mg+O2 点燃 MgO
D.S+O2 SO2↑
E.KClO3 点燃 KCl+O3↑
F.NaOH+CuSO4 Na2SO4+Cu(OH)2
其中(1)写错化学式的有 ;(2)未配平的有 ;(3)未写或写错反应条件,或反应条件不全的有 ;(4)未写或用错“↑”“↓”符号的有 。
12.(6分)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属于 (填物质类别)。
(3)分析以上漫画图示,你还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13.(10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 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已知a1 g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a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a1 a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a1>a2,其原因是 。
14.(6分)(2020海南中考)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和潜艇等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原理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为了模拟该过程,小丽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34.4 g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吸收后,固体质量增加了5.6 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
三、情景分析(16分)
15.(6分)鸡蛋在腐烂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它是一种空气污染物,硫化氢能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 SO2+X↓+2H2O。
(1)上述内容中,属于硫化氢物理性质的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反应H2S+H2SO4(浓) SO2+X↓+2H2O中,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为 ,其中硫酸(H2SO4)中S的化合价为 价;
(4)若汽车尾气中含有有害气体硫化氢,为防止其对空气的污染,但不能用浓硫酸来吸收,其原因是 。
16.(10分)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类化学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例如: Al+ MnO2
Al2O3+ Mn,具体配平步骤如下:
①“标变价”: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
A0l+ Mn+4O2 Al+32O3+ M0n
②“列变化”:列出改变的价态数。
Al0→Al+3 升高3价 Mn+4→Mn0 降低4价
③“找倍数”: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化学计量数。
4Al+3MnO2 Al2O3+ Mn
④“配系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化学计量数。
4Al+3MnO2 2Al2O3+3Mn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HNO3中N的化合价为 价,NO2中N的化合价为 价。
(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写在横线上,所有化学计量数都必须填写)。
C+ HNO3(浓) CO2↑+NO2↑+ H2O
四、实验探究(16分)
17.(6分)小金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同学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 ∆ 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2KMnO4 ∆ K2MnO4+MnO2+O2↑;
第3步:K2MnO4+Cl2 ∆ 2KCl+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
18.(10分)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同学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同学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同学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填字母)。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减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计算题(12分)
19.(4分)(2020浙江杭州中考)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 g 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 g CuO、8.0 g 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 g。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20.(8分)(2020安徽中考)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 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
参考答案
1.C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①不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会变,也可能不变,②不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③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核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④正确。故选C。
2.D 硝酸银中含有银、氮、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硝酸银中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分解生成NH3,D项正确。
3.A
4.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 g+5.4 g-4.6 g=9.6 g;8.8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3244×100%=6.4 g,5.4 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 g×1618×100%=4.8 g,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4.8 g-9.6 g=1.6 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C A项,该反应中氧气是反应物,氧气后面不需要标注“↑”,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所以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面不用加气体符号,条件是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 点燃 SO2,故A不正确;B项,没有注明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B不正确;C项,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D项,水的化学式错误,也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故D不正确。
6.C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 ∆ 2CuO+O2↑+4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除X外)
铜原子 2 2
氮原子 4 0
氧原子 12 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该反应符合这一特征,是分解反应;因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u(NO3)2中硝酸根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铜符合该特征,是氧化物。
7.B 容器1中加入含杂质的固体X,通入HCl气体,在900 ℃下反应将C转化为CCl2气体,再经容器2时,使容器2中的温度处于600 ℃,则发生反应H2+CCl2 600℃ C+2HCl,又有纯净的C生成。
8.A 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等于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质量,A正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B错误;在未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氧气的质量为0,C错误;刚开始加热时达不到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不会放出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产生,D错误。
9.B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错误;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B正确;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C错误;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D错误。
10.D A项,a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B项,d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C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2,该选项不正确;D项,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11.【解析】 A中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写错;B中反应物氧气的化学式写错;C没有配平;D中漏了反应条件,不应在SO2后面加“↑”;E中生成物氧气的化学式写错;F没有配平,且应在Cu(OH)2的后面加“↓”。
【答案】 (1)A、B、E (2)C、F (3)B、D、E (4)D、F
12.【解析】 从漫画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为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结论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
【答案】 (1)化合 (2)化合物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3.【解析】 (1)根据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推断X的化学式为H2O。(2)因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从图示可知,2个“”分子与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1个“”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或1∶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a1a2。
【答案】 (1)H2O
(2)可能 2∶1(或1∶2) 化合反应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